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能源状况 1982年,苏联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气产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1981年为4,650亿立方米),而居世界天然气生产国第二位的美国却从1981年的5,430亿立方米下降到1982年的4,972亿立方米。至于石油产量,1982年苏联也有明显的增长(见表三、四)。苏联碳氢化合物的总储量以及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继续对东西方的能源贸易起到支配的作用。据1983年1月份统计,苏联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见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国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位。人口1.47亿,居世界第6位。自然资源丰富,其矿物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1%,其中石油储量占40%,天然气占45%,铁矿石占44%,煤占30%。森林覆盖率为45%,木材储量占世界的20%。自然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它的工业产量次于美国,日本,居第三位。其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在它二千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和石油地区。1979年苏联及东欧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生产及消费情况,可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1981——1985期间,苏联计划对经互会东欧伙伴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石油)量削减10%。削减原因是苏联国内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浪费能源而造成苏联本身对能源需要量的增加。如现在农民每耕一公顷土地所消耗的燃料比六年前增加16%。  相似文献   

5.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经互会国家今后将如何保障它们的能源供应,这个问题在东欧集团内部和外部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总的来看,迄今为止,经互会国家在能源提供方面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局面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因为在以往几年中初级能源的生产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由于东欧越来越依靠苏联向它们提供初级能源,所以,特别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数字苏联和越南的经济关系并不是自接纳越南加入经互会之日起才开始的。早在1965~1975年间,苏联就以优惠价卖给了越南300万吨石油产品。在此期间,苏联向它提供了相当18亿美元的援助。其它经互会国家是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段时间内也向它提供了援助,约15亿美元。越南的经济依赖越南战争结束和南北统一后,这个新兴国家曾试图避免对其它国家的单一的经济依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有发展中国家150多个,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这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潜力。也是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一支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近年来,苏联重视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1960年的贸易额只有8亿卢布,1984年已猛增到184.6亿卢布。相隔24年,增加了23倍。1975年苏联向发展中国家的输出额是33亿卢布,到1984年已扩大到109亿卢布,上升了两倍多。1984年的顺差额已经达到33.9亿卢布。虽然苏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一般只占苏联外贸总额的15%左右,大大低于苏同经互会以及西方国家的比率。但是这对于扩大苏联的政治影响,平衡外贸收支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一)  相似文献   

9.
经互会于1949年1月成立以来,经历了三十四个年头,目前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互会成员国的人口约为全世界的10%,它的经济发展情况可用以下数字扼要地予以概括:国民收入占世界总量的25%,工业产品——33%,农业产品——20%;在经互会中集中了世界发明总数的20%左右。经互会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1976~1980年间增加了18%,社会保证、医疗和文化福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建成了1490万套住宅,使6000多万人改善了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0.
想对各个东南亚国家的石油资源政策——也就是怎样获取石油储量的有关政策方面的问题——作出全面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对每个国家的能源实况有所了解。石油贸易市场的情况能够提供石油储量求与供两个方面的分析资料。政策制订者利用资源基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全国基本生产能力和劳动资源集中在欧洲部分,而巨大的自然资源却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幅员辽阔,面积为127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苏联领土的一半,人口为2800万,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这片土地蕴藏着苏联资源的四分之三,煤、石油、森林、天然气和水资源却相当丰富。苏联为了开发这些资源和解决加速发展这一地区的各种问题,自50年代末期决定在新西伯利亚市郊25公里处,兴建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首先  相似文献   

12.
印尼蕴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水力、地热和铀),在东南亚地区,它的能源储量大于任何其它国家。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之一。据印尼矿务与能源部长苏布罗托透露的数字,目前印尼石油可采储量为9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1万亿立方呎。天然气约40%为采油的副收,60%为单独的气田。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七个经互会国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苏联、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篇文章只涉及这七个国家,而不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考虑在内,它们有不同于经互会国家的经济体制。在经互会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公共机构框架有一些基本相似之处,但在不同国家又各具特色,差别是这些国家计划和管理体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燃料——动力部门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占着主导的地位。经互会国家燃料——动力部门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12%。1983年他们的总发电量为18790亿度,比1982年增长3.6%。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新的原子反应堆投入使用。综观经互会国家所有的原子能电站,1983年底的累计功率为25500兆瓦。目前经互会生产的电能是  相似文献   

15.
二、东西欧的经贸关系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是作为世界实际生产社会化在西欧现实条件下深入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加以介绍和探讨的。丽苏联和东欧国家迄今为止都是经互会的基本成员国。四十年来,经互会的形成、发展、目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变化趋势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是世界实际生产社会化进程在苏联东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既受普遍规  相似文献   

16.
苏联《鼓动员》杂志1988年第8期报道:经互会国家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约3%,工业生产增长3.5%。这些指标低于五年计划第一年。经互会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有所减慢。报道认为经济情况不崖的主要原因是:1.世界市场不景气;2.物质技术保障上的困难;3.计划组织和投资过程的缺点;4.个别国家生产下降。具体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情况是:保加利亚5.1%;匈牙利2~2.5  相似文献   

17.
苏联目前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一九八○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一九八一年为一千一百亿卢布。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经互会成员国,约占全苏外贸额百分之五十,其次是西方国家,约占全苏外贸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再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比重很小,一九八○年贸易额为五亿一千万卢布,占当年全苏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全苏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18.
最近,苏联曾多次表示要同西欧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安会十周年庆祝会上发表讲话时也谈到了这一点。他再次提到了经互会国家在今年6月份向欧洲共同体国家发出的关于开始进行有关经济合作谈判的邀请。今年10月,戈尔巴乔夫访问法国又一次表示经互会要与西欧进行经济合作。实际上,经互会国家首脑会议在一年前即1984年6月,东欧一些国家,如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和罗马尼亚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就欧洲经济合作的历史、当前合作的主、客观条件、问题和前景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欧洲经互会各国的经济形势一、东欧经济形势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经济增长明显放慢。1982年经互会七国的整个增长率为1.8%左右。与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增长率还是相当高的。然而,在估价这种增长成绩时,必须考虑下列情况:1.1982年的增长率是处于自1976年以来几乎持续下降的曲线的底部。就在这6年中,整个增长率由6%左右下降到底于2%。而且,经互会六个欧洲小国的经济增长减速情况远比苏联的明显。2.如果我们把日子再往后推一些,即不仅退到70年代中期,而且退到10~15年前,  相似文献   

20.
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是经互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方法。从一九五五年以来,在经互会各成员国之间已协调了六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协调工作不断完善,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出了新的任务。一九八二年经互会秘书处制订了“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协调计划纲要”。这个纲要已由一九八二年召开的经互会第三十六次全体会议批准。前不久,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