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办报纸,写报道,当记者,最难的事莫过于开展舆论监督,批评报道被误认“抹黑”、“添乱”、“制造不安定”,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然而,舆论监督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办好报纸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舆论监督同样可以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媒体的风采和威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党报研究》2005,(2):47-47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中央综治委委员王胜俊近日表示,政法机关对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要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是善意的、有利于改进工作的批评报道,都要虚心接受,敢于承担责任。全国政法综治宣传工作会议日前在广西南宁召开。王胜俊指出,要很好地完成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地市报由于地处中、省媒体的终端,论人力没有中省媒体强大,论设备没有中省媒体的精良,论采访手段没有中省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每天晚上7:50打开电视看看锦州新闻综合频道"新视点"里的"舆情聚焦"栏目,听听当地热点新闻剖析,已经成为锦州市民王大爷的习惯。"这个栏目挺好,它敢说当官的不办事儿,敢说乱用公车、乱补课啥的,还说办房证难问题,都是俺们老百姓关心的、听着解渴的问题。够劲儿。"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战斗性最明显、最集中的体现。运用舆论监督、干预社会生活,开展新闻批评,揭露和抨击不良社会现象,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负面报道”的概念,如今与日俱盛,并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报道”的说法。但凡揭露社会阴暗面、与舆论监督相关的批评报道都被人称为“负面报道”,甚至于只要某领导心里觉得不舒服的报道,就斥之为“负面报道”。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概念,恰恰给新闻实践带来诸多的问题,有些人借机报喜不报忧,逃避社会责任和舆论的监督。那些腐败官员为保护既得利益和掩盖龌龊行为,便假借“维护稳定”、“坚持正面宣传”和“控制负面报道”之名,打压批评报道。其实,任何报道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我们习惯说的“正面报道”。哪怕是宣传好的典型,任意拔高的后果可能也适得其反。而所谓“负面”的“天灾人祸”的报道处理得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正面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主义的阻挠、权力干预以及新闻体制存在缺陷.因此,新闻监督需要立法,以给舆论监督提供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正在成为推动“善政”的工具 【采访原声】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我们在省政府工作规则和行政问责办法中,把接受媒体监督作为重要条款确定下来,把政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制度化,是我们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宪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也是媒体尤其是党报增强权威性,鞭挞假恶丑,伸张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各级党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并且把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呢?实践告诉我们:准、狠、稳,是舆论监  相似文献   

10.
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神圣职责和任务,也是党报增强权威和战斗性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对于克服消极思想,反对不良倾向和纠正错误做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运用不好,则会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家办报的韬略,积极主动地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又要讲究策略和宣传艺术,做到适时、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对改革十分支持和拥护,但是一旦改革要触动自己既得利益的时候,又表示出不情愿、不支持,甚至极力反对。有人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之于媒体,与传播功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之一。纸媒在所有传播手段中,发端最早,渊源最久,历史最长。虽然纸媒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电子革命和信息革命已降,先后受到广播、电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党报研究》2004,(3):42-43
与中央级媒体及城市生活报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党报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畏难情绪大、监督声音弱、社会效果差,地市党报普遍认为自身处于“难监督、监督难”的窘境。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外因,亦有内因。外因来自社会环境、领导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而言,“情绪”有时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把握、对舆论导向的正确把关,这是十分有害的。但另一方面,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没有“情绪”,也不是件好事,因为长期接触“负面”问题,有可能将记者本应有的“热情”之心,“磨”得“冷冰冰”,从而对侵犯人民权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漠然处之。  相似文献   

15.
张瑛 《共产党人》2010,(23):52-54
有一项工作,做得好,可以"誉满天下",做得不好,可能"谤满天下",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伴随着传媒的产生,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戴松 《新湘评论》2003,(9):29-29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舆论监督都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的报道播出后.如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任何涟漪:有的报道虽引起强烈反响,却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的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执政党党内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甚至丑恶现象,如制假贩假、卖淫嫖娼、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民主行政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公民参与方式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应该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传统形式下,公民参与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其现实参与性的不足。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形式下公民参与的不足,赋予公民参与的新方式。然而网络不是十全十美的,中国当下也存在着网络参与的一些问题。从公民参与的传统方式出发,进行了剖析,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这一新的参与方式,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提出了一些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姬建民 《党课》2014,(19):106-108
打从“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庸俗政客之风流行开来,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日渐式微。吹吹拍拍、自我标榜盛行,谔谔之士稀缺,从团结愿望出发的批评意见更为罕见,甚至就迮一些贪官忏悔时也说“假如当时有人提点一下、敲敲警钟,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