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对党的领导体制中存在的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不相一致的部分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是党的领导体制的自我完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坚持加强改进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改革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大潮而来,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紧紧围绕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来进行,以党内法规制度作保证,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改革开放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其经验值得在今后的改革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就告诉我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对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就告诉我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对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4.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动力和途径。政治体制改革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要求,重点应放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  相似文献   

5.
既承认历史又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是探讨政治体制改革路径问题的基本原则。承认历史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就是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及目标实现后呈现出哪些性质,是由政治体制改革的实现路径决定的,这一点可以称之为社会改革的路径依赖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割断的历史联系。而政治体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不解决,“党的领导无法真正加强,其他改革措施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关于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的论述,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无疑将有重要意义。一党政分开才能真正加强党的领导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真正加强党的领导。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自愿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它的存在是靠共同的理想、自觉的纪律、严密的组织系统来维系的;而政权机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资产阶级自由化最根本的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全盘西化”。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同志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新时期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一 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不能削弱党的领导,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和政治方向。作为权力机  相似文献   

11.
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2.
马玲 《发展论坛》2003,(8):32-3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坚持党的领导的迫切任务,就是要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带来的对政治权力的配置、运行的新要求以及政治发展可能的新变化,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发展党内民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历史及改革特点,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提出,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所谓讲政治,核心的内容是要求党员干部同党中央保持思想政治上的一致性,站稳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行到底。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关于党员干部政治观的发展。1邓小平关于党员干部政治观的内容之一,是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站在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出现了一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否定党的领导的思潮。对此,邓小平看得非常清楚。他说:“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正在散布怀疑或反对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而党内也有个别同志不但不承认这种思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从党委“一元化”领导到以“党政分开”为重点内容的转变,使得党的领导体制得到改善,党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作出了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政治体制改革与党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党的建设的许多内容,如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建设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党的建设。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所说:“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将为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党政分开,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故意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民主对立起来,认为“有了党的领导,就难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应取消党的领导”,还说“民主不是从上到下给予的,是自己争取的”,以此来蛊惑人心,煽动青年学生搞什么“大民主”,妄图达到否定党的领导的目的。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否相矛盾呢?回答是否定的。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学习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近20年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善党的领导、完善民主集中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干部制度、整顿机构、下放权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已经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对...  相似文献   

20.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本着这一精神,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刍议如下: 一、十七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了重要的论述,全党全国也有共识。“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总之,今天我国的繁荣发展,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们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不能否认的。苏联东欧,同样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他们的后果却是党和国家的瓦解,社会的动乱,经济大滑坡。以苏联东欧经验教训为参照,可以清楚看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码有以下四条经验应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