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熠 《学习月刊》2012,(10):110-1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陈旧状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大学怎么办     
2009年6月10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指出,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现仍有16.51万是“啃老族”。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工作和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大学毕业生共有73.56万。  相似文献   

3.
牛敬德 《求贤》2010,(9):41-4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从社会、学校和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公认的一个难题,而观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现象后,会发现其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心理成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开始,山西省晋中市就有计划、分步骤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已经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毕业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索存档毕业生党员管理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一些毕业生党员就业后,因各种原因,把组织关系留校的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存档毕业生党员”群体。中央民族大学是不是面临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严贵香 《学习月刊》2013,(18):65-66
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客观上.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行业人才需求不旺盛、供求失衡、高校专业设置等原因造成就业难。主观上,不良的就业心理是影响择业取向与择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贾汐  肖华丽 《世纪桥》2012,(13):104-105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当前的经济形势势必给准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也势必会引发毕业生一系列心理动荡,进而诱发准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给高校管理部门带来一定压力。本文从准毕业生“离校综合征”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其表现、成因,提出了应对毕业生“离校综合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以来,盖州市共安置10名省委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如何建立大学毕业生“村官”培养使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已经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这年头,谁都知道找工作难,而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等于失业”也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但近年来由一些高校统计出来的高就业率却总能有力地回击这一现实问题。为了创造“辉煌”的就业率数据,一些高校随意注水虚报,有的强迫学生造假,并以“不签就业协议书就别想领到毕业证”相要抉。毕业生莫名其妙“被就业”者也大有人在。高校的就业率指标全线凯歌高奏时,应届毕业生却在人才市场挤破脑袋求职不遇。您瞧瞧,“注水”都到这地步了,就业率数据还不断“攀升”,蒙谁呢?!  相似文献   

10.
仁社 《求贤》2010,(10):46-46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8至11月.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主题为“搭建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助你实现就业”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凡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均可到就近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登录市、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对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这一意见,要求各地及部门、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提出,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据了解,目前北京、浙江、海南等13个省份已经开展了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其他18个省份也有部分市、县开展了此项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刨业、实现抱负,既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青少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文革”时期,却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我1970年底参军,在部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加之又是全连唯一的高中生,两年后,党支部决定推荐我上大学。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是不允许上大学的,大学只在工农兵中招收“学员”,而且不需要考试,只要基层单位推荐、政审,报上级部门批准、高校同意即可。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为存档人员除了提供档案管理服务外,还提供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职称评审、调动、出国政审、高校毕业生接收、出具各类证明、代办社会保险和退休手续等社会化的人事代理服务,另还有户口托管、计划生育、党团工作等其他相关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5.
赖德胜 《前线》2013,(9):54-56
根据人社部消息,未来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仍将维持在70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想办法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多更好地就业,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多管齐下,从供给、需求、市场、政府等多方面同时着力。  相似文献   

16.
郭瑞  王军  齐威 《党课》2011,(12):20-21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难”。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各国政府、高校也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寻求破解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6,(8):72-72
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干起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不断输送有用的合格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津滨 《求贤》2010,(11):54-54
今年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不断转变服务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8月底,全区新增就业3.2万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89.2%。新生劳动力就业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0.3万人。日前,南开区又以“广聚四海英才.建设科技南开”为主题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区政府领导和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场指导.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朱岩 《求贤》2009,(3):1-1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选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2008年,中央有关部门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了部署.截至年底,又有7.8万名大学生“村官”奔赴新农村建设一线任职。目前.这些大学生“树官”正活跃在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