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0,(2):4-6
气候变化,这个词对于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说。也许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阴谋、另一部分人的呼呈,还有更大一部分人的冷眼旁观。但对于人类和其他千千万万的生灵来说,气候变化则是一道催命符。2009年12月7日-18日的哥本哈根,也由此被赋予了承担未来命运的大任,  相似文献   

2.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12天的不休争论之后,于2009年12月18日午夜前后终于形成协议文本。协议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没有提及,只在附件中有一份表格,涵盖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文件中标明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提供的援助资金计划,以及气温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哥本哈根曾是世界瞩目的地方。如今,当幕落人去后,人们对它的议论仍未停息,可见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巨大。协议达成具有积极意义怎样评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是会议结束后的热门话题。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里?图的巨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过长达两周的激烈争吵并延长了一天的会议后谢幕了。会议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但并没有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作为中国谈判组的成员,我自始至终参与了这次会议,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哥本哈根会议的规模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 不久前结束的为期近两周的曼谷会议(9月28日至10月9日),是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下称<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举行前的最后两场工作小组会议之一.11月将在巴塞罗那举行为期一周的最后一次小组会议,其谈判成果将对哥本哈根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12天的不休争论之后,于2009年12月18日午夜前后终于形成协议文本。协议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没有提及,只在附件中有一份表格,涵盖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文件中标明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提供的援助资金计划,以及气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然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商讨,努力寻求共识,签署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这毫无疑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去年12月19日下午闭幕,其间数度几近“崩盘”。各方代表最后经过马拉松式辩论终于取得广泛共识,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将召开一次重要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近200个国家的元首将共同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期满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2月22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哥本哈根会议的规模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许文骏 《群众》2018,(12):69-70
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居民将骑行视为有健身功能或者青年专有的出行方式不同,哥本哈根人视之为一种日常通勤方式。早上7点左右,城市苏醒过来,人们穿着正装骑自行车去上班,孩子们骑自行车去上学,总共近五成的哥本哈根人选择骑自行车开始新的一天。有人认为,哥本哈根密集的道路、平坦的地形为骑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人认为哥本哈根人为环保而骑行,这些只是道出了原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于2009年12月19日闭幕。尽管谈判时间漫长,但还是没有达成发达国家原先期望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为保持谈判的可持续性和东道国的面子,会议还是形成了并不为所有与会国认可的《哥本哈根协议》,把谈判中形成的共同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和一些国家提出的资金援助承诺纳入进去了。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哥本哈根曾是世界瞩目的地方.如今,当幕落人去后,人们对它的议论仍未停一息,可见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思考》2009,(24):14-15
①12月7日,圣诞老人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水族馆与海洋生物一同游泳,吸引了许多孩子。 ②12月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2个气候难民雕塑摆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的小河里,以提醒人们注意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去年12月19日下午闭幕,其间数度几近"崩盘"。各方代表最后经过马拉松式辩论终于取得广泛共识,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上午解读这份协议时说,协议将采取自愿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     
《长江论坛》2010,(2):96-9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2日下午主持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长期以来,我们本着对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悲哀     
“对于政治家来说,战争是政治角斗的一种极端形式;对于直接受其波及的人群来说,战争是人类自己设计的杀戮游戏;对于处在局外的其他人来说,战争是无以替代的头号新闻,流行于茶余饭后街头小巷。”没有人能够预料,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伊拉克战争爆发了。一时之间,数  相似文献   

19.
<正> 这个冬天,北欧小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热闹起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那里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发达国家的盛气凌人也好,发展中国家的据理力争也好,孰是孰非,就像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受影响更严重的却是  相似文献   

20.
乌格 《中国减灾》2008,(3):50-51
2007年底,许多国家的首脑、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代表12000余人,从世界各地赶赴印尼巴厘岛,共同寻求气候变化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令世人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其实,早在2004年,一本由我国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专家和学者们撰写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一书就已问世,作者在书中真切地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