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一种流行的人口问题历史观,即用毛泽东个人“决策失误”来解释50至6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后果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50至6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表现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生育文化、特定历史条件下死亡率剧降与人口自身增长规律相互推动而形成的综合效应,其主因不能归结为人口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错批1人,误增3亿”成了许多文献对50—60年代(指20世纪的,下同)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后果的概括,甚至某家刊物还发表文章提出,毛泽东的最大错误并非发动“文革”,而是在人口问题上的失误。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借以廓清有关历史事件的实际影响。一、毛泽东人口思想辨析:实事求是地看待50年代围绕人口问题进行的争论50年代末,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当时制定和推行正确的政策。这是不容回避的历史事实。问题是,这场争论和批判与毛泽东到底有多大关联?它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中央已经作出的一系列控制人  相似文献   

3.
王丽颖 《世纪桥》2010,(7):19-21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与苏联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论战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苏共党内出现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苏联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高举反修大旗,广泛开展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并日益形成系统的反修防修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开始审视中国社会,考虑在中国如何防修的问题。最终,毛泽东决定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以完成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大国,但是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领导人在对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出现过分歧。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曾四次批判了铁托,最终认为铁托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国际战略调整过程的研究,认为在这一时期,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第三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有明显的变化。第三世界逐渐成为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抗衡美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第三世界的认识影响了毛泽东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以及他的国际战略的调整,从而酝酿了70年代初中国国际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若干重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理论,为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但是,毛泽东在晚年实践中却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毛泽东的有关理论是重要发展,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重视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时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形成了各阶段的人口思想,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国内人口思想的不断变化。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毛泽东人口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此开始,我国开始逐步走向"计划生育"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赶超"思想再认识--兼与齐卫平等人的观点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赶超"思想集中体现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前期.因这一思想与5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历程有着密切联系而受到研究者的较多关注.但由于毛泽东自50年代后期在思想与实践的关系上呈现复杂状况使得毛泽东晚年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赶超"思想的研究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争论性问题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看法,以期引发更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对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国外学术界一直把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作为“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设置机构、出版刊物和书籍等,来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以期解开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奥秘。他们认定:毛泽东及其思想是解开这一奥秘的万能钥匙。 一、建国前对毛泽东的介绍 国外学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真正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1.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时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历史伟人,邓小平根据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天地。 一、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新,做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科学论断,从而使我国顺利地实现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变化过程。60年代初以前,毛泽东一直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但到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比较强调世界大战的危险,对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夺,以及他们对我国的威胁看得过重了一些,认为国际形势是“山雨欲来风  相似文献   

13.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勋,有“常胜将军”之称.深受党和毛泽东的器重,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深刻的作会,并有卓越的发挥。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粟裕对出现在军事领域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即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的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是会害死人的。当时他处于逆境。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他受到错误的批判,由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这些经济思想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双重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着。邓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南。他虽然没有专著,但在《邓小平文选》三卷和其它报告,讲话中直接或间接阐述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很多的。仅《邓小平又选》第三卷有20多篇文章反复论述了人口问题。他紧密结合中国特殊的人口国情,全面深刻他论述*人口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人口问题放在全局和总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研究。从而构成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解决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毛泽东战略策略思想,主要是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及在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武力 《党的文献》2006,(5):49-55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国家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毛泽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不怕鬼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负责编选的小册子<不怕鬼的故事>.这本小册子从编选到写序、正式出版,毛泽东始终参与,凝聚了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强调的"打鬼"思想,今天读起来,依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