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8头健康犊牛每头注射皮癣双价灭活苗2ml,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在注苗前和泣苗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情况。结果在注苗前以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法检测8头牛疣状毛癣菌代谢产物抗原(Tv)抗体和石膏样毛癣菌代谢抗原(Tm)抗体均为阴性,注苗后14~110天出现Tv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注苗后21~28天,最高滴度为1:8。注苗后14~63天出现Tm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21~28天,最高滴度1:4。注苗前8头牛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4%以下,注苗后14~63k对特异性抗原Tv和Tml出现淋巴细胞转化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均在注苗后21~28k,最高转化率为25%(Tv)和29%(Tm)。通过免疫监测证明接受该疫苗的牛绝大多数都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对攻击感染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用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制备仔猪水肿病甲醛灭活苗、氢氧化铝胶苗以及4种含量的左旋咪唑佐剂苗.用0.1mL剂量免疫小白鼠,在免疫后24 d用强毒株培养液攻毒.结果氢氧化铝胶苗和10、20 mg/mL的左旋咪唑佐剂苗可使小白鼠获得87.5%的保护,而5、40 mg/mL的左旋咪唑佐剂苗可使小白鼠获得75.0%和62.5%的保护,甲醛灭活苗只能使小白鼠获得50.0%的保护.试验结果提示,左旋咪唑佐剂苗对仔猪水肿病菌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不同剂量的左旋咪唑对免疫效果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用从北京地区几家规模化猪场腹泻仔猪分离鉴定的大肠埃希氏菌O60、O141、O139、O9和O64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以0.2 mL/只剂量免疫小白鼠,分别于免疫后7、14、30和60 d攻毒,结果免疫14 d后可获得100%保护;用该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分别在母猪产前40 d和15 d肌肉注射2 mL,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保护率达95.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家兔皮肤真菌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相关基因,分别设计皮肤真菌和须癣毛癣菌这2对特异引物,建立了皮肤真菌和须癣毛癣菌双重SYBR GreenⅠ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在熔解温度86~86.5℃和88.5~89℃分别出现皮肤真菌和须癣毛癣菌特异波峰,且与其他真菌没有交叉反应;重复试验变异系数为0~0.32%;最低检测浓度为3.3×10/mL;分离菌株样本与病料样本双重SYBR GreenⅠ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SYBR GreenⅠ定量PCR方法特异、稳定、敏感,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家兔须癣毛癣菌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须癣毛癣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须癣毛癣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和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对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检出量为10copies/μL;特异性强,与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红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等病原真菌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只需2h即可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提示该方法可用于须癣毛癣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将 4 7只 2 8日龄SPF鸡分为 4组 ,第 1~ 3组为试验组 ,每组 12只 ,分别肌肉注射禽流感H9亚型灭活油乳剂疫苗 0 .1、0 .3、0 .5mL/只 ,第 4组 11只为对照组。各组鸡在免疫后 1、2、3周采血 ,测定H9抗体水平 ;在免疫后 3周用 1∶10稀释的AIV H9N2攻毒 ,0 .2mL/只。攻毒后第2、3、4周继续测定H9抗体水平 ,观察了疫苗对鸡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 ,0 .5mL/只剂量的免疫效果比 0 .1mL/只和 0 .3mL/只剂量的免疫效果好 ;攻毒用的AIV H9N2的致病力低 ,对所有试验鸡均不致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9.
对7日龄艾维茵雏鸡投服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1九,10日龄时分别用IBD、ND、IB弱毒疫苗及ND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免疫后7、15、25、35和55 d定期检测抗体效价;弱毒苗免疫后35 d、灭活苗免疫后55 d分别用强毒攻击.结果各试验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攻毒保护率提高16.7~33.3个百分点.表明该缓释免疫增强剂能显著增强雏鸡的免疫应答,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须癣毛癣菌感染家兔模型,对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进行基因分型,选用Ⅰ型菌制成孢子悬液,直接涂抹剪毛后的家兔皮肤,观察皮肤大体和显微结构病变情况。结果发现,皮肤涂抹孢子悬液后,大体病变皮肤潮红、皮屑增多,有渗出,形成结痂;显微镜下,皮肤充血,角质层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形成脓肿;皮肤组织进行特殊染色,在毛囊或毛干内有大量菌丝;从病变皮屑中分离鉴定出须癣毛癣菌。上述结果提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须毛癣菌感染家兔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猪瘟组织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就其免疫效力与猪瘟弱毒冻干活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种猪瘟组织灭活疫苗的猪群所产生的抗体水平比接种猪瘟弱毒冻干活疫苗的猪群抗体水平高1~2个稀释度,而且高效价的抗体持续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以1、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为菌种研制了1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和1、2型鸭传染性浆膜炎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7日龄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0.5 mL/只,免疫后14、24 d用相同血清型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100%.单价疫苗免疫后2周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从第3周开始缓慢地下降,5周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猪流行性腹泻 (PED)和传染性胃肠炎 (TGE)弱毒二联疫苗 (下称二联苗 )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妊娠母猪 ,仔猪出生后第 7、14、2 1和 2 8d抽取仔猪血样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了相当高的血清抗体 ,在出生后第 7d时接近母体的中和抗体水平 ,并随日龄增大而下降。二联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和相同株的PED、TGE疫苗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血清抗体变化基本相似。用二联苗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并于免疫后以 7d的间隔 ( 1月龄内 )或半月 ( 1月龄后 )间隔采取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用二联苗免疫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抗体在免疫后第 2 1d(TGE)或第 2 8d(PED)达到最高值 ,但抗体下降缓慢 ,在免疫后第 5月 ,免疫猪血清中仍能检测出抗体。相同弱毒株的PED和TGE疫苗免疫组的结果与之基本相同。提示 ,PED和TGE弱毒株联合免疫在诱导妊娠母猪和小猪产生抗体以及母猪产后向哺乳仔猪传递抗体方面未见有相互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鸡脾转移因子对肉鸡免疫应答及防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肉鸡脾为原料,采用超滤法制备鸡脾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单独使用鸡脾TF以及与疫苗联合使用,比较不同剂量、不同使用时间对肉鸡平均日增重、死亡率、淋巴细胞比率、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鸡群处于健康状况时,使用鸡脾TF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但当鸡群处于非健康状态时,使用鸡脾TF可以改善免疫应答指标,明显提高鸡群的抗病力和日增重。疫苗加TF组与单用疫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降低死亡率和促进鸡增重以及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疫苗加TF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鸡群使用鸡脾TF可提高机体抗病力,可与疫苗免疫同时使用,临床饮水使用的最佳剂量为0.5 mL/只。  相似文献   

15.
在禽流感病毒 (AIV)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中分别按每头份疫苗加亚硒酸钠 0、0 .0 5、0 .10、0 .2 0、0 .4 0mg ,分别免疫 7日龄AIV疫苗非免疫鸡。免疫后不同时间 ,各含亚硒酸钠疫苗组鸡的HI抗体水平均高于不含硒疫苗组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鸡的抗体上升快、达高峰值时间早、维持高抗体水平时间长。经对免疫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 (RBC C3bRR)促进率及抑制率测定 ,表明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试验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促进率 ,而红细胞免疫花环抑制率变化各组差异不明显 ,以含亚硒酸钠 0 .2 0mg/头份组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6.
乳牛衣原体性流产的病原鉴定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采自甘肃、陕西和宁夏奶牛场的发生不明原因流产乳牛病料进行了间接血凝试验(IHA)、PCR、病原分离鉴定和MOMP基因检测,证实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对分离株SX5和NX进行毒力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测定,用鸡胚连传20代,SX5和NX株的毒力比较稳定,毒力效价分别为10-11ELD50和10-10ELD50;用这2株菌对小鼠和牛做免疫效力试验,结果显示,免疫鼠5/5和5/5保护,对照鼠0/5保护;免疫牛3/3和3/3保护,对照牛0/3保护。表明,SX5和NX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研制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将其体外转染SP2/0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同时以弱毒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鸡,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经强毒攻击后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与弱毒活疫苗相当,明显高于单价DNA疫苗(P<0.05);pOMPHA组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价DNA疫苗组略高于弱毒活疫苗组;强毒攻击后各DNA疫苗均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融合DNA疫苗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6.7%,其次为弱毒活疫苗,为73.3%,而单价DNA疫苗则低于弱毒活疫苗,仅为60%和66.7%。结果表明,DNA疫苗尤其是融合DNA疫苗在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 (AIV)H5HA和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rFPV HA NA)以不同剂量分别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及滴鼻途径接种于 4周龄SPF鸡。结果 ,该疫苗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的SPF鸡 ,能够诱导其产生血凝抑制 (HI)抗体 ;用10 0LD50 的HPAIVA/Goose/Guangdong/ 1/ 96 (H5N1)毒株攻击后 ,免疫鸡无一发病和死亡 ,免疫保护率为 10 0 %。以点眼和滴鼻途径免疫的SPF鸡 ,大剂量接种能够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 ,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 83.3%、6 6 .7% ;而小剂量接种则不产生免疫反应 ,保护率为 0。表明rFPV HA NA疫苗只有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 ,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类马鼻肺炎疫苗的制备工艺、自身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并对其商品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是目前传染病防治的主要产品。虽然新型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还处在研究阶段,但终将成为马鼻肺炎疫苗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纯化的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外膜蛋白H(rOmpH)制备成疫苗,用该重组疫苗和全菌灭活疫苗皮下免疫小鼠。首免后每周采血1次,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动态变化,并于三免后第9天用2LD50的分离株进行攻毒,比较两者的保护力。结果显示,全菌灭活疫苗组小鼠30h后死亡率为20%,重组疫苗组小鼠30h后100%死亡,PBS对照组小鼠24h后100%死亡。结果表明,全菌灭活疫苗具有保护力,而重组蛋白疫苗保护性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