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不断有乘客控诉国家铁路运输部门实行铁路列车站票座票同价违反公平正义原则,但均以败诉而终,随着铁路列车硬座席位复用制度的试行,让我们重新审视站票座票同价制度的法律合理性。在铁路列车试行硬座席位复用制度的背景下,本文将结合此制度所造成的站票座票同价和站票一站到底的现象,从合同法、经济法的相关原则对站票座票同价制度提出质疑;并对我国火车票价制度提出建设性构想,以期维护我国广大铁路旅客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春运是我国媒体每年必然关注的社会新闻,也是困扰政府多年、亟待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今年的春运给铁路带来的压力更是史无前例,学生潮、民工潮和返乡潮高度叠加,回家过年,一票难求。为了能买到一张坐票,很多人凌晨就到火车站排队,然而坐票的数量毕竟有限,为了回家过年许多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站票。于是"站票与坐票同价涉嫌违法"的话题被提了出来,本文针对此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1,(19):50-50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再次将“铁老大”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国人对“铁老大”质疑、批评之强烈前所未有。一票难求,站票、挤票与坐票同价.乘客晚点不退票、火车晚点只道歉……“铁老大”饱受诟病,其问题之多。也许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相似文献   

4.
又到春运时,站票票价问题成国内舆论热点,半价呼声强烈——站票,凭啥跟坐票一个价?铁路站票,到底该不该半价优惠?这一问题从1月12日下午3点开始,在不到30个小时内,在网上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和热心网友通过微博转发超过13万次,成为2013年春运开始后的最热门话题,而舆论似乎呈一边倒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在相同或相类似的案件中,死亡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获得的赔偿数额大相近庭的现象,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广泛关注并且备受诟病的对象.我国的死亡赔偿制度确实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人们在追求生命平等和统一赔偿标准的同时,也对“同令不同价”的理解有一定偏差.本文试从死亡赔偿制度的本质、立法,以及我国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简要分析社会对“同命不同价”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惠秀娟 《法制与社会》2013,(22):234-235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是公平,公平又包括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涉及机动车事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同名不同价"的死亡赔偿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最高院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制死亡赔偿标准,这种形式上的不公平易引发实质不公平。本文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入手,分析我国死亡赔偿金的赔偿现状,探讨符合实质平等的死亡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7.
最高限价定量研究曾兴华,田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呼唤着价格立法的早日出台。价格立法应当遵循价格公示(明码标价)、价格诚信(不得对影响价格的因素作虚假告述)、价格平等(对不同消费者同时同价,不得歧视)。除此而外,由于市场的内在缺陷难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鹏 《法学论坛》2007,22(2):112-118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而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由于受害人个体情况的差异,赔偿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植根于"同命同价"思维的死亡损害赔偿定额化是对实质平等精神的背离,我国的死亡损害赔偿法不应追随定额化的赔偿模式,而应尽可能地对死亡损害赔偿额进行精细的个别化计算.  相似文献   

9.
"孙志刚事件"使中国收容遣送制度得以废除;质疑城乡不平等导致同命不同价司法解释的松动;"佘祥林杀妻案"冤狱导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而当今的"许霆案"中的主人公许霆,从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到二审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同样的震撼了中国的司法制度。事实上,公众的判意以及公众对司法的监督对这几个案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公众对法律运行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构成了法律秩序确立、运行的驱动力与主体性支撑,推进着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武洁 《江淮法治》2009,(14):23-23
中国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表示,只要中国政府的适航部门批准,他就敢尝试“给飞机卖站票”。(《信息时报》6月24日1)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同命不同价"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侵权责任法》首次提出"同命同价",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笔者对"同命不同价"现象提出一些看法,并就针对此现象的《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即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人市、同权同价。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意义重大:第一,符合所有权平等保护的物权  相似文献   

13.
自从相关法律对侵权死亡赔偿做出了规定之后,生命是否同价饱受争议.生命本无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公民得以主张其他权利的前提.所以本文从分析生命权的内涵和外延、对同命不同价提出了几点看法的同时谈谈同命同价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希望生命能得到更好的尊重,法律对其得以进一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和城镇两元化的格局下,常常会出现因户籍不同而获得的死亡赔偿金有天壤之别的现象,即俗称的“同命不同价”现象。人格平等,生命无价。本文分析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并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的理论来揭示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内在矛盾,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分析,得出其不能解决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内在矛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法制与社会》2014,(4):295-296
近些年来,不断有乘客因火车票"站、座同价"而将铁路运输部门告上法庭,然而,法院在判决时却无一例外的宣告乘客败诉。铁路运输虽为公用事业,但"站、座同价"这个条款是一个典型的格式条款。本文从合同法基本原则及合同效力两个方面质疑火车站票、坐票同价的不合理性,并对火车票价格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补偿之同地同价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征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补偿标准因征收目的和土地用途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异,造成同地不同价现象的广泛存在.理论构架和法律原则性规定下的公共利益、合理补偿作为规范政府土地征收权的阐述虽然已经相当清晰,然而,如何具体保障被征地者权益的路径在于同地同价原则.基于此,分析同地同价原则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其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死亡赔偿金从概念到性质历来就是人们争议的焦点。2005年的"同命不同价"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何源等三少女因车祸遇难却遭遇"同命不同价"赔偿,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激起了社会上对"同命不同价"话题的大讨论。为什么同样的生命却因一纸户口而存在天壤之别?这就需要对死亡赔偿金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魏文彪 《江淮法治》2009,(23):4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由于当前各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差距较大,因而该规定导致死亡赔偿上的“同命不同价”现象出现。其实,早就有专家学者与社会人士指出,上述司法解释是与我国宪法相关规定相悖的。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自然包括生命权平等,  相似文献   

19.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09,(23):40-41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同命不同价”一直诟病不断。尽管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同命同价”的判例。广州市还规定,农村户口的外地居民在广州居住满一年以上,有固定工作,并能提交相关证明,可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计算人身损害赔偿金。但是,无论是“同命同价”判例还是广州市的特殊规定,都附加有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居住,并且在城市拥有工作岗位等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昊 《法制与社会》2012,(7):108-109
《侵权责任法》中“同命同价”的规定结束了理论界由来已久的争论,并为司法实践作出指引.本文试从生命的二重性角度讨论“同命同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