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目前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领域一部最重要的国际统一实体法。到目前为止,共有76个国家成为了CISG的缔约国,而且公约缔约国所占的贸易份额也已经超过了世界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虽然《公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但《公约》在适用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公约》作为国际条约,其管辖的是国际经济法领域内的国际货物销售,而在该领域内各缔约国都有其各自的国内法规定,《公约》的适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各缔约国的国内法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原先由国内法规定的事项划归公约管辖。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不少缔约国的法院会直接适用国内法对国际货物贸易纠纷作出裁判,而不考虑《公约》的适用。此外《公约》第一条(1)(b)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第一条(1)(b)与地九十五条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给《公约》的适用造成了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资产追回制度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反腐败公约》)为资产追回共同条款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框架,在规定缔约国资产追回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缔约国更多的法律途径选择。我国是《反腐败公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则的性质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定了国家主权有限豁免的内容和标准。《公约》有关有限豁免主义的规则是国际条约法规范,尚不能构成国际习惯法规范。但《公约》的通过与日后的生效,将促使有限豁免主义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公约》规则在我国不应得到直接适用。我国应制定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法律,一方面将《公约》规则转化为国内法并在缔约国之间适用,另一方面对非缔约国(也包括对《公约》提出保留的缔约国)继续实行对等原则。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应以《公约》规则来解释国内法,从而使国内法与《公约》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国际合作反腐败日益重要。而引渡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公约》第44条对其有关制度作了详细规定,为缔约国之间引渡腐败罪犯提供了规范,但就其规定而言,不难发现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着重在介绍《公约》中引渡制度的规定,同时提出其在引渡制度中仍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对我国反腐败事业的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27日,我国通过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对缔约国来说,加入国际条约必然产生其国内法与所签条约对接的国际义务。本文结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就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衔接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实施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晓青 《法学研究》2000,(2):102-113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实施机制的基础是条约义务。从国际层面上讲 ,实施机制的目的是监督《公约》在缔约国的执行 ;从国内层面上讲 ,缔约国应采取立法、司法等措施履行《公约》。这就要求缔约国在“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之下 ,解决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 ,即在宪法中给条约以适当地位 ,以便于条约 (包括《公约》)在国内的适用 ,而不论是直接或是间接适用。这样才能达到国际社会制定《公约》而国家批准或加入《公约》的目的 ,也才可能改变《公约》实施机制软弱乏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兼与我国损害赔偿制度比较杨琼珍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开始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缔约国生效。这意味着营业地位于我国的当事人与营业地位于其他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国...  相似文献   

8.
国际禁毒公约与我国禁毒刑事立法的发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毒品犯罪仍然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已于1989年9月批准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并据此颁行了《关于禁毒的决定》.由于国际禁毒公约对缔约国国内禁毒立法具有制约关系,因此,从国际禁毒公约的角度对我国禁毒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88年1月1日生效。我国在1986年12月交存了核准书,是该《公约》的第十个缔约国。除了我国声明的两项保留以外,《公约》已对我国生效。我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企业同营业地处于另一缔约国的公司、企业或个人之间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除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不适用《公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1):320-323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7年9月15日至26日在伦敦召开了(7/78防污公约》缔约国大会。59个缔约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16个非缔约国、中国香港和38个国际组织也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73/78防污公约》的1997年议定书和8个大会决议以及会议的最后文件。包括我国在内的所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不久,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应运而生。《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的意愿,成为规范和推动世界范围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指南。然而,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财物"比《公约》规定的贿赂"不正当好处"范围要窄得多,这种规定对我国严密刑事法网、顺利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以及践行条约义务,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于1950年通过并于1953年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所建立的人权保护制度是目前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中最为有效的。随后,公约缔约国又通过一系列议定书进一步扩充了公约所保护的人权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公约所建立的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到目前为止议定书已达11个,并且已全部生效。在此,笔者旨在对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及其对非洲的借鉴作用试作探讨。 一,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 根据《欧洲人权公约》,欧洲建立了两个人权保护执行机构,即欧洲人权委员会和欧洲人权法院,“以保证各缔约国在本公约中…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80年代,我国法学界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经济法理论的出现和经济法学科的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经济立法活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各种经济法规相继颁布。经济立法的实践给整个法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法研究应运而生,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十余年来,经济法学说纷杂,莫衷一是。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系出现的变化,如何认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性质和任务,如何建立经济法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成为困扰法学界、特别是经济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加强经济法各种  相似文献   

14.
尉宁 《法制与社会》2014,(13):156-157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仲裁作为国际民商事活动中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对解决民商事纠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的出现,使仲裁庭的裁决才能在执行地过法院的协助下在全球多数国家得到执行,可以说是"国际仲裁大厦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擎天玉柱",是"整个商法史上最为有效的国际立法"。我国自1986年加入该公约以来,严格遵守《纽约公约》的规定和我国在加入公约时作出的两项保留声明,按照公约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但由于我国商事仲裁体制起步晚,司法环境影响等各方面原因,我国在执行《纽约公约》中还是又诸多问题。本文以初学者眼光试看如上所说的问题,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李晓英 《行政与法》2006,(1):110-112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参加了《公约》的起草和谈判的全过程,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该《公约》。作为《公约》的缔约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公约》的内容,迎接《公约》给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所带来的挑战,为《公约》的实施及时做好必要的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16.
1968年11月,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道路和汽车交通问题会议上通过了《道路交通公约》,1993年9月和2006年3月对公约进行了修正。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正文包括总则、道路通行条件、准许汽车及拖车进入国际交通之条件、汽车驾驶人、准许白行车及轻便摩托车进入国际交通之条件、最后条款等六章五十六个条文,公约还附有7个附件。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确定的相关标准和规则为各国之间的交通便利奠定了基础,其开放性签署的规定,为各国加入该公约打开了方便之门。截至2007年2月1日,已有80个缔约国。  相似文献   

17.
崔晓静 《法学》2012,(7):83-92
2011年11月3日我国就加入《多边税收行政互助公约》签署了意向书,此举掀开了我国参与国际多边税收合作机制的新篇章。2010年欧洲委员会和经合组织为应对国际逃避税日益严重的现状,促进国际税收合作和保障纳税人利益,对《多边税收行政互助公约》进行了修订。公约修订议定书力求与国际认可的透明度和税收信息交换标准保持一致并开放给世界各国签署。修订后的公约促进了缔约国在信息交换、追缴协助和文书送达上的多边行政合作。批准公约会给我国带来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亟需完善国内法上的相关配套制度,为日后批准公约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在我国已走过了十年的道路。尽管有一些学者对该学科存在一些争论,但是,将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的观点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著名已故学者刘丁1984年出版的《国际经济法》为标志,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已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在该学科的研究中对于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国际法学中的地位问题论述不多,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透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公开、透明的司法体制是目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当前各国司法改革的共同目标。比如《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都对司法公开和司法透明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也不例外。在《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透明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以司法透明为主题召开了国际研讨会。据悉这在国际范围内还尚属首次。以下一组文章就是从此次研讨会上挑选的部分论文,以期能够反映出国内外法学界和司法实务工作者对此问题智识上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龚刃韧 《中外法学》2011,(6):1106-1120
传统国际法上存在的关于条约保留制度的"全体一致规则",经由国际法院1951年咨询意见、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被完全否定,从而确立了条约保留的效力由各缔约国分别判定的新制度。但人权条约的特殊性又使得条约保留制度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2002年中国法学界集体课题组《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书》所提出的对该《公约》第19条和第22条应提出符合中国法律的"解释性声明",无论从人权条约保留的性质和方式还是从该《公约》目的和宗旨之角度考虑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