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神判是一种法文化现象,在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曾普遍存在过.神判的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原始社会的宗教巫术仪式和原始生活习俗是神判的重要来源.神判实质上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程序公开、审罚合一、野蛮与文明融为一体、无公诉与私诉之分、标准的不确定性与结果的确定性并存以及原始宗教色彩浓厚是神判的基本特征.神判对审判制度、诉讼制度以及西方国家诉讼的程序至上和宣誓证据有重要的影响,在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神判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中国虽然也有神明裁判的遗迹,但其影响却远不及西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对"全能神"在基层社会的传播阶段、传播行为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梳理"全能神"在乡镇这一基层场域中的传播方法和传播策略,根据"五缘"学说,作者总结出"全能神"基层传播的七种传播途径,探索信徒的聚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画中有众多赋有民族特色的范畴,要学习,就应抓重点、抓线索.我认为"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在传统中国画诸范畴中既是重点,又是线索.首先,文章考察了"形"与"神"的确切涵义;然后,阐明它是传统国画诸范畴中的重点;最后,阐明了它是把握其它范畴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有两套体系加以保证,一套是现实的司法体系,通过大大小小的官吏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一套是精神上的思想体系,以形形色色的神灵信仰来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城隍信仰是神灵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随着统治者对城隍神的重视,城隍神从保卫城池的自然神演变成监管阴曹地府的社会神,体现了城隍与古代司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幸光 《法制与社会》2010,(15):186-186
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他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时期,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根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土地神变为了保一方平安,管理一方的基层神口。凡有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信仰存在,土地神信仰成为了一种汉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因此,探究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文化,追溯汉民族的民间传统,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相似文献   

7.
宣誓决诉、水审、火审、决斗审都是欧洲中世纪神示裁判的方式。这些裁判方式都属于“单方证明”模式,与现代意义上的证明模式有天壤之别。为了考察神示裁判程序中被告人的诉讼地位,有必要借用现代证明责任理论来分析神示裁判制度中被告人的证明责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神示裁判制度实行有罪推定,被告人在诉讼中要承当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网上信访”在未来可能要扮演一个新的角色. 继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开通“网上申诉信访平台”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要建立完善网上受理、办理、答复信访工作机制.自2013年年底以来,国家信访局官员也多次表态,将大力推行网上信访. 在此前的几年,涵盖上访功能的政府领导信箱,早已自发地运转起来. 不过,与“便民”、“快捷”等好评相伴的,是多个领导信箱屡被曝光出“神回复”,或答非所问,或千篇一律,或被指打太极.“神回复”随即成为网络讽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至近代,神判为世界上许多不同地区的民族所使用,主要是在穷尽其他证明方法无法证明案件事实、法官对事实存在与否不能达到确信状态时,作为最后的救济。巴特莱特的《中世纪神判》一书是迄今有关神判的第一部系统的专著,该书描述了神判在欧洲自最早出现于蛮族法典时、经基督教社会、至近代欧美国家捉巫时期一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对中世纪欧洲的神判洞察深刻,分析到位,对于神判的起源、传播、运作、功能、规则、类型、终结以及替代性制度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述,尤其讨论了13世纪前后神判的终结及其原因,批判了史学界有关神判运作及衰落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三方面作了批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法?法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征?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法是神的意志、神的命令。有的说,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有的  相似文献   

11.
范依畴 《法学》2013,(1):112-122
传统中国的小民百姓如何看待司法权和司法公正?民间的"城隍信仰"给了我们部分答案。城隍神是传统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作为保护城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神灵,城隍神实为古代中国司法之神。这样一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信仰,相当深厚地承载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于安全、公平和秩序的认识和期待。本文从对明清民间文学中的城隍神作为"法司"的角色特征的考察出发,通过对"城隍神司法"与世俗司法的比较,试图对古代民间鬼神故事所传载的传统中国百姓的司法公正观念做一个初步梳理,并试图做一些法律文化解读。这一解读,相当程度上是在试图解读中华民族法律观念的某些遗传密码,也是从社会病源学视角对当代中国官民司法公正观念的传统盲区或局限做一个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晚期的"神"界定为语言所召唤的存在之神。"神性"即是存在自身,是存在者生成的奥秘;但此神并非诸神或上帝,因此它并不创造一切或不可追问;恰恰相反,它可追问并被语言所召唤出来。追问意味着它能够被思考,被召唤意味着它需要语言的指引。去除掉崇高和中心地位的神在此与天、地、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语言的召唤和指引并不意味着语言在此成为了另一个"神"或者"上帝",因为语言是通过沉默的道说去指引,却并不设立或创造。因此,人只需要放弃自己的强烈意愿,而去倾听语言,就会洞悉存在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家蒂里特(Tyrwitt)云:“翻译贵在发幽掘微,穷其毫末。在选词与琢句方面,要译出其文;在性格与风格方面,要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要译出其情;在神调与语感方面要译出其声。”兹就“文”、“人”、“情”、“声”四方面举例阐释于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名山大川大都有寺庙,这些宗教遗迹,主要是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寺塔和石刻、碑林.为什么我国名山多寺庙?据专家分析,主要与宗教有关. 佛教和道教是两种宗教,各有自己的教义和经典(一个是外国传入的宗教;一个是本土教),信奉不同的“神”,庙宇的名称和建筑风格也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宣扬远离“尘世”、超脱凡俗去修行;另一方面,名山大川象征大自然的威力和造化的神奇,而古代人崇拜大自然,认为深山大川都有“神”居住和掌管,只有把宇宙建在大山之中,才有“灵”.因此,一些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大山便成了他们的理想去处.庙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修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电力起爆法是由金属线和电雷管组成网络,通过电源起爆电雷管,继而引爆药包的一种起爆方法.此方法是爆破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爆方法.其主要缺点是易受各种电的干扰而发生早爆.1995年6月7日凌晨1时许,湖南省石门县某煤矿放炮班工人王某、舒某在风井掘进面打完23个炮眼后,王、舒2人再次装药及联结电雷管脚线,准备继续打眼放炮时,掘进面发生爆炸.抢救人员到现场时,发现舒倒在距掘井面2m远处巷道,王倒在距掘面4m处的巷道,且有爬行痕迹,发生爆炸不久2人均死亡.  相似文献   

16.
“神誓”(votum)是古罗马时期个人或集体为寻求神的帮助或庇护而对神作出的允诺,起初涉及宗教仪式和习惯,随后渗透至法律,进而发展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法律制度。以个别文学材料作为考据基础的研究,站在“现代罗马法”理想体系的立场上臆造神誓制度的浪漫史,通过拟制神明对允诺的“参与”或“接受”而试图使其法律效力因所谓的“双方性”得以证成。事实上,神誓并不是一种存在接受的双方行为,而是一种单方行为。共和国时期,对神誓之违反将导致监察官记过;发展至元首制时期,神誓受到非常审判程序的保护;在优士丁尼法中,神誓被纳入单方允诺体系之下并例外地被承认其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春风轻拂的日子,有幸作为山西省城媒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访团的一员,走进屯留县,驻足市泽村、小南村、东古村、余吾镇、昂生药业、郭庄煤矿、潞安煤基油示范基地、嶷神岭森林公同、老爷山生态园、绛河苑、屯留会堂等处,感受着羿神之乡的小康之路、秀美之景、和谐之风.一路走来,大学生村官成为萦绕在每一个记者,诗人、作家心头的芬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张庆福,王文彤关于宪法本质问题,与宪法的概念一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就宪法所体现的意志来说,有神志论、全民意志论、意志调和论和阶级意志论等。神志论神志论即神的意志论,是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神或上帝的意志,宪法是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19.
“鉴定证据”时代的来临——一个社会学进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诉讼证明经历二次重大嬗变,第一次是由神证转向人证,第二次是正在进行的由有人证中的普通人证言向以专家证言即科学证据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科学证据对其他证明方法替代功能以及科学证据在其固有领域的扩展功能两种方式而实现.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煤田开发,神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方道路运输网络.位于该县中南部的神盘公路于2002年10月建成通车,是一条煤炭出境专用公路,是西北地区连接华北,华东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对该县加快煤田开发和带动中南部乡镇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