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野史大观》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沂嗜碑帖书画如命,平日却只字不提所好. 一日,有属吏探得冯之嗜好,特将一本宋拓名碑帖献上,冯志沂连眼都不睁,喝令退还.属吏不解,问:“何不启视之?”冯曰:“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原物不开封而还.封其物而冻己心,任你的“钓饵”味多香、色多艳.冯志沂不为“雅好”而失节,“封其心眼”拒名帖,可谓拒绝诱惑的高手.  相似文献   

2.
秦金俐 《法治纵横》2013,(17):55-57
“毒眼”绰号的由来 姚勇的眼睛,看来很平常,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就是明亮而已。可有些人很害怕,也有些人很敬佩。害怕的人说,姚勇有双“毒眼”,要躲着他走,一旦被他碰上,准没好事。敬佩的人说,姚勇的“毒眼”谁也学不来,是地道的绝活,真功夫。于是,“毒眼”就成了姚勇的绰号。  相似文献   

3.
陶卫华 《政府法制》2008,(19):38-39
“你不要相信那些小报的炒作,都是假的。”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副主任陈熙同对近期围绕他们的媒体报道大为光火。他嗓子有些发炎,声音嘶哑着说:“这是中央、国务院批示正面宣传的好东西,能把假冒伪劣全部消灭,是太伟大的一个工程。”  相似文献   

4.
曹广辉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后,深深感动了许多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的事迹,为何如此动人?不少人说,是曹广辉同志的“爱较真”打动了自己。曹广辉的确“爱较真”。他在专业技术上“较真”:不管对谁都用数据讲话,练就了一身“绝活”,成了“救火队员”;他在为民造福上“较真”:不论道路规划还是施工,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认准了“修路是为老百姓”的理儿;他在爱岗敬业上“较真”:“我是修路的”常挂在他嘴边,面对几十万元年薪的诱惑,他不为所动,始终不离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连给儿子起名都与“路”有关;他在清正廉洁上…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28日,是北京保安冯志飞 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日子。冯志 飞是在昆玉河救人时不幸溺水身亡的, 可意想不到的是,获救女孩惟恐自己受 到牵连,竟然昧着良心说,“谁让他救我 了?”然而,正义不容践踏!为了让冯志 飞老父亲凉透的心暖过来,以告慰英雄 的亡灵,100名保安上演了一场空前绝后 的爱心绝唱:他们齐刷刷地跪在了老人 面前,“以后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我们给 您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6.
“还是没能抵御住金钱的诱惑” 由于权力集中、缺乏监督,曾经的“致富带头人”渐渐蜕变成了贪污腐败分子 身穿灰蓝色囚服的黄梅生,上衣胸前带着编号,他身材微胖,头发有些花白. 在安徽省潜川监狱内,记者见到了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花园社区原居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黄梅生.和记者握手时,他有些迟疑,轻轻一握便立即抽回,忙不迭地说“俺手脏,手脏.”  相似文献   

7.
于永军 《检察风云》2014,(18):28-28
唐人笔记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县令非常渴望当一名清官,无奈天生有一双馋眼和一颗贪心,见了“黄白物”就眼馋心痒,总是把持不住,纵有良好愿望,终究还是一个贪官。因而,每每受到良心谴责,感觉痛苦极了,便跑到阎罗殿诉苦。阎王爷说,你果真想当清官也好办,只要能够忍得住煎熬,将贪心洗净、馋眼换掉就成。县令表示愿意。于是,阎王爷便命“鬼医”替他洗了心、换了眼。果然,这个县令后来真的改邪归正,成了一名清官。  相似文献   

8.
取款机吐钱的事,张青(化名)说自己听说过,但当他自己碰上这样的事,面对“唰唰”往外吐的钞票,他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相似文献   

9.
“太缺德了.” 前几天,北京气温持续走高,说话者范国庆的语气更加“火爆”. 这样的怒火来自一封邀请函,邀请对象是范国庆的父亲范明义.“鉴于您在书画篆刻领域的深厚造诣,特邀您成为××文化协会委员”,正是这样的“邀请”,让范家已经“鸡飞狗跳”了将近半个月. “我爸都快九十岁了,书画篆刻是他退休后最大的爱好.为了让老人圆梦,八十大寿的时候,我们自费10万元给他出版了一部书画集,现在面对这样的‘邀请’,老人就信了.第一步邀请入会,第二步就会向你要钱了.”范国庆一脸愤慨地说,“早就曝光过了”.  相似文献   

10.
“侥幸”二字好写易认,通俗易懂,汉字字典解释为: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据反贪一线的调查分析表明,大凡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之人,都心存“侥幸”心理.自以为“做事”隐蔽,手段高明,天衣无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孰不知天有眼、地有耳,无数铁的事实证明:“侥幸”是魔鬼.原河南省鹤壁市市长朱振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给河南省委和检察机关写下了一封长达万言的——迟到的忏悔:为人和做官,我首先没有做好人.当然,我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领导干部,在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后,悔恨地说:“是权力害了我,是金钱害了我,是女色害了我,真是后悔莫及啊!”分析他的忏悔之言,究竞是什么害了他?首先是权力,如果没有权力,他就得不到金钱和女色.说到底,是他滥用权力,才违反党纪国法,才丢掉党籍、丢掉官职,身陷囹圄的.在有些人看来,权力这东西的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6):41-41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首次公布多封贪官“忏悔书”和“家书”。其中,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原副镇长郭锐燎的狱中忏悔书十分抢人眼球,他写道:“我2006年被双规后,时常暗自流泪,眼膜充血,现在眼睛几乎已经盲了,左眼已经看不见东西。”“贪污的钱哪怕是一分钱,都会让你吃不好、睡不香,我真的好后悔……”字字句句,可谓“情深意切”。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笑话,从前有个厨子心很贪,每回帮人家做菜总要偷块肉回家。这天他在自己家里切肉,又偷了一块肉藏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骂他说:“这是自己家里的肉,你为何也要偷?”他“哦”了一声,笑着说:“我偷惯了。”这则笑话,颇耐人寻味。在厨子的眼里,只有肉...  相似文献   

14.
教训     
看到、听到的两件事,使我想到“教训”两字。 一件是1997年3月,鹤壁市原市长朱振江被判刑12年,这位农民的儿子为何会成为罪犯呢?他与记者的对话给人启发:“记者:你认为自己从当年跨进市长办公室到现在跨进这座监狱,是什么东西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命运变化?朱:金钱。记者:你缺钱吗?朱:我不缺钱。记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你这样做?朱:就是挡不住。记者:这个挡不住的东西是一种诱惑吗?朱:是一种诱惑。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确感到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说实在的太沉重了,我至死都不会忘记它。” 另外一件是,一位曾在机关…  相似文献   

15.
整整两天,他瘫了般地躺在床上,眼前不断晃动着公判庭上那令他揪心,使他感到窝囊透顶的一幕。前天下午,他刚宣布休庭。一个烫了“狮子头”样发型的妇女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嚷嚷法院有人(他知道说的他)接受贿赂,包庇被告人,并且把受贿的时间、地点、收了多少东西说得有鼻子有眼。他面对着唾沫横飞的“狮子头”,面对着来刑庭检查工作的新院长,  相似文献   

16.
心中有主     
元代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许衡。一年夏天,他与众人一同行路,就在大家走得又热又渴时,正巧路边有一片梨树。大家一哄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梨吃,这梨树无主啊!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该乱拿,现在世道混乱梨树无主,但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许衡生逢乱世,面对“无主”之财,仍能自律甚严,毫不心动,这种面对诱惑,心中有主之举,很值得为官者学习。心中有主,就是为人处事要有主见、有原则、有底线,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心中有主见,在诱惑面前,才能方寸不乱,行有节制;心中无主见,…  相似文献   

17.
茅屋三间,半藏农具半藏书;几薄田亩,一望春风一望雨。这是后人为颂扬清代廉吏王尔烈而作的一副对联。王尔烈是关东辽阳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当时,铜山设有朝廷御制铜锭的铸…  相似文献   

18.
时下,后门难堵,歪风难刹,关系网难破,据说其原因大多为“人情难却”。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上司的条子,亲友的面子,礼物的单子,其情也真够难却的。然而,并不是说人情决非不可却,关键在于一要坚持原则敢于“却”,二要讲究方法善于“却”。这里,不妨列举几种善于却情方面的古例。 其一为以理却情。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初践帝位,在定勋臣爵邑时,一些老部属埋怨之词颇多,意思是没有给他们加官晋爵,其中就包括他的叔父李神通。要说“难却”,这人情也真够这位登基不久的太宗对付的。但李世民毕竟不失为“英明之主”,他对群臣说:“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故设官分  相似文献   

19.
某单位有位老兄,被人唤作“二百五”。何谓“二百五”?请看两例:有一次听领导作廉政报告,老兄竟当场提问:“你有没有贪污受贿行为?”弄得领导措手不及,面红耳赤,好半天才说出“没有”两个字。还有一次领导在会上批评老兄动不动就“越级”反映“不实”情况,会后,这位老兄径直找到那位领导说:“你可以批评我,我也有批评你的权利。”而后历数几件事,最后还是几个同事硬把他拉走  相似文献   

20.
儿子被人打死,作为母亲,内心的悲恸足以淹没她的理智,面对打死儿子的凶手,她会怀着一种怎样刻骨的仇恨去审视他?2002年6月4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当仇恨被博大的母爱取代后,一幕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的“认子”场景出现了:凶手“卟通”一声跪倒在被害人母亲跟前,连磕两个响头,然后泣不成声地说:“妈,今后我就是你的亲儿!”母亲浑身颤抖,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孩子,起来吧,妈原谅你了,今后你也有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