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合理分工是实行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延伸优势产业链,加快产业的集聚与联合,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是推进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传言  肖峋 《人民论坛》2015,(5):217-219
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产业集群理论与中心外围理论出发,分析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体化经济收敛,促进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冉燕 《人民论坛》2014,(8):98-100
我国提出按照新型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文章基于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关系混乱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提出了政府主导、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统筹规划、生态联保、产业聚集与优化是我国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均民 《当代广西》2006,(18):34-35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近几年来,广西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具有广西区域优势产业如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大区域经济的优势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区初步形成糖业基地、汽车工业、林纸化工、铝、电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但从总体看,我区产业集群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旭 《理论月刊》2004,(12):72-75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竞争、内生增长、创新、市场优势、扩张优势等。要提高湖北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应当从产业集群抓起,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强化产业集聚的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加速了农工复合型产业的发育与成长。该文指出大力构筑与发展跨行业、集约化与多元化经营的农工复合型企业集群,可以利用现代工业驱动农业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缓解“三农”问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可以加速构筑以现代生物产业为重点的战略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维持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初级行动团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集群成长具有持续的影响。产业集群成长分为产生、发展、成熟、衰退以及衰亡或复苏(转型)阶段。在产生阶段,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群体创业意识是集群萌芽的开端;在发展阶段,企业家通过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集群持续成长;在成熟阶段,诚信精神和相互信任又维系着集群网络的稳定;进入衰退阶段,集群会面临企业家创新精神僵化的危险,只有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复苏才能有效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在集群成长的各个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集群成长。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律缺失.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演进过程,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约束机制的过程.区域深度一体化的本质在于区域制度一体化,需要创新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环境,构建科学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具有一定权威、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多层级组织架构来承担.  相似文献   

9.
邹迎九 《前沿》2010,(18):60-65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组织、学习创新和社会资本等优势。针对当前广西传媒产业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采取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整合资源、做大龙头、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快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促进传媒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和实行产业品牌战略等策略,将有助于广西传媒产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集群。它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环;优选产业项目,整合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吸收外部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美化集群环境,呈现绿色、愉悦、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观。它具有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生态企业集团化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集群要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集群化基础上实行集群生态化改造;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寻求有利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但我国现行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制度障碍,却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导向和机制,必须消除现行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障碍,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纲要》中珠三角一体化的本质性特点,一是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二是将加速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三是具有全面的整体效应。为此,消除地区间利益差异对区域非协调发展十分重要,这需要通过区域一体化来实现,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促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一体化,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求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优化民本制度创新的环境,提升农村的地位、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群治理可以看作是一个有关集群剩余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集群成员间关系、互动是在一定规则框架内进行的,协同创新效应与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将产业集群治理落脚到治理逻辑之上,也决定了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治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易明 《理论月刊》2010,(8):166-169
集群治理可以看做是一个有关集群剩余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集群成员间关系、互动是在一定规则框架内进行的,协同创新效应与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将产业集群治理落脚到治理逻辑之上,也决定了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治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以指导,更新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二是制定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以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重心,推进各项体制机制一体化;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方岩 《前沿》2011,(22):79-82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已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法律发挥了重要的工具作用,法律统一也成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欧盟独特的法律制度设计是法律统一化进行的助推器。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社会和政治一体化的更深层面之后,欧盟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创新和作用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聚集不断扩展,聚集了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区域经济综合体.其经济聚集的机理在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脉优势和市场体制优势等,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局面.但随着经济的聚集,环境资源问题凸显,经济转型的困难和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进程,推进珠江三角洲经济聚集效应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9.
在危和机同生并存的大变局时代,长三角正日益成为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作为新时代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双轮""两翼",一体化与高质量不可偏废,是塑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领。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基本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多维特征,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产业实力、绿色发展、普惠共赢、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协同并进。长三角应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从要素、政策供给端发力,落实培育核心增长极、打造产业集群、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普惠共赢、激发创新潜能、扩大对外开放等战略构想,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2)
<正>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有效衔接,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驱动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新集群作为集聚多种创新要素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有效整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创造、转化和推广。培育壮大创新集群,有助于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体现科技创新效果,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集群是江苏实现科研与产业有效衔接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