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前线》2011,(11):60-60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欲不止,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2.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3.
相传.孔子带弟子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闭目静养,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望了望。孔子忙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了?”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了?”孔子回  相似文献   

4.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第六十章,因此句微言大义,言近旨远,其确切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较为赞同唐玄宗之注解:“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即治理国家与烹饪小鱼一样都应不折腾,少翻动,否则会“民伤”、“肉碎”,法弛国乱而无所得。  相似文献   

5.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度地贪婪,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黄东成 《唯实》2007,(5):96-96
有句古训:直言犯忌。我们中国人有个通病,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即便明知是假话谀词,只要听了飘飘然受用,就爱听。直言则不会拣好听的说,说长,也道短,而且主要是道短。认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就是《老子》所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8.
文明与欲望     
夏宁竹 《新长征》2009,(9):64-64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说,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得住;富贵而骄,自己招致祸害。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揭示出这一深刻的人生道理,可见贪欲(欲望之一)古已有之,并成为人自身难以克服的痼疾。  相似文献   

9.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千古名言。老子讲的“虚其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内心物我两忘,虚旷无垠,能容得下江河湖海,容得下崇山峻岭,容得下天地宇宙。而“实其腹”呢,则指的是在“虚其心”状态下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可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实是以虚为前提为条件的。虚,是一种状态;实,是一种结果。“虚”到极处,方可“实”到好处。虚与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相似文献   

10.
言以简为当     
于文岗 《前线》2013,(4):81-81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用今天的话说,大意就是:诚信的实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而辞藻华美的言辞往往不真实不靠谱,这也正是前人所说的“雅含虚伪,俗含真理”。“言以简为当”、“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说的都是发言讲话写文章以简洁为好。何以致简?《论文偶记》说“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合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清人刘大魁不仅给出了致简八路径,还力挺言简意赅为文章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老子》载:“五味令人口爽。”爽者伤败也。然我的纪检生活可谓百味,却丝毫没有伤败不堪之感,缘由即在酸甜相济,苦在乐中。正如《管子·宙会》所言:“五味不同物而能和。”这调和的润滑剂即是我的同事了。兹列三则日记。是以明之。  相似文献   

12.
百字小说(五则)山渠人荞麦地里A生从山沟拱出“农门”,三年未归。忽一日回乡至村口,见一老翁面对田畴颔首而笑,随问:“老头,这红杆杆绿叶叶是什么东西?”老翁扭头一看,撕住领带连打带骂:“你个臭小子,不识荞麦,连你老子也忘了吗?”“天府园”里儿子考中,老...  相似文献   

13.
马一浮老、庄学的一大特色,在于用佛教般若思想注《老子》上篇而有《老子注》,笺《庄子》文句而成《庄子笺》。马一浮对老、庄哲学的评判具有两种态度:一方面,站在儒家“有为”的立场之上对老子辩证法的消极因素予以无情揭示,对庄子“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又极力赞同老子“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庄子“逍遥游”的自由理想境界并切身实践“心斋坐忘”的为道方式。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 《学习导报》2012,(11):62-62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相似文献   

15.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相似文献   

16.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民的境界提高到圣人的程度。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小国寡民”既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与康有为、谭嗣同对老子的抨击相反,严复对老子格外青睐。事实上,严复推崇老子的过程,就是对老子的思想予以解读、诠释和重新发现的过程。在《〈老子〉评语》中,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诠释集中表现为基于“第一因”的哲学思想、天演学说和民主思想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是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也表达了他对老子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治国何患     
《天津支部生活》2014,(5):53-53
春秋时,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焉,人主左右是也。”  相似文献   

19.
和前段时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惊人相似:2010年12月17日晚上,永嘉县瓯北镇有一辆起亚车和奥拓车相撞。交警去处理时,满身酒气的起亚车驾驶员金建兄纠集七八个人,围殴3位警员。围殴过程中,金建兄大声宣称:“我叔叔是金国友,跟老子作对的话非弄死你们不可!”(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20.
“虚实相资”这一命题,是在《老子》第十一章中提出来的。老子从否定的思维方式出发,在肯定“实”的价值的同时,更为肯定“虚”的价值。他以车、器、室为例,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明代哲学家薛蕙在其《老子集解》中解释说:这一章,“顾其指意,实即有而发明无之为贵也。盖有之为利,人莫不知,而无之为用,则皆忽而不察,故老子借数者而晓之。”老子根据“虚实相资”的原则,进一步提出了“无有入无间”(《老子》第四十三章)的观点,认为无形的东西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