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我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问题,我认为应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具体问题弄不清楚,仍为五十年代苏联教本的内容,或者再加上一点欧美的东西,中国的情况仅仅作为实例出现,那就不论怎样编排或者重新概括,都难于搞出中国的特色,而且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如果首先把法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法理学界提出了一些启迪人们思考的问题,其中大多涉及到对现行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评价和改革的设想。本文也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现状 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侯健 《中外法学》1998,(6):89-91
<正> 一九九八年,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宗灵教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五十周年。沈宗灵教授早年负笈美国,归国后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在当代中国法理学、现代西方法理学和比较法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总干事和比较法学会总干事。他的足迹记载了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此,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支持下,《中外法学》编辑部和该系法理学教研室,于九月十二日举办了题为“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以志庆祝。有关领导、各地学者、沈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六月十一至十六日,中国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在江西庐山正式成立,同时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从事法学基础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和政法实际工作的同志共一百余人。江西省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举行。两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7篇。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仲方、副会长甘重斗同志参加了大会。王仲方同志在开幕词中简要说明了成立全国性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的任务和重要意义,论述了法学基础理论这门学科的地位、作用、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等问题。甘重斗同志在闭幕词中对大会作了总结,认为大会发扬了民主、团结的精神,开得顺利、成功。他还对研究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法学基础理论教育存在着脱离我国法制建设实际,与宪法、刑法学等一些学科的内容重复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意见。总的说来,法学基础理论作为法学这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需要解决法学体系中共同性的理论问题。它应该谈总结和回顾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努力克服就理论讲理论的弱点,真正给部门法学以指导;要使人们学后能从整体上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起法制观念,自觉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6.
<正> 1988年,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学理论界的学术气氛浓郁了;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进一步展开了、深化了;在研讨中,还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问题。 (一)关于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法学基础理论的现状深表不满,殷切期望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但是,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月十日至十七日,中国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江西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和政法实际工作者共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仲方讲了话,副会长甘重斗作了总结发言。大会选举产生了干事会,沈宗灵当选为总干事,吴大英、孙国华、齐乃宽、卢云、张浩、郭道晖当选为副总干事,刘升平当选为秘书长。张宏生、程筱鹤、韩铭立被聘请为顾问。研究会总任务是,团结全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8.
法学是一门悠久而古老的独立学科。解放后,法学在我国又有了新的发展。法学包括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外法学和某些边缘学科。《法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同部门法学及其他法律学科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部门法学是研究各自学科领域内的法律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理论法学研究的则是法律发展的基本原理、共同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它的结论和原理,对于部门法学的各个学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8年全国法学理论研讨会于今年5月28日至3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法理学专家、学者和有关实际部门的领导同志约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法理研究会总干事沈宗灵教授主持。这是法理研究会第3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制建设问题。兹将与会同志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纵观全国各政法院、校、系的《法学基础理论》教材,或相当于《法学基础理论》的其他教材(如《国家与法的理论》、《法学原理》等),大都把法学学科的一些基本内容排斥在本学科范围之外。就说法学教材编辑部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法学基础理论》一书,虽然补上了这方面的内容,但也只列入绪论之中。我认为,有关法学学科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法学基础理论》学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法学基础理论》中应当受到重视,得到充实。  相似文献   

11.
<正>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这是历史赋予我国法学界的一项光荣任务。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发展走过了崎岖曲折的途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法学目前尚未很好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法学体系上和法学部门体系上还未摆脱旧框框的影响。有些学科从体系上来说基本上还没有摆脱苏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模式。当然  相似文献   

12.
对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现状如何评价,这是认识本学科要不要改革以及应当怎样改革的关键或基本出发点。目前大家都对本学科的现状不满意,在估计上也存在着分歧: 一种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经历了一个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如重人治轻法治、重政策轻法律、否认法的继承性、认为法只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等。但同时也认为,对许多理论问题的阐述上已日益感到知识陈旧,迫切需要改革、更新,需要发展理论。特别是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研究新问题,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第二种认为我们现在一般教材中所阐述的法理学的理论观点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僵化的、维辛斯基的法学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把法看成是“专政”“镇压”的同义语。认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说,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知识要更新,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不行的,必须来一个彻底的“转轨”。至于如何“转轨”,有不少同志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例如主张抛弃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的观点,抛弃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的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13.
曹为  苏醒 《法学研究》1985,(2):9-12
法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从法学学理上科学地阐明我国法制,从而奠定我国法律科学的基础。这是董必武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的发展我国法学事业的设想。这个设想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远见卓识。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我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董老所孜孜以求的法学和法制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定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以后才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何永军 《法学杂志》2012,33(1):58-63
质量法学是研究广义的质量法律制度、质量法律现象以及与质量法律相关诸问题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质量法学不但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问题,故从学科划分的标准来看其完全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目前创建质量法学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成就,创建质量法学正逢其时。质量法学必将是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学科,我们应加强其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学基础理论》是我国法学的基础学科,对自学法学者来说,也是法学入门的必修课。现在就怎样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供自学的同志们参考。一、《法学基础理论》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专门研究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群体中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同任何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样,部是由若干分支学科组合为特定的学科体系,法学就是由许多法学分支学科组成自己的体系,《法学基础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分科。  相似文献   

16.
<正> 艰难拔涉 走出误区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厚册专著,是一部著作的上下卷。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宗灵教授自选论文74篇,还有1篇沈先生的自序。沈宗灵教授自选的论文绝大部分发表于1978~1998年间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和《北京大学学报》、《中外法学》,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一少部分是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论文。第二部分是从学界参加庆祝沈宗灵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沈宗灵学术思想暨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中遴选出的20篇论文和1篇纪念文章。第三部分为沈宗灵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提供的6篇毕业时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约126万字。抚今追昔,中国法理学走过四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法成批涌现,科技法学也呼之欲出。那么,何为科技法学?中国的科技法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如何?起步伊始,这是一些必须了然于胸的问题。笔者认为,科技法学是研究科学技术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部门法学。在部门法学的大家庭中,科技法学是最新的成员。几乎所有的法学学科,包括部门法学在内,都首先在外国形成。举凡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外法学》邀请了军队驻京大单位的一些同志就军事法学有关问题发表意见,目的在于推进我国军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建立完整的法学科学体系。在我国,虽然军事法有久远的历史,但军事法学的研究起步则较晚,直至8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猎这一法学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87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将军事法学纳入法学学科体系,作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1987年10月,军事科学院召开了军事法学科条目框架设置问题座谈会,其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法学科增设为该书57个分支学科之一。1988年11月,中国法学会召开了"十年法制理论座谈会",确定军事法学是我国法律学  相似文献   

19.
《政治与法律》开展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这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一个老问题,因为议论这个学科的改革由来已久,而始终未能很好地得到解决。记得一九五六年暑期,高教部曾在北京召开过专门会议,约集全国有关这一学科的教师共同  相似文献   

20.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应厘清发展思路,创新改革举措,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组法学学科门类,完善法学学科体系;拓展法学一级学科,扩充法学知识容量;重构法学二级学科,优化法学学科结构;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促进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为法学学科繁荣发展创造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