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8):7-7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要突出重点,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进展。要遵循司法规律,按照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完善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的办案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制约,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一、大国法治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立法速度不断加快,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法学教育不断发展,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这些都表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正在当代中国轰轰烈烈地推进,标志着当代中国正在大步迈向法治社会。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完备的法治状态还相去甚远。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薄弱,法治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现实显然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大国法治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杨 《前线》2023,(12):60-63
进入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目标,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体系、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都司法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公正廉洁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当前司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应逐步建立垂直管理体制,实施"阳光审判",不断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切实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全面强化司法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俞波涛 《唯实》2014,(11):10-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彰显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一些重要决断与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充分表明了中央推进司法去除地方化和行政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毋庸置疑,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法治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真谛是人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和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辽宁省委结合本省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需要,以建设法治辽宁为核心,就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出了详尽的落实意见。其中,坚持公正司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文章 《共产党人》2006,(24):20-2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接受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确保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和服务理念,始终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使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可谓是意义深远。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等职能,面对农村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务必紧紧围绕“三农”需求,环环紧扣“法治、稳定、和谐”主题,准确对接服务结合点、切入点,强化职能,着力推进“法治、稳定、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但真正称得上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不多,这是因为,体制的改革不仅伤筋动骨,而且危及既有体制下受益者的利益,现行司法行政职权配置的体制既最具代表且影响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分离既有司法与司法行政职权的配置对于司法体制改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23):8-8
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建设也需要深化改革,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要做到于法有据,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作为,以法治的方式推进,决不能以改革为由突破法律规定。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对于改革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在规定权限范围内,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在制定、修改有关法规规章时要为改革决策预留出必要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正升 《共产党人》2009,(15):35-36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司法行政阪复重建3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成就,总结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建设“法治宁夏”、“平安宁夏”、“和谐宁夏”,促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3,(7):54-55
3月15日,全国人大换届“两高”领导人,其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职,最让大家翘首关注。 目前,中国司法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未来如何深入推动司法改革,推进法治进程,下一个五年、十年的践行意义深远。谁来执掌最高院,相当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利益纠纷多发已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30年不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状况、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而且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公民法律意识也空前增强。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结构分化不彻底以及司法权对其他权力主体存在严重的依附,导致了权力支配司法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现象。权力支配型司法所表现出的司法权碎片化和边缘化样态背离依法治国的精神。特别是以领导干预司法为突出特征的权力支配型司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在权力与司法之间建立"防火墙",使领导不能干预司法;建立权力干预司法的追责机制,使领导不敢干预司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领导不愿干预司法。  相似文献   

17.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切实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许前飞 《唯实》2014,(11):4-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庄严宣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强化责任与担当,不失时机又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全面地阐述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方针、政策,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法治的圣殿。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