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四位总统都有各自的标志:戴高乐将军用洛林双十字;乔治·蓬皮杜用自己姓名的开头字母;吉斯卡尔·德斯坦选择了古罗马执法官的待从官的手执束棒;弗朗索瓦·密特朗则以树作标志。自1958年以来,这些用金线绣在小三色旗上的标志就飘扬在总统的座车上,插在着陆后的总统专机的机首。习惯成自然,这已成为礼宾司细心注意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乔治·桑颇具名气,然而针对她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绝大多数是介绍文字,在此,笔者仍想做点基础工作,从法国整体文学为视点,取乔治·桑鲜为人知文学轶事与生活小事,回答一个问题:乔治·桑奇在何处?首先,从名字说起。孔子大讲正名,福科也津津东道于名与物的关联,可见,名与实具有某种值得关注的映合关系。乔治·桑,原名AuroreDupin,此外还有两个prénom,Amantine,Lucile.创作伊始,用本名。1830年遇见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家JulesSandeau,合作发表了RoseetBlancne,随后,借用Sandeau之首音Sand,取了笔名GeorgesSand,籍此乔治·桑发表小说…  相似文献   

3.
可悲的安德烈·纪德的这句名言(关于论诗,他并不高明。编写的《法国诗选》比蓬皮杜编的《法国诗选》更差劲,更落俗套,这就是明证。)很能说明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因为诗人雨果的全面的、超凡的巨大天才阻碍和干扰了他们。  相似文献   

4.
每当谈起法国有影响的言情小说女作家时,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提起乔治·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西蒙娜·德·波伏尔、前多妮一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弗朗索瓦兹·萨冈、克里斯蒂姬·罗什福尔、克莱尔·艾奇雷利,但是人们不应该忽视另一位法国赫赫有名的当代历史言情小说女作家朱丽叶·邦佐里(Juliette-Benzoni)。朱丽叶是位专门从事历史言情小说创作的多产作家,至今活跃在法国文坛上。她生于巴黎拉·布尔东内大街,童年时代在圣·热尔曼一德一普度过。获得中学毕业会考及格证书后,因迷恋历史,酷爱文学,进入天主教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新当选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现今72岁(1911年9月24日生)在平均年龄六十七岁的十二名政治局委员中,他的年龄还不算太高。他有着一对灰色的眼睛,高高的颧骨,满头银发,身材并不高大,但身体看上去还比较健康。据说,契尔年科是乌克兰人的姓,他父母早年就在西伯利亚定居,所以习惯上被称作是  相似文献   

6.
塔列朗(CharlesMauricedeTalleyrand,1754—1838年),全名夏尔·莫里斯·塔列朗,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多次出任法国外交大臣等要职,对法国历史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在法国大革命中,他见风使舵,投身革命,被称之为“红色主教”;在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因为害怕风险,他又逃离法国;经过钻营,他于1797年出任巴拉斯政府外交部长;他支持拿破仑取政权,在拿破仑上台后,他被委任为法国外交大臣;但当他发现拿破仑树敌太多后,便转向波旁王朝,支持路易十八复辟,继续担任外交大臣;他支持新的法王路易·菲力浦夺取王位,并…  相似文献   

7.
杨旭辉 《法国研究》2001,(1):197-202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雷齐奥一九四○年生于尼斯.他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个英国政府医生.除了在尼日利亚呆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外,他大部分童年是跟母亲在Roquebiliere和尼斯度过的.十九岁那年进入布里斯托尔(英国南部港市)大学,后在巴斯(英国城市)教课.二十四岁取得了高等文凭.如今他早已成为文学博士并继续其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8.
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 中法两国的最初的接触在13世纪中叶。1248年和1253年,法王路易九世两次派多名我会修士隆儒麦尔(Longjumel)和德· 卢布鲁克(de Rubrouck)到蒙古。他们回法国后写书,证实中国确实为“丝国”。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后也传到了法国。他描述的东方这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9.
(米勒作,现存罗浮宫)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乔治·桑用小说,米勒(F.Millet,1814—1875)用绘画,歌唱法兰西“泥土上的英雄”;他们作品中的法兰西农村风貌,一直深深地打动着读者观众。  相似文献   

10.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所写《法国病》(该译名更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以下均同。)于1976年出版后即成为突破八十万册的畅销书。该书于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也引起我国读者的广泛注意。阿兰·佩雷菲特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拥有极为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对法国政界内  相似文献   

11.
吉林大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申晨星同志译的雅·米·扎赫尔的《忿激派运动》一书,我为这位苏联法国史名家的名著能介绍到我国来感到高兴。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扎赫尔(1893-1963年)是苏联老一辈的法网史专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已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内战中立过战功。1920年再入彼得格勒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法国史大家尼古拉·加  相似文献   

12.
当我读完让·布律阿的自传《犹未为晚》时,不由陷入沉思与回忆之中……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让·布律阿(Jean Bruhat)于1983年2月去世,至今离开我们已有两年多了。在法国进修期间,我曾有机会认识他,并应邀去他家中作客。然而,就在这次会  相似文献   

13.
戈宝权先生1935年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于同年6月30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苏联体育大检阅时,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罗曼·罗兰夫妇,由高尔基陪同前往观礼。1938年戈宝权初次访问巴黎,四十余年后的1984年,他又应邀前往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几所大学和兰斯市政厅做过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他还于同年11—12月访问年已九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会谈。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为了纪念罗曼·罗兰逝世四十周年而作,现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又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4.
起源今日之国际部是苏共中央几经改组的产物。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国际部肩负起联络外国共产党的任务。但是,在其头15年中,该部经历多次变动。1948年苏共中央委员会改组,国际部易名为国际关系部。二年后,国际关系部为外交政策委员会和外交与外贸机构干部部所替代。6年后(1955年)外交政策委员会再次易名为国际部。这些变动通常伴随着该部领导人或其任务的变动。虽然一开始由安德列·日丹诺夫主管该部而实际由德米特里·马廖尔斯基,然后由乔治·季米特洛夫领导。国际部的第一副部长为鲍里斯·波诺马廖夫。他于1936~43年曾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苏方代表,在处理国际  相似文献   

15.
18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三年后,他又成功地发动政变,一跃成为第二帝国的皇帝。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著作中,论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6.
Resume:Laviedevantsolestundeschefs-d'oeuvredeRomainGary(1914-1980),grandromancierFrancalscontemporain.CeromanestconsiderscommeniesMiserablesd'aujourd'hum.CetarticleessaiedenonsmontrerpourquellesraisonsieromanestcouronnepariePrixGoncourt.《如此人生》(Laviedevantsol)发表于1975年,署名作者是埃米尔·阿雅尔(EmileAjar)。小说当年即获龚古尔文学奖。罗曼·加里,原名罗曼·卡塞沃(RomainKacew)。1914年生于俄国的立陶宛,14岁移居法国,并在法国受教育。大战期间在法国空军服过役。战后定居法国,加人法国…  相似文献   

17.
出乎人们的意料,斯大林的孙子——叶甫盖尼·亚科夫列维奇·朱加施维里——为斯大林和他所做的事情进行了一番强有力的辩护。尽管叶甫盖尼·亚科夫列维奇也承认,其祖父从来没有花费什么时间和精力来看望他这个长孙,也从来不关照和承认他这个后代。他出生于1936年11月,是亚科夫·朱加施维里(死于德军监狱中)的私生子。长大后,他就读于一所军校,后来,成了一名陆军上校,目前,他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  相似文献   

18.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原名米歇尔·埃康(MichelEyquem),1533年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卡斯蒂翁镇附近的蒙田城堡。他家世代在波尔多城经商,是当地富有的名门望族之一。他的曾祖父拉蒙·埃康在卡斯蒂翁镇购置的大片地产和蒙田城堡,代代相传,直到米歇尔的名下。在埃康家庭中,米歇尔是第一个自称为德·蒙田的人,全称为米歇尔·埃康·德·蒙田(MichelEyquemdeMontaigne),简称为米歇尔·德·蒙田。据史载,蒙田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忘却他家祖辈经商的痕迹。蒙田的父亲皮埃尔·埃康于…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一八年,熬过战争年代的法国人,都渴望轻松一下,剧院里挤满了观众,喜剧倍受欢迎。在这种特定的气氛下,法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喜剧作家。如轻松喜剧作家雅克·德瓦尔,闹剧作家费尔南·克罗默林克和罗歇·维特拉克,讽刺喜剧作家爱德华、布尔代和阿尔芒·萨拉库,浪漫喜剧作家让·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爱弥儿·左拉于1840年4月2日生于巴黎。父亲弗朗索瓦·左拉是法籍意大利威尼斯人,工程师;母亲埃米莉·奥贝尔是法国博斯人,手工艺人的女儿。左拉七岁时父亲突然逝世,家庭陷入贫困,左拉靠助学金才能继续在中学读书。1859年8、10两月左拉先后在巴黎和马赛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失败。于是左拉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愿望,在家闲居两年。在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