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人骂,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因工作被亲人(特别是妻子)骂,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被骂却无悔。“没见过你这个人,人家两年三调,越调越好,你却在统战部一动不动,硬要死在统战部……”这是妻子对我的“指责”。我记得,类似的言辞,她点着我的鼻子“骂”过三回。  相似文献   

2.
<正> 作家王蒙曾讲过一个民间故事:有个人强说《水浒传》中的好汉叫“李达”,另一个人说叫“李逵”。于是,两个人赌20元钱,去问一位古典文学家。不料,那古典文学专家竟然判定“李达”是正确的。读“李逵”的当然有意见,骂他荒唐。谁知这权威竟悄悄对他说:“你不过损失了20元钱,而我们则害了他小子一辈子,他从此以后,肯定以为梁山好汉是‘李达’,这不是出一辈子丑吗?”本来我也替读“李逵”的那人悲  相似文献   

3.
邮殇     
林涛 《人民公安》2006,(24):56-56
对于“涨价”,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已经麻木了。这种麻木,不是因为我的收入已经到了让我麻木的程度,而是无可奈何——水价要涨,电价要涨,油价要涨,天然气要涨……有些象征性地“听证”过,有些连“象征性”都免了,但先有说涨而不涨的。我等草民,只有省吃俭用,来应付这一波未平一波  相似文献   

4.
孟庄 《人民公安》2006,(5):10-10
“抢占话语主导权”这当然没错,但前提必须说真话,不能像赵本山“卖拐”时那样玩“忽悠”。毕竟,在资讯传媒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想胡说八道而不引火烧身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大搞现代迷信,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说成是“天生的”的圣人,是“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特殊“天才”,是“一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禁使人想起封建时代把帝王说成是“真命天子出世”一类的胡说八道。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它不仅从根本上违反了历史的真实,也违背了毛泽东同志自己的一贯说法。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读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7.
4月3日上午10时许,湖北武汉公交三公司703路公交车从古琴台站驶上江汉一桥时,一男子突然大喊:“司机停一下,忘记下了!”司机李耀武解释说:“桥上不能停车。”该男子却骂司机“蛮歪”,随行的5人也跟着附和。车到江汉桥站后,该男子对司机挥拳就打,同行者包括-60人也上前助阵。  相似文献   

8.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诺扬·罗拿是土耳其人,曾经做过驻沪领事,普通话出口成章,还能说流利的上海方言,是个典型的“中国通”。他说,从9年前移居上海的那一刻起,便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诺扬说,自己不是什么专家,但是一个热心人。心一热,“头衔”就多。他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巡访团的成员,他的事迹曾…  相似文献   

9.
王惠 《观察与思考》2009,(12):60-60
在中国,写正史是一件重要但却乏味的事情;写野史是一件有趣但无聊的事情;至于戏说、演义基本上与历史无关,最多算是拿着“某朝那点事儿”说事而已;最后一件和历史有瓜葛的事情,就是解读,这是企图入世的文人们颇为青睐的一件事。惟一的遗憾是,解读历史很容易落得一身不是、费力而不讨好——即使作者本来就没准备讨好谁,一片苦心的用意也仍有可能被误解。莫名被骂一顿和莫名被夸一番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骂官”     
有句“骂娘”的话:“当官的没有好东西!”尖锐辛辣却也偏激得离奇。可是骂者听者皆不以为忌。这骂要是搁在二三十年前,那后果就难说了,给你扣顶“攻击”什么,“否定”什么,“污蔑”什么等的“帽子”,都不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大家明白,一般像这样的笼统潭驾,常常不过是气话。宽松是一种社会进步,类似上述一类的“骂娘”的话,其之所以能够在现实中经常出现,除了应从所写对象那里加以解释之外,恐怕还要说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进步。由此角度观之,所谓的“吃肉骂娘”,实在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福气”。不过以“骂娘’减曰“骂官”…  相似文献   

11.
一日去朋友A君处,见室内四人正聚精会神玩麻将,因不便打扰,便悄然离开。翌日,再入室内,四人依然如故,且有越战越勇之势。因事急不得不向A君道明来意,A君与一麻友耳语后,摆了一天一夜的擂台方告一段落。我不解地问A君何以鏖战,他无奈地说:“舍命陪上司”。经细问,方知耳语者是其上司,如此陪战已成家常便饭。笔者无从考究,不知麻将这玩意儿起源于何时。小说《红楼梦》中,那“老祖宗”——贾母与王熙凤玩牌时,聪明机灵的王熙凤善察言观色,有意打出牌去让老祖宗“胡”,直“胡”得她乐呵呵夸凤丫头好。凤丫头知道老祖宗的地位,什么事还不是她说了算,得罪不起,就让她多  相似文献   

12.
臭棋王     
臭棋王,保安员王哲的绰号。王哲是铁杆象棋迷,这是队友们公认的。他对象棋到底迷恋到啥程度?这么跟您说得了,就连梦中地都常常“跳马”、“出车”地喊叫。据说,有一次因为下棋,他意忘记了跟女朋友的约会时间。别看王哲这样痴迷下棋,对工作他却一丝不苟,从没因下棋耽误过上岗时间。王哲虽是棋迷,他的棋艺却不敢让人恭维。日子久了,队友们就送给他个“臭棋王”的绰号。由于他棋臭,队友们谁也不愿跟他“过招”。没人对招,王哲就在休息时有滋有味地翻那本棋谱。日子从指缝中慢慢地流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哲认识了厂里的工人大老马…  相似文献   

13.
最近,和企业界的朋友讨论改革时,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并不怕工作中的困难,而对社会舆论却顾虑重重。他们说,虽然我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科学观念,但人们却常常对改革者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只会在他们成功时鼓掌喝采,不能在他们受到挫折时给予同情和鼓励,并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舆论界的那种“捧之欲其飞,骂之逼其死”的宣传报道,更让人不寒而栗。它曾使那些抱负很大、颇有才华的改革家因为一些暂时的失误而受到严重打击,一下子从“英雄”变成“狗熊”。常常造成“改革未成身先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一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通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广为人知它再鲜明不过地揭示出了已经漂洋过海和即将漂洋过海的人们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当主人公王启明在纽约的大街上骂天骂他骂美国时所有的人都感到解气.却又有一丝无奈,然后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向那变换着天堂与地狱幻影的远方。这一切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我想,如果是在今天王启明就不用在纽约骂大街了。他可以回来搞一个网络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生张正说。当时许多人是将《北…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骂”□张钰了解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确实是以“骂”而闻名于世的。鲁迅不但敢“骂”,而且会“骂”。“骂”得鞭辟入里,淋漓酣畅;“骂”得有人称快,有人胆颤;素以投枪匕首著称。但这投枪匕首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投一气,而是有着坚定的方向性。它们带着正义,刺...  相似文献   

16.
闲言碎语     
当今社会生活好了,穿着打扮也像样了,识字的人也比过去多了。可不知怎的,工资涨了也骂,不涨也骂。端着白米饭,碗里埋着肉也骂。挤公共汽车碰着也骂。春天刮大风骂老天爷,冬天暖气不热骂领导,从春天骂到冬天。没有教养的人在骂,有教养的人也在骂。有地位的人在骂,没地位的人因家庭琐事也在骂,无论哪个层次的人都不会因骂而有贬于他们的名声和地位。中国上个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蒋介石委员长,一句“娘希匹”,骂得国民党天昏地暗,人人自危。骂得八百万全军将士,人心焕散,毫无斗志,美式装备军队,确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到台湾孤岛苟延残喘。可能是因为蒋委员长骂人有术,感染有招,如今台湾很多人就继承了委员长的风范,骂人不分场合地点人物,一向认为相夫教子,操守道德的女人,在台湾也表现的十分疯狂,人纤细文弱,骂起人来却铿锵玫瑰。骂的感觉不泄愤,时而挥拳斗殴,略显威风。但台湾骂人者中,最让我崇拜的当属天下第一骂李敖李大师。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拜见这位现代派的铁齿铜牙“李晓岚”,如果李大师要招徒子徒孙,我一定会投师门下。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7日新华网刊登邓海建的文章,文中指出在华的德国人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骂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骂,尤其是在杂文家那里,更不称其为骂,而是叫所谓的讽刺、批评,说的层次高一点,叫做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比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之时,游人们或三三两两,探景寻芳;或成群结队,踏青揽胜。一不小心,误入“桃源”——去了烈士陵园,有些青年情侣干脆在烈士陵园里公然卿卿我我、拥抱接吻——于是杂文家们“骂”道:“成何体统”!矛头直指老百姓。我看了类似不少杂文,大都是骂老百姓不文明。老百姓是该这样挨骂吗?在那些杂文家眼里,这是肯定的。因为你不文明,就要挨骂,天经地义,毫无疑问。但是,也有例外,蒋子龙先生就…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骂起自己的祖国来,唾沫横飞,振振有词,甚至咬牙切齿。 从孤芳自赏的封闭状态中醒过来,勇于比较,敢于揭短,这不能就说是坏事。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人之“骂”,包括一些很偏激的人和很刺耳的话,实在是“怒其不争”。与麻木不仁比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然而,凡事极怕推敲。推来敲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是谁?!是“星外来客”,是地球上那些发达国家推举的“裁判”,还是中国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0.
有房的人,要为没房的人着想;有钱的人,要为没钱的人着想;有权的人,要为没权的人着想有一次吃饭,议论起住房问题,大家七嘴八舌,都说房价涨得太快。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讲:“说心里话,我现在就盼着房价上涨,而且涨得越快越多,我就越高兴。”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以前没房的时候,总担心房价涨得快,现在买了房,心情完全不一样啦。这下我明白了,企盼着房产涨价的,不仅有房产开发商,不仅有某些管理部门,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房产拥有者”。好比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强烈期盼开来的车辆慢下来、停下来,而一旦自己上了车之后,便恨不得这辆车“永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