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咸平:我反对“国退民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之夏,在经济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内地掀起一场“台风”。这场被称为“郎飓风”的风暴在学界、企业界以及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处于风暴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郎咸平和顾雏军。郎咸平因发表《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被起诉,顾雏军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一时间,“郎顾公案”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人物     
《法人》2004,(9)
朗咸平:生命不息,炮轰不止素有“朗监管”之称的朗咸平再次开炮了。先是8月上旬,郎咸平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海尔、TCL以及格林柯尔提出质疑,认为它们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随后,郎咸平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炮轰格林柯尔所谓的“民企神话”,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这些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身处漩涡的的朗咸平并不担心,并且表示他已瞄准了新的炮轰对象,其中包括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复兴集团、三九集团。  相似文献   

3.
肖峰 《研究生法学》2005,20(3):70-78
2004年轰动一时的“郎顾之争”最近终以顾的锒铛入狱而硝烟散尽,但留给学界的思考确久未平息。究竟应以何种立场对待国有企业高管?国有企业高管失职又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其实至今仍并未得到一个周全答案。郎咸平在论战中提出了高管信托责任这一命题,无疑为我们开拓了另一条理论进路,但究竟国有企业内应如何推行信托责任制度,其并未提出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将不揣其陋对中国公司制国有企业高管信托责任制的构建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法人 《法人》2004,(10):3-3
谁也没有料到,郎咸平对格林柯尔等企业利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际侵吞国有资产的指责,引发了一场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规模讨论,自由主义和新左派方面的知名人士几乎都出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说,对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政策的适当性和结果的可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5,(1):8-8
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建设”研讨会上,经济学家刘纪鹏说,郎咸平至少是赢得了民心的,那就是他突出批评了国有企业在搞产权改革的过程中,搞自买自卖式的MB0,搞官商勾结的腐败,这一点赢得了大众。但他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实际情况。“郎咸平非得把集体的看成国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柯浪 《法人》2006,(5):18-23
从2001年入主科龙始,顾雏军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不承认自己是资本玩家的顾雏军成为了五家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格林柯尔系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造系运动中的又一个“杰作”。然而,从顾雏军开始打造格林柯尔系的第一天起,舆论对其的猜测和非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对其资金来源的疑问。进行如此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活动,顾雏军却始终对其资金来源语焉不详。而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最终导致了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最终崩盘。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2006年4月,已在狱中的顾雏军在将其旗下最重要资产科龙转让给海信的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资本江湖路,已经山穷水尽了。  相似文献   

7.
柯浪 《法人》2006,(5):16-18
从2001年入主科龙始,顾雏军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不承认自己是资本玩家的顾雏军成为了五家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格林柯尔系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造系运动中的又一个“杰作”。然而,从顾雏军开始打造格林柯尔系的第一天起,舆论对其的猜测和非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对其资金来源的疑问。进行如此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活动,顾雏军却始终对其资金来源语焉不详。而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最终导致了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最终崩盘。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2006年4月,已在狱中的顾雏军在将其旗下最重要资产科龙转让给海信的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资本江湖路,已经山穷水尽了。  相似文献   

8.
顾雏军语录     
《法人》2006,(5):24-24
从2001年入主科龙始,顾雏军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不承认自己是资本玩家的顾雏军成为了五家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格林柯尔系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造系运动中的又一个“杰作”。然而,从顾雏军开始打造格林柯尔系的第一天起,舆论对其的猜测和非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对其资金来源的疑问。进行如此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活动,顾雏军却始终对其资金来源语焉不详。而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最终导致了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最终崩盘。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2006年4月,已在狱中的顾雏军在将其旗下最重要资产科龙转让给海信的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资本江湖路,已经山穷水尽了。  相似文献   

9.
解读顾雏军     
《法人》2006,(5):22-23
从2001年入主科龙始,顾雏军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不承认自己是资本玩家的顾雏军成为了五家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格林柯尔系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造系运动中的又一个“杰作”。然而,从顾雏军开始打造格林柯尔系的第一天起,舆论对其的猜测和非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对其资金来源的疑问。进行如此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活动,顾雏军却始终对其资金来源语焉不详。而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最终导致了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最终崩盘。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2006年4月,已在狱中的顾雏军在将其旗下最重要资产科龙转让给海信的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资本江湖路,已经山穷水尽了。  相似文献   

10.
柯浪 《法人》2006,(5):16-18
从2001年入主科龙始,顾雏军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不承认自己是资本玩家的顾雏军成了五家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格林柯尔系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造系运动中的又一个“杰作”。  相似文献   

11.
陆新之 《法人》2005,(9):124-125
2004年夏天,人均GDP已经超过一千美元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之际,一场学者演讲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辩论。一位生于台湾学自美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学家郎成平, 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次商业演讲中,批评了中国最知名的民营企业所有者之一的顾雏军。郎指责顾利用改革之名侵吞了大量国有资产, 而顾随即起诉郎诽谤。类似的争论在过去十年中时常有所闻,但是这一次的激烈程度、牵涉范围和反应强度则超出了大多数人(包括郎咸平本人)的预料之外。  相似文献   

12.
杨悦新 《法人》2005,(5):74-74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大 型企业不准搞MBO,国有中小企业可以 探索”,并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这在某种 程度上为一段时间以来激烈的国企MBO 之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从MBO法律 规制的角度来讲,则还有太多的问题要 思考、破解。 这一争论是在去年由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郎咸平先生撰文引发的。郎咸平点 名指出某些公司在“国退民进”过程中 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 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其中主要是国企 MBO。国内学界对他的说法存在很大的 争议,国企MBO是去是留?是用法律手 段还是行政办法去规制?  相似文献   

13.
陈晓 《法人》2005,(8):68-70
顾雏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做学问,做盛科学家;我做企业,做成亿万富翁,谁能比我聪明!”但是,要在市场上立足,仅有聪明似乎薛不足够2001年底,在香港广州同时进行的“格林柯尔收购科龙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数十家媒体的“拷问”,顾雏军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这一幕,是顾雏军收购行动的第一役,也被称为是“资本家”对实业型企业家上的生动而痛苦的一课。  相似文献   

14.
顾雏军简历:格林柯尔董事长、创始人。从格林柯尔香港创业板上市到收购科龙,一直以来,媒介、学界对顾雏军的怀疑未见消停。生活在质疑阴影中的顾雏军不改初衷、我行我素,继收购国内企业亚星客车、ST襄轴进军汽车产业后,再次收购欧洲汽车配件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得以打通客车从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产业链。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75-1977年上山下乡,在泰县农村劳动。1981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下海经商,1990年在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1993年业务拓展至美国。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天津建立制冷剂厂)。1996年在美国从事一起企业收购成功。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1999年在湖北和海南成立工程公司。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03年6月,顾雏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成为其控股一大股东。2003年12月,顾雏军宣布出资4亿余元入主亚星客车。  相似文献   

15.
自前年“郎顾之争”以来,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向问题争论不休,在社会上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信任危机仍在继续 最近两年的中国经济学界可谓多事之秋.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掀起轩然大波,随着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的倒台,那些一度力挺顾雏军,为国企产权改革和市场化取向辩护的主流经济学家,依然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照样冠冕堂皇地在公众场合亮相.当2005年10月香港学者丁学良一语惊人,发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内地的经济学家到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的评论,这时内地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如坐针毡而集体失语.  相似文献   

17.
继《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后,郎咸平继续探讨中国的危机,并指出,美国将会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一审审结原告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昌平区支行诉被告北京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江西格林柯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借款合同和票据纠纷六案,判决解除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昌平区支行与北京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4份借款合同,北京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偿还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昌平区支行人民币1.54亿元及相应利息,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江西格林柯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对上述还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这是格林柯尔系企业(科龙电器、美菱电器)因顾雏军被有关部门立案侦查而引发的系列诉讼。案件标的额高达1.54亿元。  相似文献   

19.
血价之争     
2011年8月初,郎咸平在微博上与红十字会关于“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展开论战,他表达两个意思:首先,红十字会每年靠垄断卖血赚得盆满钵满;其次,老百姓无偿献血,用血的时候却要花钱买。众多网友积极响应郎咸平,这也使得一直处在舆论漩涡中的红十字会再遭围攻。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4,(11):48-49
话题背景 眼下,中国经济界的热点似乎集中在了"一件事"、"一个人"身上."一件 事"是指宏观调控,"一个人"则是炮轰国企"私有化"改制的经济学家郎咸平.郎咸平有一句让人感动的话:"以保护国有资产和股民利益为前提的学术尊严和自南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