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资源禀赋,尤其是水电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集中区域。四川民族地区的水电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资金流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水电开发方和民族地区需共同配合,结合水电开发的优势提高民族地区经济自增长能力,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淑珍 《理论前沿》2005,(10):44-45
世界上资源性地区,在发展中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期——资源大量开发引起的经济高涨期——资源枯竭而导致的经济衰退期——经济转型期,成功者再度腾飞,失败者从此一蹶不振,永远地衰败下去。这似乎成了资源性地区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规律”。难道所有资源性地区,都不能逃脱这一“规律”,都必然经历痛苦的衰败期?德国鲁尔地区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只要资源性地区未雨绸缪,做好当今和未来的统筹发展,就会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一、鲁尔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鲁尔区是目前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同东部开发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在国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经济开始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在国际,我国即将加入WTO,经济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西部大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开发,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必须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国外的经验都表明,凡是利用外资多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即:何谓资源,何谓市场;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何在;西部大开发的目标究竟何在;怎样看待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能否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建设重点西移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各个情报机构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搞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自身所搜集的情报资源特点和优势,积极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21世纪,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有利于全局发展,做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当前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要把具体的问题研究好,以使西部开发战略卓有成效。一、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亟待重新认识。人们对西部的普遍印象是幅员广袤,风光美丽,资源丰富。在一些人的心中甚至认为在西部的地下蕴涵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只要把西部的资源开发出来,那么西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除了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之外,西部的优势资源几…  相似文献   

7.
当前,贵州省民族村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旅游资源同质化、雷同化等现象,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问题并存。如何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对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差异化开发,真正把贵州民族村寨的潜在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助力民族村寨脱贫攻坚,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文章以乌当区"泉城·五韵"旅游资源差异化开发为例,探寻乌当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经验,希望能为贵州其他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长远看,也有着资源开发潜力大、土地费用低、劳动力廉价等优势。加快中西部开发,应从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政策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历来重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其发展民族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二,民族地区的优势在资源,开发潜力很大;第三,坚定不移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第四,按照民族地区实际和民族特点发展民族经济;第五,以经济发展作为观察民族地区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曾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 ,从18世纪建国起不停顿的西部大开发 ,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其由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为了推进我国西部开发的战略和步伐 ,有必要研究和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一、美国西部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1、把发展农业和开发土地资源摆在优先地位美国西部最大的资源是土地 ,历史最久的产业是农业 ,早期流入西部的移民绝大多数是农民。针对这种情况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 ,首先把农牧业作为西部开发的主导产业 ,通过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