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帮助行为逐渐进入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探讨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简要地说明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然后着重介绍运用功能分析,在动机种类、动机对志愿服务中的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志愿者动机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都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绪充予和情绪调节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情绪充予的动机机制及其对学习动机的模式化影响,以及情绪调节在终极性学习动机实现过程中的内化作用及其机制。作者认为,情绪是学习动机结构主体因素中的一个极为活泼、极为重要的变量,情绪所反映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主观意义,是形成和实现学习动机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情绪的刑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烈情绪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和引发情绪的被害人过错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对情绪进行刑法评价的考察因素主要有:刺激因素的范围与真实性、情绪的强度以及情绪行为的指向与持续性。在刑事立法上,可采取两种方式对情绪加以评价:总括式立法,在刑事责任能力条款中增设情绪犯罪责任的规定;分散式立法,在具体制度和犯罪中规定情绪犯罪的责任。我国刑法可采取总括式立法对情绪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任何故意犯罪都存有明显的犯罪动机。作为犯罪群体中一特殊群体犯罪———女性犯罪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 ,其犯罪动机有自身的特点。就类型而言 ,主要表现为物欲型、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等 ,而其中性别差异比较明显的有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  相似文献   

5.
一、动机的界说一般来说,个体的任何行动可能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内部心理力量的支配,通常都是内外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若要准确地知晓人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理由或内在原因,必须具备动机方面的知识。从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上看,可以发现动机具有自身的特点:1、起动性。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行为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  相似文献   

6.
理性主义伦理学强调理性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依据。情感主义伦理学突出情感的动机力量,而当前的道德情绪研究能够对此充分证实。道德情绪指的是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道德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能够影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改变。自豪、内疚、移情和钦佩等道德情绪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而且与反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羞耻和愤怒等道德情绪容易引发个体的不良行为或反社会行为。今后的道德情绪研究应注重探究文化在道德情绪中的作用、道德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集体道德情绪、道德情绪的实践应用和哲学思考等。  相似文献   

7.
犯罪动机的情绪性是犯罪人在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因素的特征,是犯罪动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犯罪动机情绪性的探讨包括情绪性因素、机制与成分三个方面。其消极或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因素,通过意识或潜意识机制体现于追求快乐与避免痛苦的犯罪动机成分之中。其中追求快乐的犯罪动机表现为犯罪行为人性快乐动机、归属动机、自尊动机、自我价值动机与犯罪美感动机;而避免痛苦的犯罪动机表现为犯罪行为人对抗生存危机感、安全威胁感、焦虑感、愤怒感与抑郁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考研动机与行为能使本科大学生"破茧成蝶"、"培趣练能"、"化知蓄养";基于个人发展,本科大学生考研动机与行为需要博弈。"迎合型"、"逃避型"、"虚荣型"考研动机与行为更需要矫正。  相似文献   

9.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直接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说告诉我们:犯罪是一种意志行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人的人身社会危险性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统一。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动机的推动下去达到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共存于直接故意犯罪活动这一特定的客观形式之中。因而,犯  相似文献   

10.
转让定价行为的动机有减少税务成本、非税动机和其他动机等。对于动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与防范这类行为。  相似文献   

11.
防止劳教人员脱逃是劳教场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防逃呢?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防逃要“以人为本”,从“人”因素着手。作为人的因素的防脱逃措施首先就要“人(干警)”针对“人(劳教)”来进行。逃脱分子先有了脱逃的心理动机,才可能有脱逃的一些准备行为,有行为就一定会有外在表露。因此就要求我们做到能从劳教人员的一些外在表露摸清其心理动机,了解其行为动向,分析劳教人员心态,寻找他们欲逃跑的破绽。劳教人员的脱逃心理动机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不认罪错,恶性不改,留恋违法犯罪或厌恶惧怕劳动,贪图安…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7,(5):45-52
基于特殊预防刑事政策的考量只是立法的动机,并非拟制为抢劫罪处罚的正当理由,该条法律拟制存在过度处罚的风险。事后抢劫罪是一种特殊的身份犯,作为行为人之前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属于一种定罪层面的特定身份,事后抢劫的实行行为只能是基于特定目的意图侵害人身法益的暴力、胁迫行为。事后抢劫的既遂只能以通过暴力胁迫行为取得了对他人财物的控制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为标准,否则只能是犯罪未遂。重刑化政策虽能满足民众制裁犯罪的复仇情绪并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扩大处罚的立法拟制已是既成事实,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事后抢劫的入罪标准和适用宽缓的量刑幅度就成为刑法谦抑性的唯一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积极互惠行为是个体亲社会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关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者的关注热点。道德情绪被认为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道德情绪能否促进留守幼儿积极互惠行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对比60名4岁(M=48.23,SD=2.56)留守幼儿在道德情绪培养前后积极互惠行为的差异,探讨道德情绪培养对留守幼儿积极互惠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4岁留守幼儿积极互惠行为较少。(2)道德情绪培养实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4岁留守幼儿积极互惠行为。由此可知,道德情绪训练是能够作为促进幼儿积极互惠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家长和学前儿童教育者应注重培养留守幼儿的道德情绪,从而促进其亲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犯罪动机是一种犯罪心理现象,是刑法学、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揭示犯罪动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有必要对它进行心理学的分析。一、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概括,提出一个准确概念,虽有必要,但较困难。在这里,我们只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在心理学上,“情绪是指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对事物的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并“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台湾有心理学学者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为其所控制,因之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上与行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犯罪动机的本源、性质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的本源是人的需要,需要与动机的区别在于动机具有需要中所没有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手段与方式。需要无是非善恶之分。通常所谓的犯罪意图或意向就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具有主观恶性和有意识性的特点,不存在所谓中性的或善的犯罪动机,也不存在所谓的无意识犯罪动机。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经历从需要不能满足、缺乏调节能力、采用犯罪手段三个阶段。犯罪动机可以独立于犯罪行为而存在,犯罪动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的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异常凶杀动机。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9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分析。结果有“明确”病理性动机的65例,占67.70%,无“明确”病理性动机的31例,占32.29%。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犯案大多在精神病阳性症状影响下,出现病理性动机,有“对象”地作出报复性凶杀,部分没有“明确”的对象,在环境的特殊影响下犯案。  相似文献   

18.
沈志宏 《政法学刊》2006,23(6):104-107
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是形成“讯问难”的重要因素。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形成因素主要来自于讯问人员和讯问对象自身两个方面;按照常态和变态心理因素分为现实性拒供动机和心理拒供动机。侦查讯问辅助方法在转化讯问现实性拒供动机的功能在于减弱讯问对象拒供的心理需要,明确或强化其供述需求,提供诱因,创设有利于讯问对象形成供述决意的情境;在转化心理拒供动机中的功能在于利用讯问对象心理病态特征,刺激讯问对象的挫折情绪,突破忍耐极限,导致心理崩溃,从而走向供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战士需要和人格缺陷两个方面分析了战士犯罪动机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战士存在需要是客观事实,是战士行为的一般动因,与战士犯罪动机相关的需要层面是战士需要的变异以及与此相连的战士需要供求失衡和失范。战士的人格缺陷是战士产生犯罪动机的决定因素,战士的人格缺陷初步形成于入伍之前,发展于入伍之后。它主要由价值取向系统缺陷和犯罪抑制系统缺陷组成。需要始发犯罪动机,人格缺陷选择,强化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20.
犯罪心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是行为人的行为,行为不能脱离行为人而独立存在。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对于犯罪心理的研究是建立在一般行为人行为心理研究基础上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支配并推动的,而人的动机来源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我们知道法是以社会利益或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