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戴庆厦  田静 《思想战线》2003,29(5):129-133
研究濒危语言的活力,有助于认识濒危语言的共时特点及历史演变规律,有利于对其演变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活力处于逐渐衰退之中,濒临消亡。仙仁乡保留了土家语衰退不同阶段的立体层次,从平面上反映了土家语走向濒危的历史轨迹。濒危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本体状态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陈颖 《八桂侨刊》2014,(4):30-37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美国纽约地区华人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用语选择及语言认同的差异,并且借由此共时语言状况来推测华人社区不同语言(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数据表明:纽约华人的主要家庭语言正逐渐被汉语标准语和英语所取代,而随着代际的增长,纽约华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被"美国化"的程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发展演变受到语言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双重作用。在中国语境中,民生概念的历史发展,既遵循概念发展的规律,也反映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从历史角度来看,民生概念的发展史大致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束四个阶段,亦即词汇化阶段、概念化阶段、概念群化阶段和完结阶段。其中,民生的词汇化与概念化两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当前,"民生"正处于概念群化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民生概念的黄金生长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攻坚期。在概念群化未来完成后,民生概念将开始走向终结,而这也就预示着中国社会开始迈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董蕾 《青年论坛》2006,(4):150-152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反映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就是相关行业词汇的系统性、规模性的出现,其内容涉及到商品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形式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特定阶段的风貌。这些在《喻世明言》的经济词汇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樊莹莹 《求索》2012,(10):136-138
敦煌话本是敦煌变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在其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好语词源流及演变之考察,对于敦煌学的研究极具价值。本文以"汎澄"一词为考据,分析得出"汎澄"当作"汎腾";"汎腾"为同义词连用,都具有"向上翻起、腾起"之义,可释义为"翻腾";在"水向上翻滚"这个意义上,"翻腾"一词经历了"汎滕"—"汎腾"的演变过程。此个案之探究,不仅从共时平面分析了该词之意,而且还从历时角度理清了该词之演变,这种方法对把敦煌变文词汇放到汉语词汇发展史上作动态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吕文平 《前沿》2006,24(6):221-223
“语言价值”(lingu istic value)理论是索绪尔语言研究的核心,也是其创立共时语言学时提出并竭力阐释的理论,成为后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从语言符号的能指、所指和符号整体来考察语言符号的价值,我们可以得出:语言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来自语言系统内部关系的差别和对立。  相似文献   

7.
“不如”的语法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主要考察"不如"这一词汇单位演变为语法单位的历史进程,对其语法化的原因、机制、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贾真 《传承》2011,(26):30-33,3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他们不同的著作所展现出其对交往问题研究的步步深入,尤其是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考察这一过程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贾真 《传承》2011,(10):30-33,3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他们不同的著作所展现出其对交往问题研究的步步深入,尤其是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考察这一过程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汉字直接表义说"把汉字看作不通过语言而可以直接表义的文字,是一种错误的言文关系观。这种言文关系观的错误不仅表现在它误解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途径,认为文字只有表现语音才是表现语言的,而且它忽略了汉字书写与阅读过程中脱落的有声语言环节,还错误地把汉字的构形理据与超越时空的特点作为汉字直接表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也毫不例外受到其深刻影响。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媒体的影响力不容置疑。本文通过对语言实际生活的考察,从媒体对语言规范、词汇发展变化和语言流行趋势的影响三方面对媒体的语言影响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利用社会学的知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用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家属"词义的演化.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家属"词义既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又因其不断的运动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丽 《求索》2007,(12):192-193
媒体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也毫不例外受到其深刻影响。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媒体的影响力不容置疑。本文通过对语言实际生活的考察,从媒体对语言规范、词汇发展变化和语言流行趋势的影响三方面对媒体的语言影响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出现在政治文献当中。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翻译必须反映语言的这种变化。如何使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能"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在这些文献的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时要注意译文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透射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产生新含义的词汇的不妥译法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使命担当,完成阶段使命的政党职能亦有所区别。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而言,认清使命、履行职能,既是时代召唤,也是现实要求。70年来,各民主党派的性质随历史变迁,经历了一个认知认定的演进过程,从友党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定位逐渐清晰明朗,地位逐渐凸显加强,职能也随之发展完善,承担起特定历史和不同时代的政党使命。参政党70年使命变迁与职能嬗变充分表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使命担当和职能定位,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既有其一定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规定性逻辑,也有其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姜黎黎  方一新 《求索》2014,(3):130-134
以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中“雇”、“佣”、“赁”、“僦”、“假”、“借”等6个动词为考察对象,选取14部典籍作为中古时期的代表文献,从共时角度描写和分析这些词语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适当补充同时期其他文献中的用例,进而探求各个动词词义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揭示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词源理据是词汇理据的一种,它从历时的角度观察词义的来源、解释词的形态和意义的演变。天体词汇这一特定的词汇群有着相似或相关的词源理据,即它们的词源理据多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相关。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人类对天体的认知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自身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应当说,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变化,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了藏族文化的勃勃生机,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使它走到了人类社会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的音义理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问题是一个较为原始的语言哲学问题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诠释。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从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理据的类型以及研究语言符号理据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掺杂一定人为因素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原则并不有悖于任意性原则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并存 ,是互为条件 ,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0.
李天福 《求索》2008,(8):174-177
新历史主义小说企图让历史回归历史自身,表现出颠覆、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但在后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戏说和整体虚构历史的倾向,其重新阐释历史的目的也逐渐沦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过程,解构由策略变为了目的,陷入到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的悖论之中。从重审历史到重塑历史再到历史的陷落,构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化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