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从1999年开始在8个城市进行试点,2001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铺开。从2001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在我省办理的情况看,省教育厅、财政厅下达了额度为5847万元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给14所省属高校。截至去年底,银行与学校签订了2273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但银行只贷出393万元,大部分学生申请不到国家助学贷款。这有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刚  相似文献   

2.
张雯欣 《人民论坛》2012,(2):100-101
助学贷款政策成为国家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随着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学生出现恶意拖欠、逃避还贷等违约现象。高校学生助学贷款高违约率制约了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针对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后高违约率的现状,分析违约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今年秋季,国家推出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按照这一政策,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经济困难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每所学校的申请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银行和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博弈分析,文章指出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授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和良性运行必须依赖银行、贫困大学生、高校、社会紧密配合,其中加强信用信息交流、加大失信者惩罚力度和提高助学贷款者的信用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新政策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保证公民平等受教育权而推出的优惠政策措施,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其目的是帮助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但是2002年初,随着第一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部分学生进入还贷期,许多高校毕业生不如期甚至逃避归还贷款导致助学贷款陷入困境.2004年春,几大商业银行全面停止了大部分助学贷款业务.针对学生不还贷、银行惜贷等问题,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四部委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并于200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6.
大伟 《中国残疾人》2006,(10):50-50
无奈的母亲:我们是个夫妻双残的生活困难家庭,今年女儿考取了一所公办大学,全家人还没笑完就开始为学费发愁了。朋友建议申请助学贷款,还说一般都不还。可是女儿怕丢人,怎么也不同意,要不就不上了。我四处借钱,至今也没有凑齐。我该怎么办啊!大伟:还是要先祝贺您的女儿考取了大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民政办公室,经常有手持证明、申请、介绍稿件等材料的群众要求签字、盖公章,以争取国家救济支持、帮助。大部分民政助理能负责地看一看内容、问一问情况,调查核实后按规定办理。可也有少数不负责任者,接过证明、申请等材料后,不问一问情况,更不作调查了解,就操起笔写上“情况属实”,盖上公章。还有的明知手中的证明、申请、介绍、稿件等有假,碍于人情或抵不住“礼物”诱惑,依然批上“情况属实”,盖上公章,让来人高兴而去。这样做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一是有损民政干部形象,使群众误认为民政干部工作草率、作风虚浮;二是使…  相似文献   

8.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解决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确保其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农村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补充,是我省设立"寒窗基金"后实施的又一项资助贫困学生入学的新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认真组织好实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五个国家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后发现,完善中国助学贷款制度,需要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制法规;加强政府的投入,倡导社会关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代偿"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管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始之际,身处小乡村的表姑哭了掺半:既高兴女儿终于考上大学,又对通知单上高达9000元的学杂费一筹莫展。烈日下,她手拿着通知书,奔波于各亲戚家,希望能筹上学费。大家劝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她拒绝了。作为一个乡村妇女,她根本就不知道有“国家助学贷款”这样一个词,而且在潜意识里,她认为“哪有那么好的事”。"据了解,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海南省、天津市、黑龙江省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均为零。"以“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为目标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受到了贫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  相似文献   

11.
一、告别“公章旅行”以前,开家餐馆、建栋楼房要跑十几甚至几十个部门,盖上百枚公章,不仅费时费力,有时还要看人脸色行事。6月底,随着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系统二期工程的正式开通运行,不仅涉及近30个委办局的288项业务实现了网上审批,而且实现了网上联合审批零的突破和十几项政务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公章从此告别了“长途旅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民  熊建练 《求索》2008,(10):40-42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的贷款项目。本文简要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结合其现状剖析该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从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外部环境、加强部门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6,(5):99-99
国家助学贷款落实情况 7月下旬.教育部公布.2004年6月~2006年6月底.全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人数211.1万人,银行审批人数154.3万人;申请贷款金额171.8亿元,银行审批金额131.7亿元。银行审批贷款合同金额排在前十住的省(直辖市)为:湖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陕西、辽宁、广东、重庆、上海。  相似文献   

14.
周忠 《传承》2009,(4):144-145
在助学贷款的推行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认识有偏差、宣传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助学贷款制度的深入开展。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外,高等学校应当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局出发,在人力上支持,在资金上投入,积极主动推进助学贷款工作,为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吴杰 《青年论坛》2011,(6):139-142
国家助学贷款鲜明特征是,政策性较强、资助对象及目的具有特定性、风险性较高。目前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行运行成本高,贷款风险大;二是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淡薄;三是贷款发放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为此,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要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三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四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缓解国家助学贷款压力;五要完善立法,降低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助学贷款是指面向具有偿还贷款能力的学生,经本人申请,银行在对个人资信度审核的基础上,以贷款的方式对学生学业的一种资助。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开展由中央或地方财政贴息的助学贷款工作,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2000年60名学生享受信用贴息贷款,2001年上升到300名。增幅看起来似乎很大,但对于近三万余名大学生而言,还是杯水车薪。笔者对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1056名学生(新生除外)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25份,基本反映了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  相似文献   

17.
调研数据     
《中国青年研究》2012,(6):117-119
▲江西助学贷款惠及大学生6.7万人次2011年江西省发放助学贷款4.026亿元,惠及高校学子6.7万人次,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贷款总额超过了前两年总和。从2009年起,江西省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快速便捷的申办流程,广泛深入的政策宣传,实现了高校助学贷款"应贷尽贷"目标。江西省还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  相似文献   

18.
在助学贷款的推行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认识有偏差、宣传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助学贷款制度的深入开展.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外,高等学校应当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局出发,在人力上支持,在资金上投入,积极主动推进助学贷款工作,为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案惊邕城2002年3月1日,一位来自广西靖西县大道乡名叫农国当的老大爷,手里拿着一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某部队便笺”字样、落款盖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某部”公章的“通知”书,带着女儿到区党委某部“报到”。该部工作人员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从未发过此类通知,更未曾使用过“通知”中的便笺,所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某部”公章也是假的。此外,农国当拿出的另一张手写的“收条”,文中称该部为“军校”更是无稽之谈。该部立即将情况致函自治区公安厅,要求及时进行调查,防止发生类似的事件。毫无疑问,有人在冒充国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助学贷款发放数额大幅增长,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风险也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助学贷款的信用问题反映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有效解决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需要从调整还贷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信用惩罚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