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率先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决定。这是一条与珠三角其它城市不一样的道路,要走好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结合珠海工业园区发展历史与现状,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建议从加强理论宣传、学习,选择生态化园区改造试点,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珠海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建设为切入点,从新城建设的目标定位、建设理念、发展格局、实施步骤、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探讨珠海如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相似文献   

3.
领袖的关怀     
邓小平两次视察珠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是在1984年。在珠海视察期间,邓小平目睹了珠海经济特区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在离开珠海时欣然命笔,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充分肯定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或就和发展方向,坚定了珠海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给处于起步阶段的珠海以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4.
1983年8月,我出任珠海市代市长,之后担任市长、市委书记,直到1998年12月辞去珠海市市委书记职务,前后在珠海经济特区工作了16个年头.这期间,小平同志先后两次到珠海:第一次是1984年,第二次是1992年,都是特区建设和发展生死攸关的严重时期.  相似文献   

5.
仲裁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我国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我国民商事纠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公正、公平、高效地仲裁案件,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动员社会的力量参与监督。要拓宽仲裁服务领域,优化珠海经济特区仲裁环境,加大仲裁制度的推广力度,为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6.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年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是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进程中,我们仍然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要扎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在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程中,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实际才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横琴新区开发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实施经济特区政策,从而使横琴新区成为珠海21世纪跨人生态文明发展新时期的战略要点。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是珠海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而实施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国务院批准的横琴新区的启动项目,将成为珠海新时代发展的代表作之一,对实施横琴开发和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命题,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过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发展所选择的道路和目标,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切入,探讨了正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珠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反映了珠海城市文明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回顾珠海经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思考经济特区对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意义的贡献,考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实践路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文化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趋势,以生态文明新特区建设为目标的珠海,应该明确自身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坚持优势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影视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