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体外杀螨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兔疥螨幼虫置于聚苯乙烯小平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以天然除虫菊酯和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蒸馏水和液体石蜡为阴性对照,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螨虫死亡数,以死亡率、半数致死时间(LT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指标评价了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离体杀螨活性。结果显示,未稀释的印楝油能在25 min内杀死所有幼螨,其杀螨活性显著强于500 g/L的天然除虫菊酯(825 min,P<0.01),而与25 g/L的阿维菌素无显著差异(19 min,P>0.05);500、250和125 mL/L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的LT50分别为1、2、5 h;24 h的LC50和LC95分别为2.908和12.018 mL/L。结果证实,印楝油对兔疥螨幼虫具有较好的离体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2.
印楝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印楝油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固定剂量蓄积毒性系数法进行了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印楝油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试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印楝油,观察给药后14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可信限,测定了印楝油经口给药的LD50。蓄积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小鼠采用固定剂量(1/5LD50)连续经口给药28d后,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对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及饲料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印楝油经口的LD50为31.95g/kg;蓄积系数K大于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利用率与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印楝油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且在小鼠体内几乎不具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试验组小鼠经口分别给予含有177、533、1600mg/kg的印楝油与10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悬液,对照组则给予10g/L的CMC溶液,连续用药28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并计算饲料利用率,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系数,并对心、肝、脾、肺、肾和睾丸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177mg/kg与533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无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第3、4周,1600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表明1600mg/kg及其以上剂量的印楝油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印楝油在177mg/kg和533mg/kg剂量时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而1600mg/kg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印楝油在高浓度(1600mg/kg)下对小鼠有轻微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确定印楝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靶器官,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日9点对各试验组小鼠经口给予177、533和1 600mg/kg的印楝油混悬液(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其混悬),对照组则给予533mg/kg的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90d,停药后继续观察30d。试验90d和120d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临床表现,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指数,并对各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90d和120d后,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90d后,印楝油在177和533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仅仅表现为血管轻微淤血;而在1 600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停药30d后,各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减轻甚至恢复。结果表明,印楝油对小鼠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77mg/kg,毒作用靶器官为肝、肾和睾丸。  相似文献   

5.
以研制的伊维茵素微球制剂对自然感染螨的兔进行治疗试验,并与伊维菌素普通制剂(害获灭)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微球制剂以伊维菌素1.0 mg/kg和5.0 mg/kg体重给药,对兔螨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证明伊维茵素微球是一种有很好开发前景的抗寄生虫新制剂.  相似文献   

6.
对从青海省久治县高原鼠兔体内发现的囊尾蚴新种进行了虫种的初步鉴定。利用捕鼠器在青海省久治县捕捉草原上的高原鼠兔,并现场进行解剖,对腹腔或胸腔内发现的囊尾蚴用400mL/L的绵羊胆汁溶液处理,使其头节完全暴露出来,然后用100mL/L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头节的形态学进行显微观察。选取其中一条囊尾蚴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分别利用Neighbor-Joining和Maximum Likelihood方法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剖解显示,高原鼠兔对该种囊尾蚴的感染率为6.0%(3/50),3只鼠兔囊尾蚴的感染强度分别为4、13和28条;染色后观察发现,该囊尾蚴头节有两圈钩和4个吸盘。遗传进化研究分析表明,该种囊尾蚴具有独立的虫种分类地位,与豆状带绦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综合形态学、中间宿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从青海省高原鼠兔体内发现的囊尾蚴为带属绦虫的一新种的幼虫,并建议将其命名为才氏囊尾蚴。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五种金霉素预混剂的体外溶出度及在健康猪体内的释药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种金霉素预混剂的体外溶出度;选用体重约16kg的大×长二元健康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成6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给药(500mg/kg),进行其在健康猪体内的释药特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金霉素的浓度。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五种金霉素预混剂在120min内累积溶出度依次为制剂C>制剂A>制剂E>制剂B>制剂D,在12min内溶出度较快,12min以后溶出度接近第120分钟的水平;体内释药试验结果表明,五种金霉素预混剂按500mg/kg(以金霉素计)连续饲喂7d,血药浓度均上升较慢,达峰时间较长,第1次给药后第6~8小时达到峰浓度,制剂A、B、C、E组在第1次给药后第3小时至试验结束,血药浓度均超过0.5μg/mL,而制剂D在第3、4、5天的血药浓度均小于0.5μg/mL。结合临床上金霉素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五种金霉素制剂预防疾病的效果依次为制剂C>制剂A>制剂E>制剂B>制剂D,与体外溶出度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高原鼢鼠体内抗缺氧的有效成分 ,以高原鼢鼠肌肉为原料 ,通过超临界萃取 ,75 0mL/L乙醇提取和沸水提取 ,依次提出了其中相应的成分。接着通过给小鼠连续口服不同浓度的提取物进行常压缺氧试验。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肌肉超临界萃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效果 ,并具有量效关系 ;在浓度为 10 0mL/L时 ,超临界萃取物抗缺氧效果优于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和 2 0 0 g/L的红景天胶囊 ;高原鼢鼠肌肉水提物没有抗缺氧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只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发情前期、发情期、间情期)的Wistar雌性大鼠和25只不同处理组(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卵巢摘除 2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10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500μg/kg雌二醇组)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计数子宫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结果显示,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子宫内EOS数量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卵巢摘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补充雌二醇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卵巢摘除后子宫内EOS数量也明显降低;补充雌二醇后,EOS数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随着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子宫内EOS数量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外源性雌二醇对子宫内EOS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散酸在猪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25 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健康猪8头,按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进行静脉注射与内服阿散酸(10 mg/kg)的药动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阿散酸的浓度,用统计矩原理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健康猪静脉注射阿散酸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β=0.55 h-1±0.01h-1,t1/2β=1.26h±0.03 h,Vz=0.30L/kg±0.01 L/kg,Vdss=0.29 L/kg±0.01 L/kg,CL=0.17 L/(kg.h)±0.01 L/(kg.h),MRT=1.75 h±0.07 h,AUC=60.44μg/mL.h±0.01μg/mL.h;内服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β=0.39 h-1±0.02 h-1,t1/2β=1.79 h±0.09 h,tmax=1.81 h±0.09 h,Cmax=3.43μg/mL±0.53μg/mL,MRT=3.95 h±0.13 h,AUC=15.12μg/mL.h±0.01μg/mL.h,F=24.5%±3.4%。研究结果表明,阿散酸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内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但药物峰浓度低,绝对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牛乳中酮洛芬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牛乳样品经甲醇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牛乳中酮洛芬的检出限为1μg/kg,定量限为5μg/kg,在5~2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25~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3.3%~107.5%,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2%~5.46%、1.13%~7.04%。该方法高效、灵敏、准确,可作为牛乳中酮洛芬的检测方法。选用20头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乳牛,高产、低产各10头,以3 mg/kg剂量肌内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用3 d,分别于每次给药后第2、15小时采集乳样。每次给药后2 h牛乳中可检出酮洛芬,最高质量分数为(38.43±3.90)μg/kg,停药后15 h均未检出。所有时间点牛乳中酮洛芬质量分数的实测结果均低于加拿大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建议弃乳期为0 d。  相似文献   

12.
将7日龄三黄鸡240只分成A、B、C、D、E、F组,并对A、B、C组按1g/kg剂量用白鸡屎藤挥发油滴鼻预防,在12日龄时对A、B、D、E组口服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建模,攻毒后第24小时对A、D组按1g/kg剂量用白鸡屎藤挥发油滴鼻治疗;同时,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测试雏鸡小肠肠绒毛密度、长度和直径,小肠隐窝及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最后,比较隐窝、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及小肠绒毛密度、长度和直径的显著性变化,以探讨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患肠炎沙门氏菌病雏鸡的治疗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可显著降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雏鸡小肠隐窝的深度(P<0.01),使患鸡小肠肠绒毛长度、密度及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恢复正常(P>0.05)。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雏鸡的治疗作用机理与其对雏鸡小肠隐窝深度的降低作用和对小肠肠绒毛的恢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机体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5、10、30 g/kg樗白皮提取物灌喂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动物血清、脾、肝中X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10 g/kg樗白皮提取物能够降低小白鼠血清、脾、肝组织中的XOD活性,30 g/kg樗白皮提取物能提高上述各组织中的XOD活性,5 g/kg樗白皮提取物组小白鼠组织中的XOD活性接近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体内XOD活性的作用不同,低剂量时具有抗氧化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 6 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A、B、C、D共 4组 ,A为对照组 ;B、C、D均为试验组 ,分别用含 2 0、30、4 0 g/kg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进行 4周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鸡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肌肉中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C和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另外 ,试验组增重略高于对照组 ,而料肉比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 ,该中草药添加剂具有下调鸡肉胆固醇含量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以 3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旋毛虫ES抗原对RAW264.7细胞TLR2/4mRNA表达的影响,分别取经0、2、5、15、30、45μg/mL ES抗原作用24h的RAW264.7细胞和用15μg/mL ES抗原作用0、3、6、12、18、24h后的RAW264.7细胞,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和TLR4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随着ES抗原浓度的升高,TLR2/4m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15μg/mL ES抗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15μg/mL ES抗原作用24h内,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TLR2/4m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作用18h后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ES抗原可刺激RAW264.7细胞表面受体TLR2/4表达升高,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富康163对虹鳟鱼生长性能、肝功能和结构的影响,选择18月龄的虹鳟鱼400尾,随机将其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50和70g/kg富康163,试验期60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富康163能提高增重率,并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胆碱酯酶(CHE)活性、总胆红素(TBiL)浓度和肝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Ⅰ、Ⅱ、Ⅲ组肝细胞界限清楚,核圆而大,核膜清晰,胞质丰富,而Ⅳ组有的肝细胞间分界不明显、胞内空泡化。结果表明,虹鳟鱼饲料中添加富康163能促进鱼体生长,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对鱼肝的功能和结构无显著影响,建议虹鳟鱼饲料中富康163的添加剂量以5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对镉中毒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将60只SPF级雄性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共5组,模型组与3个试验组采用同一水平镉染毒,但同时对3个试验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溶液进行保护,试验日程为5周,试验结束时对各组小鼠采血,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血液指标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色素浓度(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与模型组相比,给予高剂量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的试验组3的血液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均显著提高,而白细胞数(WBC)、小型白细胞数(Lym)和中型白细胞数(Mid)则显著下降。证实,重金属镉能够损伤小鼠的血液系统,但高剂量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对镉的损伤具有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