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向以工具理性和个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等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受到中国的历史经验、传统意识形态及社会组织方式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在现代性诉求的表达上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温和主义这三大派别的分野,而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则呈现出缺失、无根、无序的状态,为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图景就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摒弃长期以来以现代化替代现代性的思想,发展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在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嬗变之中,现代性内发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展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在当前中国艰难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现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胡适在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理论创新和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变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文学观念、文体观念、批判意识、文学价值这四个维度来探讨胡适在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中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魏明超 《唯实》2008,(11):32-36
现代性,作为崛起于后封建的欧洲,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最突出的本质属性是其价值的两重性:解放和异化的混合物。现代性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及引发的现代性危机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受到了启蒙现代性所开启的批判反思传统的质疑。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把启蒙现代性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改造为实践的批判精神,并运用这一批判武器对资本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寻求超越现代性的合理路径。在人类面临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今天,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单纯的西方现代性视角不能真正解析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状况及其特质,应基于中国具体的社会现实,从一种复杂现代性视域中予以把握。在这样的视域中审视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在总体特质上呈现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融,在发展状况上体现为差异性和叠加性显著,在资源供给上表现为多元性和竞争性并存,在精神品质上显现为实用性和超越性同在,在活动方式上反映为虚拟性和创制性加强。从这些主要特质中可明晰中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引导路径,在于从精神资源供给侧融会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三方文化资源,并将精神生活放置在美好生活的图景中予以推进,还要特别注重新媒体建设和运用,同时合理规制现代性的负面效应,以锻造青年独立自由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针对马克斯·韦伯的两个著名的现代性诊断,即意义的失落和自由的失落,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通过交往合理性与“系统——生活世界”的双层架构去理解、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理性化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现代性尽管问题百出,但其潜能却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倡导交往理性,是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7.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表现为:围绕着合理性经济制度的确立,个人行动的目的合理性和其他社会制度的形式合理性占据统治地位,并分解实质/价值合理性。而后者的被支解,又导致了人生意义、人类自由和个性的丧失,从而使现代性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志愿精神作为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中国公民整体志愿精神的培育具有时代意义。志愿精神有其特定的现代性背景,而现代性的生成与启蒙理性相关。现代性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包含着相互关联的多重维度。从现代性的多重维度来理解中国志愿精神的现状,发现以下几点:志愿者的主体意识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志愿者的公共精神有待培育、传统观念的作用根深蒂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程度不够、志愿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志愿组织的自律化水平较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等。因此,深化现代性启蒙是培育中国志愿精神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看,市民社会是西方现代性发轫的最初形态,因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也可以被视为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市民社会通常被看作由原子化个人拼合而成的社会,短暂受德国自我意识哲学影响的马克思洞察到原子式市民社会表达的虚假性。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真正意义应是指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中,资本以特定形式将人与人联结起来的合理性问题就成为研究市民社会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因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指向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内在结合方式问题。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是历史性地而非单纯理论性的,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也只是用另一种特定的结合形式代替资本主义的资本这一结合形式的共同体,仍需要来自历史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总体性变革。以此观之,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现代性批判为近代中国走出西方现代性框架定下了基调,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极端发展及其解构力量,给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现代性的阴影下,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面对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培育现代城市社区的"共同体意识"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问题。积极构建社区参与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和社区自治共同体,是重建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虽然起源于西欧,却是当今一切民族和国家不可避免的历史境遇.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现代性的困境也表现为发展的困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三重困境.摆脱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意味着重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基本准则,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民族场域,和谐社会则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明科 《理论学刊》2005,(1):116-118
现代性的困惑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悖论性。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其根本就在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复杂 ,中国现代性从发生期就是一种悖论性存在 :在现代性内部有对话力量 ,在现代性外部有反抗声音。悖论的根源还在于文学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不同 ,文学现代性不仅仅从理性、科学等维度考察现代性 ,更要注重从个体、主体、审美、语言、结构、叙述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现代性已经是后现代意义上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中国—东方”论说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一个典型个案即马克思的“中国-方”论说为中心,具体剖析中国知识分子转化、重构西方理论资源的观念史线索,并以此追踪中国现代性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所书写的“中国形象”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与传播直接参与了现代中国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形塑。关于马克思“中国-方”论说的诸多歧异与纷争,关系到中国建构现代性的实践道路的选择。“西学东渐”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在中西双方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西方现代性掌握“文化霸权”,强行入侵到中国文化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的深层。然而,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从未完全屈服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文化主体建构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正在不断扭转这种文化不平等的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论说的“重构”,集中表现在与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现代性”截然不同的一种“反殖民主义的现代性”的逐步建构之上。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的中国形态与后现代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华 《探索》2001,(3):38-41
中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所实现的是现代性的中国形态。这种形态上的现代性虽然在短时期内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但由于只强调群体主体性而忽略个体主体性而有根本性的欠缺,其结果是中国人的个体主体性尚未普遍地生成。1976年以后的改革意在于创造新的经济体制,解放人的个体主体性,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解放个体主体性对于中国具有巨大意义。由于建构个体主体性的工作在中国还远未完成,所以,中国在引入后现代主义时必须有所选择后现代主义消解个体主体性的主张对中国人来说来得太早了,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和守护自然的思想,对于生态危机已经非常严重的中国则有巨大的意义。所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同时吸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精华,而不能追求纯粹西方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岗 《学习论坛》2005,21(7):73-76
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笔者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气质。在建构中国现代性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三个方向: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自上而下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野草》的精神内蕴,揭示了蕴蓄其中的深浓的悲剧性,并由此阐述其鲜明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王祥 《求实》2014,(3):30-34
发端于启蒙运动的现代性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现代性争议和批判的社会思潮,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前瞻性,在现代性争议中具有天然的"在场"权和话语权。同时,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现代性构建问题,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方案孕育于启蒙哲学,而现代性问题则是经典社会理论的主题;在现代性方案的现实展开中,经历了一系列辨证发展的过程;由于这些辨证过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领域中的经验现实的现代性与原先蓝图中的现代性出现了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界定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的关联性、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的关系、其他学科对"现代性"界定的借鉴参考等角度进行分析和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内容应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蒙精神气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手段、方式、方法和载体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路径选择应当从指导思想、对待中西文化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