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2.
王莉小档案: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共党员,药学博士,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审评专家,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评专家,四川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药效学、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20余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共承担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物等新药研究与评价30余项。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荣获全国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2006年7月22日,星期六。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实验室,我们见到了王莉。“我真没有什么先进的事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刚一见面,王莉谦逊的话语印证了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内敛,“其实,任何人只要少玩点,坚持做一件事,没有什么做不成的。”没用太长时间进行沟通,我们就在聊家常似的交谈中进入了采访。东渡扶桑只为学习新技术1977年,王莉考上了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1982年初,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了华西医院,主要从事医院制卉畸的研究及分析测试方面的工作。1991年,王莉东渡日本,来到名古屋大学求学,如期获得了药学博士学位。“我出国的初衷很简单,没有想拿博士学位,只是想到国外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把自己培养成实用性人才,回国后做些有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谈起国外求学的经历,王莉述说着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目标,在日本她一心扑在科研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她几乎每天早上9点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出来,有时干脆就住在实验室。1993年,王莉回到母校,承担起了科技部的扶贫项目《中国芦荟的产业化研究与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王莉多次往返国内外,十几趟来回于凉山、攀枝花以及海南等地区,考察建立芦荟种植基地的可行性。按照产业化发展目标,王莉主持完成了从芦荟的种植到基础研究及原料加工提取、化妆品、保健品等80余项相关产品的系统开发,获得两项芦荟原料加工提取工艺的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5郎委《国家重点推荐新产品》证书,使四川芦荟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数量、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毅然回国助推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1,(18):50-51
今年新一轮的两院院士评选中,爆出了“高官候选院士”、“饶毅落选”、“候选人挪用科研经费包养情妇”等事件,格外引发舆论“围观”。院士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和争议,一定程度上在于,院士的社会角色、学校角色和学术角色常常与人们期盼的有所出入。  相似文献   

4.
《求贤》2014,(7):24-25
日前,武清区政府特聘顾问聘请仪式暨“两院院士”座谈会在区行政中心举行,又有3名“两院院士”被聘任为“武清区人民政府特聘顾问”。截至目前,共有7名院士受聘该区顾问。  相似文献   

5.
围观     
烟草院士 12月8日上午,主攻卷烟“减害降焦”研究的谢剑平当选为院士。仅一小时后,他便在网上被冠名“烟草院士”,遭到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4):46-47
明确两种提名渠道、增加全院院士终选投票环节、增加“劝退”规定……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直面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7.
刘盛纲小档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93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安徽省人民政策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席,兼任国内外十余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奖励数十项,出版专著4部。采访刘盛纲院士不容易,我们之次预约都因“没有时间”而被婉拒。“刘院士已年逾七旬,还那么忙吗?”我们不解。“确实,近两周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他的爱不释手一边解释一边给了我们一份刘院士近期活动,包括一些晚上时间。  相似文献   

8.
刘目卿 《湘潮》2006,(3):24-27
在计算机运算能力方面,很长一段时间,落后的东方根本不能与发达的西方抗衡。但近年来,中国赶超西方的步伐加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带领“曙光”科技斗士奋起直追,经历了从“曙光一号”到“曙光4000A”的艰难过程。短短1  相似文献   

9.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走进大美黔东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戎嘉余院士、武维华院士等21位院士、专家围绕黔东南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生态农业推广与发展、科技精准扶贫等展开考察调研. 此次活动,是贵州省科协依托科技、科普“双轮”驱动,助推贵州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集萃王莉娟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测度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施等问题,现已成为理论界学...  相似文献   

11.
她没有上过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  相似文献   

12.
张光斗,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6月1日,年逾90高龄的张光斗荣膺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是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工程科学家。他还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奖”、“水利功勋奖”、“哈兹(Haas)国际奖”、“光华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8日,是邓小平发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著名论断21周年。为纪念这两个著名论断,展示福建知识分子的风采而建置的福建“院士风采画廊”,也已2周年了。两年来,这个坐落在福州五一广场东侧——省科技馆大门前的”院士风采画廊”,早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0,(7):54-55
黄伯云,作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炭,炭飞机刹车片的发明者,最近非常地忙,“今年一出节就开两会,所以过年也没有怎么休息。”黄院士说他有“三急”。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0,(7):54-55
黄伯云,作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炭,炭飞机刹车片的发明者,最近非常地忙,“今年一出节就开两会,所以过年也没有怎么休息。”黄院士说他有“三急”。  相似文献   

16.
4月13日,《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纵深报道”了一个“论文迷局”。起因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分别发表在国内、国际学术刊物的两篇论文涉嫌造假。人们之所以对“司魏之争”如此强烈地关注,恐怕是在关注在院士这个神圣领域内,还能不能保住“最后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17.
杨飞 《党课》2013,(6):77-79
王选(1937—2006),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23):77-77
头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等光环,担任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经费约200亿元的重大科研专项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近日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批捕。据了解,长期担任重大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李宁,参股或控股开办了多家企业,通过“壳公司”参与课题、捞取公款。  相似文献   

19.
张建伟、邓琮琮合著的《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中国院士制的沿革史,一部中国院士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科学的成就史。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地质之光”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辆国产小汽车的主要设计者孟少农、大庆油田的催生者黄汲清、三峡工程的开路功臣潘家铮……他们以智慧之光串起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又使明天开始向人类展露出迷人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柔性制造     
2010年6月,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