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栾城县把先进文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抓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走出了一条惠民强县之路。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9721元。去年上半年全县仅农业总产值就完成16.97亿元。一是抓根本,组建基层文化队伍网络。注重发挥文化社团组织、基层文化辅导员、农村文化联络员和群众文艺骨干作用,壮大基本队伍力量,强化了以县乡文化协会为龙头、基层文化辅导员联络员为桥梁、农村文化团体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协调联动带,并通过聘请省市专家开办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措施,为农村培养骨干,使之…  相似文献   

2.
<正>在其最近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名为《误解中国》的文章中,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皮尔斯伯里认为,西方要理解和预测中国很难。他宣称:"专家们目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军队和情报预算规模,甚至对西方的意图等问题还没有共识。"说句公道话,准确地理解中国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中国人自己都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国,尽管他们有文化优势和本地知识。完全理解今天的中国很难,因为中国巨大、变  相似文献   

3.
朱敏 《学理论》2010,(11):19-20,65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经济繁荣,更需要文化进步。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固本之举,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安全意识淡薄、西方霸权文化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等。文章建议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基层党组织文化安全意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和规范文化安全立法来提高农村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鲁迅发过一次怪论:“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见《小杂感》)有位确实是鲁迅研究的专家说:不对,女人也有妻性。可惜他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说明他看到的或想到的女人的妻性是什么,无法判断他和鲁迅的分歧到底在哪儿。 闻一多先生以新诗名家,然后又专攻中国古代文化。他的论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诸作,蔚为大家,誉满学界。有一次他直接指出:妻性就是奴隶性。这使我非常佩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又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就人们比较忽略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非经济价值维度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他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随着农村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农村的社会群体在分化,在体制改革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改变,农民社会职业在变化,农民的角色地位在演变,价值观、生活态度、自我意识、习惯这些心理因素也在变迁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免使农村青年在扮演各种社会角包时出现某些困境和冲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999.11.17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今天各方面的专家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为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同时举行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最好的纪念。叶圣陶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一生中做任何事情,写任何文章,都实实在在,一笔不苟,都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从事文化、教育、编辑出版工作70多年,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关乎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农民主体力量弱化、农民主体地位架空、农民主体能动性的遮蔽化等主体性困境。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应有自觉,构建保护和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文化建设平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当是化解这种困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小燕  贾晓明 《各界》2011,(7):20-22
在世人眼中,邓子恢是一位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他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而在女儿眼中,邓子恢却是一位身着农民服装、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凡事必深入农民群体中调查、处处为农民着想的睿智而乐观的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读了《理论与改革》2011年1期发表的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两篇观点和风格迥然不同的文章后,感到很有收获:冯仁同志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领导者,在他的文章中生动地反映了当前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尽管其措辞直白犀利,所得出的"村民自治走进了死胡同"的结论也欠妥贴,但他敢于说真话、讲实情的诚恳态度,令人敬佩,他所反映的这些情况和问题,也的确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而彭大鹏作为一位专门从事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思想界和研究界正陆续涌现出一代新的中国问题专家。利奥纳尔·韦龙(中文名魏柳南、法文名LionelVairon)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年担任法国常驻亚太地区外交官,还曾在伊拉克担任了四年文化参赞。目前他在多所法国大学教授中国地缘政治和中国现代政治等课程。他的新著《中国的挑战》刚刚出版。这本书一反欧洲汉学家居高临下的"常态",公开表示西方并不"占据着道德高地",认为普世价值同样"存在于西方和中国、阿拉伯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被人们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三大模式形成于80年代初期,为了能够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模式所在地区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有制的改革。为积极探索深圳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转型问题,深圳市委组织有关专家“三大模式”进行了充分调研。本刊发表这一组文章,希望为深圳农村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及文学创作;现受聘为“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就先进文化等问题采访了他。记者:您曾经对文化产业问题进行过研究。您是文艺理论界知名的专家,对文化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问您  相似文献   

14.
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根据我国"三农"问题具体实际制定的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文件。以文件政治视角,认真梳理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政策的精神实质,找出农村文化发展的发展定位与政策走向,以探求从顶层设计视角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发展政策,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文化法律的出台、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的颁布、农村文化民主政策的设计是未来农村文化发展的政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农村地区宗教与民间信仰呈现盛行之势,这既有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又有社会根源、组织根源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的特点、成因及负面影响,文章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理性认识宗教,加强宗教管理;二是解决现实问题,关心农民生活;三是巩固文化阵地,丰富精神生活;四是健全基层组织,增强组织能力;五是铲除基层腐败,营造良好村风等,以期对促进农村地区宗教工作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伴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农村文化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需要农村文化的振兴,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本文关于农村文化困境的出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分为"激活原动力,给农村文化打一剂强心针"和"加强外推力,给农村文化装一个助推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晶  郭乔冬 《学理论》2013,(17):60-61
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9.
山继宗  赵晓霞 《学理论》2013,(9):151-152
今年是我国进入十二五计划建设中重要的一年,加快推进十二五计划以及全面建设13亿人民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三农的建设。在三农建设的问题上,农村文化建设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立足我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以城乡统筹的角度,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现状、基本途径等方面对统筹城乡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张碨 《瞭望》1985,(48)
在地处江淮丘陵的安徽滁县地区农村,随着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批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农民文化户,成为一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新军。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前的滁县地区是全国闻名的穷地方,农村经济落后,文化生活贫乏,除了县、区政府所在地之外,一般农村没有影剧院和其它文化设施。一九七九年,滁县地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经济生活普遍有了很大改善,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全地区百分之六十五的乡共投资创建了一百六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