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建立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抗LM的单克隆抗体和家兔多克隆抗体,以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单抗包被浓度和多抗工作浓度,从而建立LM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结果 表明,抗LM的单抗和多抗效价分别为1∶128000和1...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犬瘟热病毒(CDV)Onderstepoort株核蛋白基因(N)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对分离的TN野毒株进行了RT 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 T质粒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经核苷酸序列测定,CDVTN株N基因的ORF全长1569bp,编码523个氨基酸;将TN野毒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CDV毒株进行比较,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9%,推导的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TN株与Onderstepoort疫苗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端(17~159位)和C端(408~519位),中间的区域则高度保守。此外,在CDVN蛋白N端281~289位上也发现存在与麻疹病毒(MV)N蛋白完全相同的Y P A L G L H E F9肽序列,推测可能是诱导CTL活性的靶蛋白的抗原表位之一。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推导的N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亮氨酸、丝氨酸和异亮氨酸所占比例很高,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随机引物,建立了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随机扩增的多态DNA(RAPD)分析方法。在10条长为10bp的随机组合引物介导下,经过低温(35℃)扩增收集到的8株不同血清型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可产生稳定、复杂的PCR指纹图。图谱经过PHYLIPS软件分析,绘制出菌株的遗传聚类树图。8株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可分成3个聚类群,其中两株血清型相同但遗传距离较远。试验结果表明,RAPD可作为微生物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编码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将其克隆入穿梭载体DKSV7,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入LM基因组并获得转录;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携带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能够表达;溶血试验与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较之野生型李斯特菌,外源基因的插入破坏了重组菌LM(pKSV7-H85-6B)的溶血活性,显著降低了对细胞的侵袭能力.证实,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李斯特菌对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克隆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O)hlyA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IPTG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等影响目的蛋白表达的重要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确定的最佳诱导条件,使目的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对表达的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进行了纯化,以其作为靶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LLO抗体.结果表明,用表达产物作为靶抗原可对LMO感染动物进行初步诊断,为建立基于LLO的动物李斯特菌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猪链球菌能否成为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水平传播宿主,以携带该基因的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菌株为供体菌株,猪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菌株为受体菌株进行滤膜接合试验。同时对供体菌株进行了转移相关基因int-Tn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获得19个接合子,接合转移率为4×10-7。接合子均对四环素耐药,且接合子中均PCR扩增到tetM基因,该基因克隆测序结果与供体菌中tetM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从供体菌株中扩增到整合酶编码基因int-Tn。这说明猪链球菌可以成为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水平传播宿主,并且该基因的水平转移与整合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TatD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缺失菌株LM10403sΔTatD的生化特性、生长特性、生物被膜、环境适应性、黏附、侵袭、增殖、耐药性、溶血特性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LM10403sΔTatD与亲本菌株LM10403s的生化特性和生长特性均无明显差异。LM10403sΔTatD保留了LM10403s对温度、H2O2和EtOH的适应性,并且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黏附、侵袭和增殖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与LM10403s相比,LM10403sΔTatD对高温(54℃)、酸性和苯扎溴铵的耐受性以及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和胞外分泌蛋白的溶血特性均有所降低,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所提升。LM10403sΔTatD腹腔注射感染6周龄小鼠的LD50为2.58×106CFU,毒力稍低于LM10403s。上述结果表明,TatD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LM10403s的生物学特性整体无明显影响,部分环境适应性和溶血特性有所降低,而生物被膜形成有所增加,为进一步探究TatD在单增李...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诊某动物园珍禽的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情,通过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VP2基因进行分子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了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VP2基因与荷兰株D6948的亲缘关系最近,达到98.8%,同属于超强毒株分支;VP2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及七肽基序均符合超强毒的分子特征,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此次珍禽疫情是由超强IBDV感染导致的;同时本试验首次发现IBDV导致白鹇和孔雀的发病死亡,说明IBDV的感染谱正在不断拓宽。结果表明,加强野生禽类IBD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单增李斯特菌入侵相关蛋白(P60)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及纯化,分别与低剂量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单增李斯特菌灭活菌混合,以MontanideISA206为佐剂制成疫苗,皮下接种家兔,并设灭活疫苗免疫组和PBS对照组,定期检测3组家兔的血清抗体、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二免后第21d每只家兔腹腔注射2×108CFU单增李斯特活菌攻毒,观察各组家兔的发病情况,每隔24h检测一次细菌在各组家兔体内的繁殖率。结果表明,添加P60和低剂量LLO重组蛋白的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免疫组家兔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能诱导Th细胞向Th1型分化,抑制Th2型细胞的分化,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有效抵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使细菌在家兔体内(外周血、脾)的几何增长率从64.69%降到24.06%,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证明P60和低剂量LLO能增强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RT-PCR克隆了牦牛包含LF基因编码区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547251);将克隆获得的LF基因的cDNA与乳牛相应序列进行了比对;对牦牛L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CB29794)与其他物种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应用在线生物软件对牦牛LF蛋白的特性和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牦牛LF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2 344 bp,其中LF基因编码区全长2 124bp,编码708个氨基酸;克隆获得的牦牛cDNA序列与乳牛该序列存在15个碱基的变异;各物种LF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F蛋白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牦牛LF蛋白含有α-螺旋36.0%、β-折叠22.4%、β-转角31.1%、无规卷曲12.9%;同源建模预测的LF 3D模型显示,LF为多肽链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折叠形成的2个极相似的、对称的球状叶,即N叶和C叶,中间由一段对蛋白酶敏感的α-螺旋连接,呈"二枚银杏叶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对actA基因和plcB基因双缺失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yzuLM1-2菌株进行感染动力学研究。分别用减毒突变株yzuLM1-2和野生型菌株yzuLM4给BALB/c小鼠静脉注射或灌服,并对脏器中LM的分布动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感染剂量的条件下注射或灌服接种后,减毒突变株组小鼠肝和脾中的LM数量迅速下降,被清除的速度显著快于野生型菌株组。溶血素(LLO)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菌能和野生型菌同样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LM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达100%。结果表明,yzuLM1-2突变株侵袭力下降,致病力降低,能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可以作为预防动物李氏杆菌病的候选疫苗菌株,并为用作运送外源保护性抗原的载体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水貂肠炎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水貂肠炎病毒(ME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水貂肠炎病毒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来扩增包含水貂肠炎病毒NS1基因在内的2 013bp大小的片段。通过对国内疫苗毒MEVB株及其他细小病毒参考株的NS1基因序列比较发现,疫苗毒MEVB株NS1基因核苷酸1401位的碱基由T变为C,致使1399位~1404位的核苷酸构成由ATTGAT变异为ATCGAT,多了1个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位点,其他MEV分离毒株中均未出现此酶切位点。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2 013bp的目的片段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ClaⅠ进行酶切分析,疫苗毒MEVB株被切割成1 404bp和609bp的2个片段,国内其他分离株均未出现上述片段。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RFLP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毒MEVB株和野毒株。  相似文献   

13.
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核表达了单增李斯特菌(LM)ActA蛋白,检测了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制备抗ActA单克隆抗体,并测定了单克隆抗体的亚型、效价及亲和力;研制出胶体金试纸,并对试纸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及模拟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成功表达了ActA蛋白;ActA诱导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获得了4株抗ActA单克隆抗体,其中3株为IgG1亚类,腹水抗体效价为1:32000~1:64000,均为高亲和力抗体;所研制的试纸不与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同属菌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异属菌发生交叉反应;对LM纯培养物及模拟样品检测的灵敏度均为3.9×105CFU/mL;4℃保质期在120d以上。表明,所研制的试纸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稳定等优点,可用于LM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鸭瘟病毒gC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已构建的鸭瘟病毒(DPV)DNA文库重组质粒测序后,运用ORF Finder、BLASTN等工具进行全面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以DPV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T克隆,获得完整基因,经测序和探针核酸斑点杂交进行验证。结果证实,获得的完整ORF片段(ORF1296)为DPV的gC基因(GenBank登录号EU076811),全长1 296 bp,与已报道的其他疱疹病毒gC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它编码4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5 ku、等电点(PI)为5.292,具有疱疹病毒典型I型膜蛋白结构特征。gC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DPV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鸟源疱疹病毒亲缘关系最近,编码的gC蛋白多为柔性区域,富含无规卷曲,含少量α-螺旋和β-折叠,氨基酸序列的第21~24、50~58、67~70、161~171、273~281、387~393位最有可能为抗原表位。此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PV g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克隆出猪巨细胞病毒SC株DNA聚合酶(DPOL)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的DPOL基因序列(AF268040)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出猪巨细胞病毒SC株DPOL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猪巨细胞病毒DPOL基因全长3 024bp,为一个完整ORF,共编码1 008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系统进化树表明猪巨细胞病毒与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关系最近;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推导出该蛋白的基本性质,并预测出高级结构。成功地进行了猪巨细胞病毒SC株DPOL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此基因生物学功能和猪巨细胞病毒复制机理的研究以及病毒系统分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TGEVS基因序列设计了 3对特异引物 ,经RT PCR扩增获得了TS株S基因的SⅠ、SⅡ和SⅢ 3个片段 ,其大小分别约为 12 6 2、2 36 8和 12 6 6bp。SⅠ、SⅡ和SⅢ片段经剪接后 ,可知TS株的S基因全长为 4 347nt ,共编码 14 4 9个氨基酸。对TS株与其他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 ,TS株与Miller株、FS72 2 / 70株、TGEVH株、96 1933株、TFI株均在 112 4~112 9位有 5′ ATGATA 3′六个碱基 ,而在Purdue株、TH 98株、NEB72 RT株和PRCV HOL87株中缺失 ;TS株与Miller株、FS72 2 / 70株、TFI株、Purdue株、96 1933株、TGEVH株、TH 98株、NEB72 RT株和PRCV HOL87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6 %、98.9%、98.0 %、98.3%、95 .7%、99.3%、97.7%、98.3%和 97.5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2 %、98.4 %、97.7%、97.8%、94 .8%、98.6 %、97.2 %、97.7%和 97.0 % ;TS株S蛋白的推导氨基酸序列较Purdue株、TH 98株和NEB72 RT株多出 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 ,共 34个。与不同毒株比较后 ,推测在TGEV的S蛋白中第 71位的Asp(D)与呼吸道嗜性有关 ,第 2 19位的Ala(A)与肠道嗜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 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鸭群的鸭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 )YL997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YL997株与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只有 92 .5 %和 91.8% ,与超强毒株UK6 6 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7.6 % ,而与当地鸡群中分离的超强毒株HN94 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则高达 98.1%和98.4 % ,该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完全具备了超强毒株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黑熊四川亚种、浣熊和猕猴等6种野生动物蛔虫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种系发育关系,对这6种野生动物寄生蛔虫cytb基因进行了扩增与测序分析,并分别构建NJ、MP和ML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六种野生动物寄生蛔虫的cytb基因经PCR扩增后共获得长度均为875bp的序列,其中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黑熊四川亚种和浣熊寄生的蛔虫cytb序列中包含了156个变异位点,而寄生于猕猴的蛔虫与寄生于猪的猪蛔虫在cytb序列上存在11个位点的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大熊猫等6种野生动物蛔虫聚类成贝蛔属分支。表明cytb基因适合于野生动物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种系发育分析,可用于野生动物蛔虫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