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袁浩 《当代广西》2010,(12):22-22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问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句,但还未抓住要领,因而在邺下有句谚语说,博士要买一头驴,契约写了三张纸,其中还没有“驴”字。后人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3.
华芳 《今日上海》2010,(2):43-43
“老师,我就喜欢您的字,今年给我写个带‘虎’字的春联吧。” “我去帮您拿墨汁,下一幅您可得帮我写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5.
春联闲话     
华易 《今日海南》2006,(1):47-47
春联亦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因是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以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6.
一个小创意     
朋友买来纸墨笔砚,要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相似文献   

7.
倪安和 《现代领导》2004,(11):13-13
与人谈话、交流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做报告,切戒出现“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的现象。它的出典大概是这样的:晋朝有一博士,是个熟读五经的官员,他要卖掉一匹驴子,就起草了一份卖驴的契约。本来很简短就能说明的,他偏偏洋洋洒洒,一写就写满三张纸,可却连个驴字都没有提到。天哪,这样的契约谁有耐心来读完它呢?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12日晚10点09分,蜚声国际数学界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华罗庚教授实践了他生前多次表示过的意愿: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不仅是位著名的数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言志,写下了许多铿锵有力的诗篇。笔者收集整理了报刊书籍上引用的华老诗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1962年春节前夕,华老拟好了一副对联,请在他身边工作的应以明书写后贴在他家大门上。这副对联连横批共7个字。上联为:“敢、干、赶“;下联为“严、研、验“,横批是个“党“字。春联受到和华老同住一楼的范文澜的称赞。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真可谓是他“意真、品贵、神远而含藏不尽“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早在60年代,毛泽东曾在复信华罗庚时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这同华罗庚心目中的“党“字是一个含义。他曾写  相似文献   

9.
香港大学著名教授、同学大师饶宗颐,被海内外文化界人士视为与季羡林齐名,有“北季南饶”之称。1984年春节,饶老应约给香港一家中文刊物写了副春联:“岁月随人好,山河照眼明”,不仅寓意很好,字也写得好。洒金纸的春联随刊物寄送读者,人见人爱,争相传诵。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6,(3):41-41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他属下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为此,施瓦布换了好几任厂长也不奏效,于是他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他来到工厂的厂长办公室问此事,要求厂长领他到厂里看看。来到工厂厂地时,正值白班工人要下班,夜班工人即将接班,施瓦布问一个白班工人:“你们今天一共炼了几炉钢?”工人回答:“6炉。”施瓦布默默地拿起一支粉笔,在一块小黑板上写了一个“6”字,再巡视了一下工厂就回去了。夜班工人上班了,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6”字,十分好奇,忙问门卫是什么意思。“施瓦布今天来这里,”门卫说,“他问白班工人炼了多…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是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问其原因,老先生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以后还有机会,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就会感觉机会的珍贵,有一种很正式的心态,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所以字也就能够写好。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12.
巧对张之洞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由国外归来,途经武昌,想见一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走到总督府前,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门官将名片呈给张之洞,张看了很不高兴,问“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之洞便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交门官退回。孙中山一看写的是:“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微微一笑,也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  相似文献   

13.
近来,书店门窗上到处可见所谓“下霸”的)“告。进店一看,原来是集几张塑纸模压的硬笔小字贴的小册产。何以称“霸”?其实,连编印拜自己也由相矛盾地同时又出版了“字工”、“魔具”等同样的小册子。本来,这只是些类似过去儿童用来“描红”的字贴活页,更坏的是它把丁划部压成凹沟,小孩子不用操心笔划的横平竖直及汉字的独特结构,只要顺沟画道,就能达到自欺欺人的所谓“速见成效”。乍看写字进步很快,实际上一离模压纸,仍然不会写字。这种欺骗性的字贴,又起了个不伦不类的怪名,招摇过市,会给当今社会文化和少儿心理带来多么不…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名字的由来 爱国将领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家境贫寒,11岁时失学,随父亲在保定练军营盘自修。他父亲想替他补上兵额,领一份“恩饷”以补助家用。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玉祥”三字。从此,这个名字就正式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小幽默市长题字李市长被邀请来参加全市书法比赛开幕式的剪彩仪式,他在签到簿上洋洋洒洒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市书法协会主席见了,啧啧赞叹:“市长的字真是太漂亮了,请您也题几个字,为书法大赛增增光。”在场的人都随声附和,并立即拿过纸和笔。“写点什么呢?”“写...  相似文献   

16.
韩颖龙 《今日浙江》2008,(24):62-62
明代秦和典史(相当于现在检察官)曹鼐在一次抓捕盗贼时,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远,夜宿在一座寺庙时,女贼千方百计以色相来引诱他,他看看也很心动,当他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就以片纸写上“曹鼐不可”4个大字贴在墙上提醒自己,转念一想,这荒郊野外谁能知晓,  相似文献   

17.
对联这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由文人学士的狭小范围普及、推广到民间,是与两次农民起义领袖们的提倡有关的。 “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首创的。《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他还“微行出观”,检查命令的执行情况。据说他走到一条偏僻小巷,发现有一家门上还是个空白,便问何敢违抗圣旨。当得知主人是阉猪的,外出才回,还未请到人写时,他便亲笔给题了“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书画家,但不是学院派出身。他是民警队伍里的画家。这个书画家就是陈孟豪。出生于1952年的他,走上书画之路,可以说是“祖传”。外祖父是私塾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其母亦是教师,也秉承了父亲的写字天赋,亦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孟豪读书前就喜好在纸上涂鸦,读书时老师对其字赞不绝口,素有“写字大王”之称。小学六年级正当孟豪书画搞得红红火火之际,“文革”开始了。学生们都放羊似的回家不读书了,于是整天玩打弹子、捉蟋蟀、刮香烟牌子、顶橄榄核子等,从早玩到黑,不亦乐乎!曾当教师的母亲见儿子如此浪…  相似文献   

19.
听说一位颇有权势的人给某单位题字,把一个常用的字写错了。当时他也有点疑惑,问周围陪同的人,个个都说“不错,可以这样写”。其实,他们都发现他写错了,但谁也不敢说出来。这样,这个错字就堂而皇之地被装饰  相似文献   

20.
写遍芭蕉乐羊断织董宣强项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初学书法时,常常因家贫买不起纸而苦恼。一天,他到岳麓山游玩,看到山坡上种着许多芭蕉,便想用又宽又大的芭蕉叶练字。可是岳麓山离他住的寺院太远,背上一筐芭蕉叶,不到一个晚上就用完了。于是,怀素便在寺院前开了一片地,种了一万多株芭蕉。到了采摘的时候,他一筐又一筐地收着、用着,屋里屋外全部堆满了写了字的芭蕉叶。不到三个月,一万多株芭蕉的叶子全给怀素采光用完了。勤学苦练,使他终成一代名书法家。河南乐羊子到远方寻找老师学习,但一年后就回家了。他的妻子问他回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