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先锋队》2002,(9)
我自豪,我彷徨,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我是一个平凡得再平凡不过的老人,但我却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父亲吴季严是我们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甥,也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母亲李秀泉不但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悬赏3000大洋捉拿的老革命,还是毛泽东主持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数十年来,我一直以我有这样的革命家庭而自豪。然而,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随之而来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父亲因是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又是陈独秀的外甥,被开除了党籍。每提到这件事,便会使我…  相似文献   

2.
孝心无价     
毕淑敏 《党课》2013,(4):115-115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相似文献   

3.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5.
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路标。”这是父亲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平凡朴实的父亲在学生时代就背叛地主家庭,毅然投身陇右地下斗争,为家乡的和平解放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即使在“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父亲仍然对党、对人民充满无限的忠诚与热爱。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一个与党联系很深的家庭,爷爷年少参军,跟随着党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小的时候。我经常将爷爷的军功章翻出来,触摸着爷爷身上留下的子弹伤痕,听他讲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真实的历史让我从小就对党有一种敬仰之情,崇仰党的伟大。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人,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周围的人总是在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啊!”。那时我只知道父亲是个党员,一个平凡而认真的党员。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于我们头上的日月星辰,一个就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信仰。从小到大,家庭对我的潜移默化,让我始终积极要求进步,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成长的路上我一直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追求着。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红岩村是我心中的第一故乡,令我魂牵梦绕。这里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母亲边爱莲的安息之地。母亲1941年4月1日病逝时,我刚过一岁。那时,她在我脑海里音容无存,真是千秋嗟叹。我在成长的岁月里,时常听到父亲钱之光、舅舅边应纪和外婆,以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叔叔阿姨们谈起她,都说她是一个有革命志向、坚强乐观、温和善良、宽厚忠诚、  相似文献   

8.
书来信往     
《党建》2003,(3)
编辑同志:读了《党建》杂志第一期刊登的《山一样巍峨的背影》,我们被皖江边老屋里平凡的父亲深深感动。这是一位大写的父亲,一位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的父亲。这位父亲的血液里涌动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他把自己、家庭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山一样的脊梁扛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谱写了一曲父爱的绝唱。如今,这苦乐年华都成了精神财富,不仅嘉惠的是一个家庭,而且嘉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正如一首小诗所吟唱的那样:“比黄金珍贵,比宝石晶莹,一个美丽的形象闪耀在我的心中,愿为她流血,愿为她忍痛。啊!祖…  相似文献   

9.
在与重病抗争多年后,一个早春飞花的日子,我的岸青舅舅去了。享年84岁的岸青舅舅在外公毛泽东所属的韶山冲上屋场一支中可能是最高寿的一位。然而,他的经历也是毛家成员中最坎坷的。岸青舅舅生于1923年。当年,舅舅有过温馨的家。在上海、在武昌,他与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兄长毛岸英同享天伦之乐。在那张著名的照片里,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舅舅张平的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各地上映。作为他的外甥,我同样为他取得的成就而深感自豪。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问我,为啥你舅舅能写出《抉择》《孤儿泪》《十面埋伏》这样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情节跌宕起伏,能引起千万人共鸣的作品 ?我时常这样想,这一切也许缘于舅舅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的深刻体验,也同样缘于他的勤奋和对生活的洞察力。   舅舅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一个备受人歧视和生活极度困顿的环境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舅舅 3岁时,由于他的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只好跟母亲和几个…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父亲、伯伯和叔叔都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说,我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党的熏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一些别人不曾有的优越感。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为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我苦苦等待了多个年头。我老家在乡下,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集镇上求学。父亲是个严肃且很有原则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我们兄妹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近乎苛刻。他还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叔叔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人的骄傲。父亲便拿  相似文献   

12.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工人,但他一生做事严谨、为人诚恳。1949年,18岁的我在父亲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怀着青春的热忱与满腔的执著踏上了千里铁道线,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乘警。  相似文献   

13.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14.
邓壮 《党史博览》2008,(3):35-38
我的母亲丁一岚,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曾经与齐越共同负责了开国大典的现场实况转播工作;见证并实践了新中国广播新闻事业发展到兴盛的过程。也因为我的父亲邓拓,她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砺。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郭济民,原名郭爱众。1917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益都县郭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求学,追寻新知,立志高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1955年授大校军衔。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记下几件事情,以纪念这位老兵。经受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16岁的父亲来到省城济南,考取济南乡村师范学  相似文献   

16.
正"书呆子气"1902年,父亲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桓桓于征"。25岁之前,父亲一直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地求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希望当一名建筑师。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父亲看到"大好革命形势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气愤至极。父亲加入共产党,走出心爱的课堂,奔赴地处湖北南部深山的通城,参加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北川县小坝乡.我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疼爱我的丈夫,还有活泼可爱的女儿睿睿,全家人其乐融融.我还有一个亲亲热热的大家庭--母亲、外婆、奶奶、叔叔、舅舅和舅妈……他们都生活在我的老家北川县城.  相似文献   

18.
“凡人”父亲□艾琳父亲走了。我常常陷入久久的难以自拔的思念之中。父亲是带着清贫、带着无私无悔离我而走了……父亲一生平凡。当了一辈子工人,钻研了一辈子技术,最大的“官”不过车间主任。但他的同事们常说,他很有才华,很优秀。小时候,每当我听到这些评价,总是...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我的父亲十分渴望自己的儿女中能有一位“跃出农门”、成为“吃皇粮”的“公家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因此,我从小就暗下决心,立志要实现父母的夙愿,功大不负苦心人。198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某大学,成功跳出了“农门”。  相似文献   

20.
王亚兰 《共产党人》2004,(20):54-55
我的父亲,一个在宁夏生活工作了整整50年的支宁医生,于2003年10月22日与世长辞。作为他的女儿,悲思万千的同时,不禁真切地缅怀他寻常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