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兰州面碱对O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作用:根据前一试验报告,5%的兰州面碱在2℃作用2小时,对A型口蹄疫病毒无杀毒效力。为验证前一试验结果,我们重复了试验。用12%的兰州面碱溶液,与等量20%的O型口蹄疫牛舌皮毒(阿克苏牛源毒,于试验室用牛保存28代)悬液均匀混合(混合后,面碱即6%,pH9.6,病毒为10%),于2℃和26℃分别放置30~40、60、120分钟后,接种猪(体重15~20公斤,系A型鸡胚毒效力试验用过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5个高效价中和性单克降抗体,从O型(O_1Kaufbeuren)口蹄疫(FMD)病毒中分离出30个突变体,并用7株单克隆抗体对其进行了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和交叉中和试验揭示了三个互不重叠的抗原位点(Antigenic site),其中两个抗原位点,其内部的抗原基(epitope)有两个或多个相互重叠。三个抗原位点中,有两个立体结构性很强,在病毒亚单位或分离的病毒多肽中测定不到它们的存在。第三个抗原位点的立体性较弱,主要部分是连续的。ELlSA试验表明,与之对应的单克隆抗体与12 S亚单位、分离的VP_1、甚至人工合成的VP_1中141~160号氨基酸寡肽都有一定的结合力。病毒多肽的电聚焦分析虽未能揭示抗原位点的确切位置,但突变体的VP_1电泳变化率很高,说明三个抗原位点可能都与VP_1有关。我们用引物延长序列分析法对10个突变体和3个亲本病毒分离物的VP_1编码区进行了碱基顺序分析。结果发现,只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而且其中仅148号氨基酸的变化能产生对中和作用的完全抗性。144、154、208号和另一个位置未定(可能在VP_1之外的其他多肽中)的氨基酸的变化仅能产生对中和作用的部分作抗性。因此,我们用突变体确定的这一抗原位点,与以前根据亚单位免疫原性直接确定的位点相当。该位点有一定立体结构依赖性,至少由三个区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病毒(BT V)是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分节段、双股RNA(dsRNA)病毒。其病毒基因组由10个分子量大小不一的dsRNAs片段组成,在SDS-PAGE上显示10条带。10个dsRNA片段分别编码7个病毒结构多肽,3个非结构多肽和2个未知多肽(地位和功能不清)。BTV是感染家养及野生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目前,在世界  相似文献   

4.
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番鸭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3,并探讨重组蛋白VP3能否在昆虫细胞中自动组装成病毒样颗粒,高保真扩增VP3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FB-VP3,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重组Bacmid DNA。将其转染昆虫细胞Sf9,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VP3,利用SDS-PAGE、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负染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并通过Western-blot对病毒样颗粒进行鉴定。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大小正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获得了成功表达。利用负染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20 nm的典型二十面体病毒样颗粒。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病毒样颗粒由VP3蛋白组成。本研究首次成功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了番鸭细小病毒样颗粒,为番鸭细小病毒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丹国旗     
不丹国旗不丹国旗为矩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上面的三角形为黄色,代表王权;下面三角形为桔红色,象征着教权,中央为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代表王国的名称。白色代表纯洁和忠诚;怒吼的嘴代表诸神保护王国的巨大力量,四爪各握有一颗珍珠球,象征着王国财富和完美不丹国...  相似文献   

6.
对实验小鼠感染小鼠肺炎病毒(PVM)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进行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到满意效果。结果显示,用PVM接种BHK21细胞经初、高、超差速离心浓缩制备的抗原,与仙台病毒(Sendai)、小鼠肝炎病毒(MHV)和呼肠孤病毒3型(Reo3)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阻断抑制率大于50%;IELISA与HI对50份小鼠血清检测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20%;将制备的检测抗原在-20℃保存6个月效价稳定。IELISA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M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一般呈大规模爆发,但有时也呈散发流行。其特点是专性危害偶蹄动物,表现为口及鼻孔外部粘膜、蹄叉及蹄冠上缘皮肤形成水泡和糜烂,也常见于乳头及猪的鼻镜部。临床上酷似水泡性口膜炎,猪水泡病和水泡疹。(一)病原及其分布 FMD病毒最早分离于1897年。分类学上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病毒中心是一条单股正链RNA,由约8000个碱基组成,具有感染性。病毒外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蛋白。完整病毒直径约为23nm,沉降系数为146S。FMD病毒现有7个血清型,即O、A、C南非-Ⅰ(SAT-Ⅰ)、南非-Ⅱ(SAT-Ⅱ)、南非-Ⅲ(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用补体结  相似文献   

8.
对实验小鼠感染小鼠肺炎病毒(PVM)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Ⅰ-ELISA)进行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到满意效果.结果显示,用PVM接种BHK21细胞经初、高、超差速离心浓缩制备的抗原,与仙台病毒(Sendai)、小鼠肝炎病毒(MHV)和呼肠孤病毒3型(Reo-3)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阻断抑制率大于50%;Ⅰ-ELISA与HI对50份小鼠血清检测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20%;将制备的检测抗原在-20℃保存6个月效价稳定.Ⅰ-ELISA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留申病( Aleutian Disease)( AD)是水貂的慢性进行性病毒病。病原病毒属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下有两个属,即细小病毒( Parvovirus,又称小DNA病毒)和依赖病毒(Dependovirus)(以前称腺联病毒)。其病毒特征:单链DNA,分子量1.5~2.0×10~6道尔顿。是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的颗粒,直径18~26纳米(nm)。CSCI浮密度为1.39~1.42克/毫升。耐热,耐酸,耐乙醚。依赖病毒必须要有腺病毒同时存在,它才可以复制。所有成员都在细胞核内繁殖。  相似文献   

11.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硫酸化异构多糖,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HS大分子通过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呈正电荷特性的病毒粒子,增强其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因此HS可作为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已有研究证实,HS参与口蹄疫病毒(FMDV)等多种病毒的吸附和入胞过程,在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HS的组成及其对病毒感染的影响,以期为H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天坛公园附近一幽静处,生长着一株未曾引起关注的奇树“九龙朴”,树高约 20米,树干有 9条粗大隆起的棱,在 2.5至 3米高处重新组合成等边三角形,每边伸出 3枝粗大的分枝,形似九龙腾空飞舞,因此得名九龙朴。   九龙朴学名小叶朴,北京俗称黑弹树,属榆科。林业大学的俊川先生认为,这株九龙朴胸径约 1.6米,说明有古老的历史,在北京园林的落叶古树中应榜上有名。目前,该树枝繁叶茂,树冠优美,长势极佳,未受甲壳虫侵害,但在树干沟糟内长有树舌状的真菌,亟待防治和保护。 奇树“九龙朴”@林靖  相似文献   

13.
对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从病料中直接检出病毒或间接检出抗病毒抗体的方法,其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学方法。近年来,人们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直接检测病毒,即用标记核酸探针和靶病毒基因互补结合,通过检测标记物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用该法检测时至少需要10~4~10~5个靶基因拷贝。由于有些病毒在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可使宿主发病;有些病毒在感染早期病毒数量甚微,又无免疫  相似文献   

14.
1984年以来,我市有10多个乡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造成大批死亡,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制备鸭病毒性肝炎免疫卵黄,对用其治疗和预防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用差速离心结合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免疫兔和鸡,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免疫血情。经鸡胚胚体乳剂吸收和过DEAE-52纤维素柱提纯其IgG,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应用本ELISA对人工感染鸡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群的气管样本的检测,其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O%(20/20)和78%(39/50)。实验结果表明,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配方组成 白矾25克,氯酸钾(火硝)23克,水银30克。 炼制用具 煤火炉1个,小铁锅1个,大瓷碗1个,细砂土半洗脸盆,小吹风机1个。 炼制方法 先将白矾和火硝混合共研成细面,倒在锅底摊平后,用手指捣7个小坑,然后把水银均匀地倒入小坑内复盖,把瓷碗扣在锅内,瓷碗周围少量地撒一圈白矾面,以能盖住瓷碗边缘与锅接触的缝隙为宜。再用细砂土把瓷碗埋住,露出碗底,碗底上放一团棉花或一根火柴棒均可,以掌握炼制的火候用。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复制缺陷型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G)的制备效率,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制备过程中先用VSV△G*G转导细胞1h后,再对其进行转染,24h后收集细胞上清并进行毒价测定。并与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重组病毒的毒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制备的重组病毒具有相同的毒价,但改良方法比传统方法节省了20~48h,同时减少了表达的G蛋白诱导细胞融合所造成的细胞损伤。表明改良方法能够代替传统方法制备出高毒价的复制缺陷型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18.
1973年底我们从本省送检的猪水泡病检材中选取对乳鼠适应性较好的番禺县猪水泡病病毒,用2日龄乳鼠直线传代。起初对2日龄的乳鼠不能全部致死,随着传代的代数增加,对乳鼠的适应也增加,直线传至20代时,发现其对猪安全,但免疫原性不够理想,试验猪不能全部抵抗猪水泡病长沙三系强毒的攻击。后改用15代鼠毒进行安效试验,证明有一定的免疫效果。在1976年提高该疫苗的产量研究中,我们制作了全鼠苗,试验证明免疫效果也不错。在中山县、惠州市等地结合控制疫情,进行田间试验,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利用电镜技术检测了马立克氏病疫苗或其种毒复壮及传代过程中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其结果:①马立克氏病病毒是目的毒,其直径约150nm,但数量不多;②RNA肿瘤病毒(C型粒子),常见于鸡体内,我国约有90%以上的鸡体中都有此病毒;③霉形体;④细菌;⑤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样粒子,其直径约90nm,形态呈炸面圈样。在细胞原生质膜上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该病毒非常容易混入马立克氏病疫苗中,通过预防接种蔓延。  相似文献   

20.
(五)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本科病毒颗粒呈粗糙球形,直径100~120nm,二十面体对称,内有髓核。基因组为正股RNA,分2~3个节段。遗传机制类型为 RNA→±DNA→mRNA。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最大的特点是病毒携带逆转录酶,即以RNA为模板,转录为DNA前病毒。这种前病毒具有感染性,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再以DNA为模板,转录为子代RNA,并能作为mRNA。病毒在细胞质出芽而成熟释放。本科大部分病毒具有肿瘤性。分成三个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