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2.
他是走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5个省,行程5000余公里。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内奇迹般的事...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离开新四军军部,返回家乡广东,被委任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在中共粤东南特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深圳组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部,拢集和率领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在东江敌后英勇抗战。他领导东江敌后抗战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对东江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定襄招兵,用“书法”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1937年10月初,时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的舒同,率领八路军总部工作团赴山西五台、定襄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政权组织。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红军时期招兵,部队都是本着“政治动员.自愿报名”的原则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周治龙 《党史文苑》2009,(12):20-25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县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经过一年的艰难斗争,边区已发展到3省72个县,幅员10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万,武装部队达9.8万多人。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初期,坚持在华中敌后作战的新四军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敌后各方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和国民党等极力制造各种谣言攻讦、诬蔑新四军,以损害新四军在全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在国统区的“发声筒”。皖南事变以前,《新华日报》从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报道,树立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促进了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与了解,增进了国内外对新四军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1940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接到了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于是,他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胜利的捷报,黄克诚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县东沟一带.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8.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  相似文献   

10.
“挺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策,是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发展运用。中共上海地下党在毛择东这一伟大战略思想指导下,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两方面的重大贡献.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望革的优势,从人力物力上全面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深入上海外围敌占区农村,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1.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地方性合法政府。当年边区政府的创建者们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复杂的敌后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益探索。不仅对动员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为我们党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理治为中原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七七事变后不久,朱理治主要领导河南省委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坚持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六届六中全会后担任中原局组织部长,协助刘少奇发展了鄂、豫、皖、苏四省的党组织、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担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后,主要指导河南地区和鄂中、鄂西北等地区的工作,创建了豫鄂挺进纵队。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地方性合法政府.当年边区政府的创建者们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复杂的敌后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益探索.不仅对动员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为我们党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党史文汇》2010,(7):55-56
"敌进我进"的军事方针是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扭转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局面,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产党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14,(11):63-64
正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做好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确定,面向省内外广泛征集研究论文,编辑出版《山西抗战的历史贡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论文集》,届时推出一批研究新成果。诚请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加,惠赐文稿。一、征文指导思想和主题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  相似文献   

17.
金宕莳 《求贤》2011,(9):26-2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激起了天津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天津各级党组织在市委书记姚依林的带领下.承担起领导天津人民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进行抗日救国的英雄斗争。  相似文献   

18.
(22)敌后军民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此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  相似文献   

19.
林木 《党史博览》2011,(10):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党课》2020,(3):6-6
天津与恩施同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做好对口支援恩施州疫情防控工作,天津“责”不容辞、“义”不容辞、“情”不容辞。对口支援恩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天津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的分内之责、必尽之责;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