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双双创历史新高转移输出规模与劳务收入创历史性新纪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2007年,全省农民工技能  相似文献   

2.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要把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带回经营者,输出打工者,返乡创业者",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巴中市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拓宽劳务开发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去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相似文献   

5.
董思文  王恒德 《共产党人》2005,(22):F0002-F0002,I0001
2005年海原县劳动就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面对严峻的旱情.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7.
于畅 《奋斗》2006,(11):51-52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推动劳务经济战略升级,深刻分析劳务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部署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升级的主要任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身为老工业基地.兼具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的重庆,面临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向外输出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沾益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宣传发动为先导,教育培圳为基础,转移输出为主旨,管理服务为保障,增收致富为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到河南工作之后,我到一些地方对这方面的情况作了调研,深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结构转化的过程。从产业结构变化看,表现为农业产值份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4,(11):1-1
劳务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步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济。它在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思想观念.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已经占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  相似文献   

13.
海东地区现有总人口154万,其中农村人口13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5%;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67.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1.2%。面对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实际,近年来,海东地区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力度,劳务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农村劳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仅湖南省临澧县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就达9.7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出省务工人数在6.2万以上,外出务工党员1311人。劳务产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同时也有些问题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实现"五个统筹,目的是要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省委书记孟建柱来我市视察时提出的"实现三个集中,推进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是当前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丰城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三个集中"上,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2003年该市GDP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是近八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2685元,比上年增长4.1%.力争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15元,突破3000元大关.  相似文献   

16.
再创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进行,使我省农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全省粮食总产量先后突破100亿公斤、150亿公斤和175亿公斤大关。粮食出口量、调出量、商品量和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我们有过辉煌,但也面临着困惑: 全国10大产粮县,吉林省就占了5个,而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吉林省竟是零! 高产穷乡、高产穷县、高产穷省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阴上午,跟乡人大董希滨同志和综治办的庞瑞香同志一起就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到部分村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群众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2003年我刚到董集工作时相比,各村发展劳务经济的渠道变得更富多元性,特色化了,外出务工的时间也开始向固定化和长期化转变。大户村、崔家村前几年是后进村,近三年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各打各的优势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务专业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带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1年,射洪县就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发试点县",2003年又被列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近年来,为进一步开拓劳务市场,县里千方百计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库三队伍",打造劳务品牌,坚持培训与输出相结合,实行订单培训,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全县培训城乡劳动力近5万人,其中订单培训万余人;向外输出劳动力18.5万人,劳务收入12亿多元,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资中是一个有人口132万的丘陵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4万,有农村劳动力6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万人.2004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65元.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该县狠抓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