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征海 《理论前沿》2008,(13):32-34
初始提名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至关重要。呼伦贝尔市以初始提名为核心,规范干部选任工作程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其制度体系,还有待于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们蕲春县以制度创新为抓手.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取得了娩著成效。 一是试行首提责任制:明确规定,个人向组织推荐提名下部人选,推荐者个人为首提责任人;单化党组织向上级推荐的干部人选.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为首提责任人,并要求写出署名推荐材料住此基础上,重点抓好“四审查”.即审查干部推荐的渠道、方式和程序;审查是否有领导口头推荐和私下打招呼的现象;审查是否有拉票贿推现象;审查是否做到了既重视民主推荐结果,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从而强化提名人的责任,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健全干部选任全程纪实机制。嘉鱼县被中组部确定为党政领导十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试点单位后,进一步规范了全程纪实工作。根据干部选任工作操作流程,以动议、推荐、考察、酝酿、决定、任职等6个环节36个具体项目为“纪实链条”,环环相扣,逐一记录。纪实对象由县委管理的科级干部扩大到县委组织部等有关职能单位管理的干部,纪实责任贯穿提名、考察、审核等各个环节。明确基层单位推荐提名责任,  相似文献   

4.
用什么样的制度与机制选用干部,选拔任用什么人来当领导干部,这是关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渭南市近年来在积极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提高干部选任质量;扎实推行"三推两考两票决"制度,规范干部选任程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干部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强创新初始提名制度,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制度,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细化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坚持干部培养锻炼制度,深化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有效改进干部"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证据是程序的灵魂 ,证据责任制度是诉讼法的核心内容。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和确立我国的证据责任制度 ,使之科学、规范、有效地运行 ,是完善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官员问责制是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澳门特区政府适应社会变革对政府责任的新诉求,于2009-2010年集中推出了与官员问责制相关的系列法律规范,从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类型以及问责程序、问责后果等方面构筑了官员问责制的基本法律框架,并体现出兼具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的混合型特征。作为一种新制度规范,要使官员问责制取得预想的法律效果,还需要配套与完善程序性与细则性规范,并改革为其提供前提条件的行政授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根义 《理论前沿》2008,(16):45-46
初始提名选用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今年来,临朐县积极探索党代表初始提名干部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这项制度的实施,是一次赋予党代表行使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的有益尝试,也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了修改,基本重塑了监视居住制度,但关于监视居住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的对策包括:建立与完善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督程序;建立与完善公检法机关快速审结机制;进一步规范监视居住和逮捕的转化程序;明确"居所"概念的内涵;确立错误监视居住的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刑事审判中的量刑不规范问题,我国展开了量刑规范化改革。量刑不规范与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粗糙有关。在当前的多种改革措施中,量刑程序改革有着相当重要的功能:以程序约束权利,用程序公正保证量刑公正;对公法的完善和公权的制约有系统化的功能;以较成功的实践实现了制度创新,探索了完善公法、约束公权、彰显公正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对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采取了“双轨并行”的制度模式,为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事实审与法律审在适用标准、适用规范和适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应在渐进改革的基调上,实行事实审和法律审的相对分离,规范法官的指引提示义务,并建立相关错案责任机制,以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回顾党内选举制度,它受马列主义的影响,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关系。随着我国民主发展,党内民主也正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坚持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坚持完善党内选举程序,建立健全党内选举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现行立法,治安案件证明制度存在以下诸多缺陷:审查与运用证据的主体不分立、权能非独立;证明责任"有责任、无后果";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证明体系要素不完整;证据审查制度和程序形同虚设,使证据审查流于形式。治安案件证明制度的完善思路包括:分立证据调查、审查和运用权能,重构证据审查程序;完善证明责任体系;明确证据审查运用规则。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提名制度包括预提名和提名程序。预提名程序涉及到预提名主体、预提名门槛和预提名人数等内容。在提名程序中,提名主体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人数以2至3名为宜。根据班扎夫权力指数,基于亲建制派思路,以"50%"的比例值来构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提名门槛为宜。  相似文献   

14.
初始提名选用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今年以来,临朐县积极探索党代表初始提名干部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这项制度的实施,是一次赋予党代表行使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的有益尝试,也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的创新实践。它进一步发挥了党代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作用,既体现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极大地推进了干部任用提名的民主化进程,受到了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军官学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在招生考试方面,他们重点关注考生的道德品质、自身条件、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采取社会化的考试,实施严格的提名推荐程序.美国军官学校在招生考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公开考察、任前公示、差额提名、投票表决等新方法;建立和强化干部实绩民意登记、用人失误追究、任用监督、考任分离等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发展党内民主首次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举措。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重要成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必须把握好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基本思路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目标和原则、统筹和重点以及执行和评估。着力点是:以落实党员"四权"为着力点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以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为着力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以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为着力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以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为着力点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为着力点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8.
责任追究作为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存在追责标准"缺失"、法律法规适用难、追责机构不中立、追责程序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界定侦查错误、明确责任划分标准、确立合理的责任认定标准,以此构建统一、明确的责任追究标准体系,实现主办侦查员的责任范围清晰、责任归属明确和责任认定公正。同时,也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的调查机构,确立调查与处理相分离的追责程序,以提高主办侦查员责任追究的科学性与公正性,避免被随意问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政党协商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参政党是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搭建政党协商的制度平台,推进政党协商,必须按照"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挖掘现有制度资源和开发新的制度平台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支撑体系相结合"的路径选择,健全完善政党协商运行机制,拓展政党协商形式,充实政党协商内容,规范政党协商程序。  相似文献   

20.
冤假错案的发生是程序法律的问题,而且绝大部分是同侦讯程序相关的。其原因在于,讯问规范模糊导致讯问无节制;法律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容易引发刑讯逼供;侦查讯问过程封闭化,无律师及检察人员等第三方介入进行相应监督,全程监控工作实施不到位;对因侦讯程序违法造成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制度几乎是空白。为此,应规定沉默权制度;强调侦讯过程的外部监督和第三方参与;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完善冤假错案内部控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