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要让这个念头跳进你的脑海——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只要去做,我便因此而存在。难道你躲在温暖的被子里是为了享受那方寸的惬意吗?倘若你坚持认为这样才算愉快,还不如  相似文献   

2.
李原  戴鸿斌 《求贤》2010,(7):51-51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3):79-79
升职后的你可能会很困惑:你坦诚相待,有人会以为你软弱可欺;你以心换心,又有人说你虚伪。你叹息:我该怎样去换取朋友、同事的信任和好感呢?  相似文献   

4.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5.
语丝     
小宗 《党建文汇》2008,(11):52-52
你可以用一分钟迷恋上一个人,用一天喜欢上一个人,用一年去爱一个人,但忘掉一个人却需要一生。每当有人夸你年轻的时候,你大致可以确信他发现你又老了。  相似文献   

6.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7.
声音     
在《道德情操论》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我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好像怕民主、怕选举,其实不然。我今年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讲过,只有让人民信任你,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相似文献   

8.
人生絮语     
1.有的人就是喜欢拆别人的桥来铺自己的路。然而,桥是短的,路是长的。 2.有的人用笔墨写书,有的人用脚印写书。用笔墨写的书并不一定能传之后世,用脚印写成的书有时却能流传万代。 3.这个世界,我们最需要的是信任。离开了信任,我们不仅失去了自尊,也失去了和他人交往的基础。信任是靠自己的行为,一点一滴地争取的,取得了信任也要一点一滴地去珍惜。换句话说,要经得起别人的信任。没有得到的信任,可以一步一步地得到,失去了信任付出成倍的努力也未必再复得。 4.芸芸众生,相识不易,相知更难。毁青苗,必错失一季;毁大…  相似文献   

9.
从合作到决裂——陈独秀与粤系军阀陈炯明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 《党史纵览》2008,(12):50-54
陈独秀与陈炯明.一个是曾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赫赫有名的民主斗士,一个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时的粤系军阀,两人虽然立场、地位迥异.但却曾为发展广东教育事业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成为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后来。由于政见不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而同情孙中山的陈独秀遂与陈炯明公开决裂.走向其对立面。两人的这段历史交往.客观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那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脚步的变迁     
王庚斌 《党课》2009,(5):106-107
这是一所常见的农家小院,院里四周散乱放着农具,鸡、鸭白天在院里觅食,夜晚栖于窝中;狗懒懒地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着来往的村民,夜间四处跑几圈后又躺下,间或“汪汪”叫上几声。与别的院子一样,这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平常的事,平常得似乎你都不愿去想。院子里常走动着两个人:一个很平常的农家妇女,唯一出众的是她那头黑亮的长发:另一个是上学前班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似乎是作为一些领导者的一条成功经验,而事实上,经过时间的推移,有的人思想已经僵化落伍,甚至不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个时候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法则去约束自己,不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将会对事业产生影响。为此,在使用人才时,我们不妨在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前提下,采取些“用人有疑”与“求同存异”的方略,采取些“有限授权”和“有限信任”的办法。换句话说,对于下级要有二定程度的授权和有限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致命的玩笑     
人生不易,所以要笑口常开。连钱钟书先生都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但幽默有个限度,倘若超越了这个界线,把玩笑开过了头,那带来的可能是灾难。历史上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一整年,我都在纠结两个问题:我能否成为一个媒体人?以及,我该如何变成一个称职的媒体人?4月起。我开始在某媒体实习。实习机会来自一次偶然的简历投递。在那以前,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专业背景是不可能受到媒体青睐的。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总是问我,为什么你不去做律师,要做新闻?“是这样,其实我不喜欢做律师。”“那你为什么学了6年法律?”“……好吧,我承认,比起操作规则来说,我更喜欢挑战规则。”  相似文献   

14.
罗维 《新湘评论》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罗雄 《学习导报》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张若渔 《廉政瞭望》2009,(10):47-47
教育部关于部分汉字“整形”引发了网络的轩然大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汉字调整涉及到诸多的利益考量,倘若教育部真为公益出发,那就应该严格厘清其中的利益关系、对汉字调整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成本做一个细致的分析。现在网络上流传一些有代表性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你的孩子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得去找关系;或者是你的家人生了病要得到良好的治疗,你发现不找关系不行;你符合条件的孩子要去当兵,可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找关系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找关系;你的单位要提拔一个科长,你有希望被选上,为了不让这点希望化为泡影,你只好去找关系;你想出一本书,那得到出版社去找关系;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了打赢这场该赢的官司,你得去找过硬的关系;甚至你想举报你单位腐败的领导,你也必须去寻找可靠的关系……有了关系,办起事来就顺水…  相似文献   

18.
不及格     
《党员文摘》2006,(8):9-9
一名男子去考汽车驾驶执照,口试时,主考官问:“当你突然看到车前出现一只狗和一个人时,你轧狗还是轧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4,(1):79-79
在困难面前,人一般会有两种思维,即呈现困难和解决困难。两种不一样的思维会带来不一样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最容易呈现在客户那里的是对产品的自信与否。相信业绩能完成,而且能想出办法,这种文化理念不是某一个人需要有的,而是整个销售团队都需要的。销售团队最关键的是要有赢的信念:一定能搞定。销售人员内心的力量、张力和霸气非常重要。他约不到客户,就会想,“我还不信我约不到你”,那他就一定能见到。“你不想见我是吧?没关系。你不买是吧?也可以。但是我一定要见到你。你给我一个不买的理由,我就要给你一个选择的理由,一个购买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叶倾城 《廉政瞭望》2014,(23):76-76
听说高仓健以83岁高龄去世。我不由得想到:下一位该轮到谁了?难以形容那奠名的恐慌感:张贤亮走了,大岛茂的扮演者宇津井健去了,午马在天堂笑傲江湖了,现在又是高仓键,这些曾经陪伴过我的童年、某种意义上对我的人生观添砖加瓦过的人.一个一个从视野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