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日两国在走上法制近代化道路之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法制间的矛盾是推动中日两国进行法制改革的根本缘由;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治外法权的渴望是促使中日两国进行法制改革的直接动因。然而两者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中日经济发展的程度明显不同;中日统治集团法制改革的目的迥然不同;中日朝野思想意识和法律观念不尽相同;中日司法人才的培养和准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镭  黄浴宇 《河北法学》2001,19(1):133-137
虽然资本主义的兴起一般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法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点,但是毋庸置疑,作为一个伟大历史进程的西方法制现代化并不是突变式的。正如人类自身的发不能被割裂一样。西方的法律变革也经过了一个渐进的、缓慢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中世纪后期西方社会的变迁而产生的城市及其制度、尤其是欧洲中世纪城市法对当时及以后西方法制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欧洲中世纪城市制度可以被视为西方近代法律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的丈化背景不同,社会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其学校德育也存在着诸多差异。透过这种差异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外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4.
刘春园 《北方法学》2012,6(3):50-57
提起中世纪西方刑法学,"刑法文明史中的漫漫长夜","蒙昧、残酷、专制"等负面评价遮掩了其应有的光辉。其实,在陷于四分五裂的战争时期的欧洲,强调抑制原欲、注重心灵赎罪、提倡群体理性的教会刑法思想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文性与进步性。它以强大的宗教力量使得欧洲刑法观念呈现出空前整齐、划一的状态;这种历经千年积淀而成的刑法文化,维持并传承了欧洲统一的价值观念与信仰体系,对近、现代西方刑法思想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提挈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法律文化与中日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为何举步维艰、一波几折,而同具有儒家法律思想传统、曾为中华法系一员的日本为何能迅速地成为法治强国?从法律文化角度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对传统的儒家法律思想适时地进行改造,从而正确处理好传统儒家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日法制现代化迥然不同的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比较了传统儒家法律思想在中日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最后指出,在中国要实现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也不能全盘继受传统的儒家法律文化,而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家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同时,对本土儒家法律文化和世界法律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法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最佳整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在学生集体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班级活动形式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们将自己的道德准则化成踏实自觉的行动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在学生集体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班级活动形式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们将自己的道德准则化成踏实自觉的行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技巧,重精神的、内在的观照和发展,表现出阴柔的魅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显示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而西方的体育文化重竞技、对力的崇尚,则表现为一种阳刚之美,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9.
赵颖 《法制与社会》2012,(13):160-161
社会管理是国家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否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关乎国家之兴衰存亡,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从新中国时期的单一薄弱局面,发展至各主体参与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状况,并探寻出一条保障民生、坚持法制的进步发展之路,沿着这两条途径进行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新闻法制走着各自不同的历程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新闻法制以义务为本位,侧重限制,西方新闻法制以权利为本位,侧重规范,从法律规则的角度讲,中国新闻法律规则属于义务性规则,西方法律规则属于权利性规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限制的思想根源,"天赋人权"则成为规范的思想武器。限制是基于对后果的防范,规范是基于对过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自身的法治传统,转型中的中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西方,从中汲取法治经验。中世纪的西方王权远非绝对的,它受到来自教会、贵族和人民三方面的制约,不仅是实力上和道德上的,而且还是法律上的,而后者正是中国历史传统中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法治意识生成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卫 《河北法学》2007,25(8):47-50
西方的法治意识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社会思想意识,是西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中国的法治意识是在对西方法治的传入与"移植"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考察西方法治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法治是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理性选择,是融合了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产物.与法治相适应的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培育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西方法治意识的生成因素做深入的分析和法理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落后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法制体系及如何确保社会行为主体在法制体系中运行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同时,政府集中政府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弊端显现,需在法制体制中确立政府与行政的新关系。本文以我国为对象,从公其选择理论角度论证了法制社会下政府与行政适度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法制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云南省司法厅主管、云南省法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15.
普志慧 《法制与社会》2010,(34):225-226
我国现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各种不安定因素促使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法律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急法制的不健全影响了整个应急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完善应急法制,从多方面、多层次为应急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内动力,法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努力,因此培养与塑造公民法律意识,更利于推动法制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但受传统文化与法律生活失衡及经济关系等因素影响,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进程缓慢.还需拓展意识培养与塑造的路径,以促进国家社会民主法制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研究生法学》2010,25(3):131-140
社会比较,又称人际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社会比较的概念和类型、动机和策略,以及社会比较产生的效应,并在其中穿插阐述社会比较的相关理论;接着又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最后分析了国内社会比较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法治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并且会产生相互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的法律规范的不同以及法治理念的不同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中西法治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构建和谐的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9.
论法制保障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法制保障具有稳定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对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当通过强化政府责任、规范企业行为和保障公众参与等途径来加强法制保障,为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市民社会对西方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者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切关怀,市民社会研究被纳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广阔视野。本文从法学的角度,从分析市民社会理论的演进入手,指明该理论的当代含义及其现实意义;从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影响和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困惑,反省我国作为现代法治社会基础的市民社会之缺失,进而指明当代中国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历史必然性;从国家与社会二元良性互动的总体需要出发,就如何培育和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提出几点实证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