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环境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5):27-27
阳台上种着两株什么花——也许应该叫做什么植物,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活着,只是总不能长得像我在苗圃里看到的那么大。这花——就算是花罢,原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朋友送给我的时候,说是叫做“滴水观音”。可我觉得“滴水观音”不像是个学名,后来就问过好多人。他们有的说叫做“旱荷花”,有的说叫做“龟背荷花”,更多的则说不知道。这样,我就至今也不能肯定它到底应该叫做什么。不过这也无所谓,喜欢就行了。意外的是,那年我去巴西,却发现这花竟然长得到处都是,完全是一种野生的状态。看样子,如果你喜欢,随便挖出一棵栽到自家院子里就是了,根本…  相似文献   

2.
<正>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希望凉快一点,可是,就是在这一冷一热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和平衡,否则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外热内冷感冒的人比中暑的多炎热的天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医院接诊最多的应该是中暑的病人,而实际情况却是感冒的病人远远超过中暑的病人。现在很多家庭和单位都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当人们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时,很容易受到寒气侵袭。同时,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由于一些人  相似文献   

3.
爷爷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这是我一生最以为荣的。但我出生时,爷爷却已经走了,这自然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憾事。父亲很少提起爷爷,哪怕是清明一起去八宝山,父亲的表情也始终是严峻的,我们只能默默诉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夕,父亲才和我有了一次关于爷爷的长谈。那一次,我落泪了,我为爷爷不平凡的一生而感慨万千。去广州,去黄埔,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4年5月,我终于成行。上午10时,太阳已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我们来到了鱼珠码头,阵阵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奇,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可码头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4.
和我同住一屋的是个河北人,大家都叫他小李。我们的宿舍很小,搁了一张上下铺的床,便没有什么空间了,所以和上铺的小李聊天儿时,我们都是躺在各自的床上,谁也看不见谁,不过这样倒也无拘无束十分的惬意。这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冷,长时间不移动的站立,引发了我过去在煤矿打工时落下的风湿性关节炎,两个膝盖红肿红肿的,别说是站,就是稍弯一下也是刺骨锥心般的疼。我于是只能卧在床上,心里又急又气,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小李理所当然的成了伺候我的人,不但每天帮我的顶班,还要背着我乘车去看病买药,整天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然而最困难的就是我的排便…  相似文献   

5.
怀念牛     
这是30多年前的一天,17岁的我赶着一辆破牛车,进山拉柴去。那时我家成份高(我爷爷是地主),在村里受欺凌仿佛就是天经地义。昨天娘带着我去找生产队长申请用车时,生产队长的脸从头到尾都是黑的。早晨我套车出发,生产队长又特意赶来说:就给你一天时间,今天天黑以前必须回来,牛不能少半根毛,车不能有半点损坏,否则,你就是破坏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三友在上海住院期间,我去看过他两次。第一次他刚成功地做了手术,朋友们都为他高兴。看他时,他的夫人正帮他洗头。怕他感冒,我说快些把窗户闭上。他说,不要紧,总还是要经风雨的。他笑着告诉我,他进院检查时,医生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山里的老农民,要不,肝上的瘤子都长得像拳头那样大,怎么才来医院呢。他病室的桌子上立着一块画牌,画的是太阳照耀下的一片向日葵,上面签满了来看他的朋友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长在高处的树叶,羊却吃不着。可是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羊一躬身就进了一个又矮又窄的门,吃到了里面的青草,骆驼却钻不进去。它俩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认输,只好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应当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  相似文献   

8.
兰锋  胡斌 《人民政坛》2014,(6):16-17
<正>几天前,家里的长辈对我说,希望我能在爷爷的纪念活动上代表我们家发言。我感谢长辈们给予我的疼爱与信任。这不但给了我一个表达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思考和自我教育的机会。它督促我把对爷爷的感觉、感情和并不清晰的想法、认识整理清楚。想法是一个混沌的整体,而词句是些清晰的断片,尽管说得再多,也会觉得说不全面,但光是想而不落实于语言的话,念头  相似文献   

9.
这事儿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心寒,就是手心捏着一把汗的那种感觉。 这是个系列案件。在我们洛阳市的第一起案件发生在2002年11月27日,那是一个晴朗的深秋时节,人们都说秋高气爽,一点不假,不用上街,就能想像到人们在这个晴朗的秋日里是多么的轻松慵懒,都在尽情地享受着最后一缕温暖的阳光。可我们刑警不行,办案的办案去了,我是在办公室备勤,一点也不敢含糊。就是下午1点多钟,电话响了,报警的是洛阳市大张量贩的老板,说他们的老城店里被人投毒了。  相似文献   

10.
据《辞海》说,潇洒就是“洒脱,毫无拘束”。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潇洒的理解要比《辞海》的理解宽泛得多。台湾电视连续剧《京城四少》的主题歌《何不潇洒走一回》唱遍了大江南北以后,潇洒更成为人们嘴边上挂着的话。尤其是那些发了一点小财的,当上了一个小官的,泡上了一个小妞的,更是说也潇洒,唱也潇洒,醒也潇洒,醉也潇洒。一时间大家都潇洒得很严重,好像感冒流行一样。但流行的东西总是来去匆匆,这几年人们就把潇洒渐渐忘却,沉重的表情笼罩着更多的脸,可见原先的潇洒并不是真潇洒。我想潇洒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减轻压…  相似文献   

11.
正儿时,母亲听从阴阳先生的妙计,给我定了一门干亲。先生说我命苦又命硬,认一头牛做干爹。牛,就是留,牛能保佑我留下一条小命。它刚从地里收工,戴着竹笼嘴,穿着鼻钩绳,脖子上架着一柄粗大的木轭,在它的身后是我的亲生父亲,戴一顶斗笠,披一件蓑衣,执一根柔长的牛鞭。程序一道不少:焚一炷香,放一串鞭炮,母亲按住我的头,给牛三叩头。母亲说:这是你爹,叫爹。  相似文献   

12.
高翔 《台声》2013,(11):96-98
爷爷生前常和我说,少年时期投身抗战,凭的是一腔热血;青年时期决定跟共产党走,是他一生不悔的选择 作为家中唯一的孙儿,我从小就受到爷爷的百般疼爱。听奶奶说,我一出生爷爷就整天抱着我,亲也亲不够,疼爱有加。童年时光也因爷爷的呵护,充盈着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4)
老家的堂叔有一个很稀罕的名字:碗小。我爷爷辈上有兄弟6人,都是贫苦出身。5个兄弟出来闯荡,去了天南海北的5个地方。老家只留下了堂叔的父亲和老祖宗们。关于老祖宗的故事,堂叔对我讲过一些,那时我年纪小,日子久了也记不得了。堂叔是民办教师,有一年我回家,他说他双喜临门,一是入党,二是农转非成了正式编制的教师。老家并不算富裕,但盖楼房买彩电的人家却也不少。讲起来堂叔还拿一份不太低的工资,条件该比一般人家好一点,但他却没造楼房也没买彩电,攒下钱供两个儿子读书到高中毕业,这在当地是很少的。堂叔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楼房平房一样住人。  相似文献   

14.
汤里滋味     
默默 《观察与思考》2008,(17):59-59
主妇的日子总有很多细细地烦恼。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一日三餐的琐碎。每天下班前一心里就想着晚餐桌上的那几道菜,就像牵挂着一天不见的家人。今天突然想要做个咸肉冬瓜汤。儿时的夏天,最爱吃的就是这个菜了,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做给我吃,每次汤刚做好,还在锅里翻腾时,闻到那个味道,我就乖乖地坐到桌旁了,上桌之后尝一口那熟悉的味道,从口中一直绵延至心里。人都说常吃一个菜会厌倦,可我却一直钟爱这味道,也许这就是母亲的味道,闲话扯远了。  相似文献   

15.
付静 《人民公安》2022,(Z3):6-9
<正>“小时候我就经常听我爷爷讲太爷爷徐光星的故事,说他作战英勇,不怕流血牺牲。在太爷爷的感召下,爷爷1949年从军。他退伍后特别希望我也从军,后来我穿上这身警服,爷爷高兴极了。”每每讲起老一辈的革命故事,徐东华都热血澎湃。徐东华是江西省瑞金市公安局象湖派出所民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17,(5):52-53
残疾人家属说 “我们家长也要学会康复训练的方法,不能完全依赖康复师” (华华母亲):俺女儿叫华华,今年5岁了,长得很漂亮.想当初,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能说话了,华华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领孩子到医院检查,大夫说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听大夫讲,青岛有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推荐我去试试.  相似文献   

17.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18.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西树说:"袖珍创作对我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第一次看到西树的作品是在新浪微博上。2015年9月,他发了一条为父亲祝寿的帖子,帖子里精选了自己之前做的9件微缩模型的照片,有山间厨房,也有迷你花园,惊艳了一众网友。很多人都表示,这些温暖的场景勾起了他们儿时的回忆,触到了他们心底最为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我是海口演丰人,我的家就座落在演丰海边那一片广阔的红树林旁。年幼时我常到红树林去,涨潮时戏水放鸭,退潮时捉鱼抓蟹。红树林藏着我儿时全部的梦,这梦伴着我从乡里走进大学,又从大学回到乡里。如今的我作为一名选调生,被安排在东山镇政府工作,仍然经常陪中外客人到红树林去。乡里干部和村民们都说我与红树林有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