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舍早期小说的文化观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舍早期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解析,指出老舍是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介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老舍的这种文化观照的视角实质上是一种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既有批判、又融合着认同的文化温和主义,而这种态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大家,他坚持现实主义写作立场,在作品中观照市民社会,塑造了一系列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对国民性问题的思索上,他采用了文化批判的视角,通过塑造大量的典型人物和自己特有的写作手法,去展现自己对国民性的理解和对国民性重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电视传播从精英启蒙向平民化转型,电视传播具有了明显的平民化取向。平民化取向与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潮、经济转轨和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有关,在传播实践中平民化取向也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4.
1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考察其人格,当然最直接的方式是从他的文本载体入手,挖掘其创作个性。但仅解读作品,尚不能挖掘其人格形成的心理基础,也不能全面观照其立身处世的全面风采。因为老舍一生的思想历程和文学道路是在复杂的社会条件和诸多个人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形成的。所以,我们拟从老舍的出身经历、为人处世及创作个性等方面入手,给予比较客观的评析。老舍生于北平,长于北平,最初的求学与工作,都没有离开北平,所以作为母体文化,耳濡目染,北平这座文化古城早已以一种历史沉淀的方式浸入了老舍的灵魂深处。又因为北平是一座最讲礼议,最重…  相似文献   

5.
汤伟丽 《求索》2008,(2):124-126
科学主义是胡适思想体系及文化实践的哲学基础。启蒙是胡适科学主义思想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因。以科学方法或日科学精神的布道式宣讲来达到学术与启蒙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是胡适思想文化实践的重要特征。胡适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具有同时完成思想革命和学术革命的价值意义。但胡适以启蒙为主导的学术追求又有着内在冲突与局限,现实、功利的启蒙追求不仅阻碍并干预了其独立、客观的学术探索,有时甚至会使其述学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毕耕  马岚 《学习与实践》2015,(3):129-134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新青年》作为宣传平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思想启蒙、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的启蒙思想一直都认为是民主与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探讨青年文化、东西文明、反孔非儒、文学革命、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旨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辩论、批判,宣传启蒙思想及民主、科学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启蒙主题,呈现出"多元变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柳媛  钟明华 《求索》2007,(7):215-217
面对任重道远的启蒙之路,我们需要从传统中去寻找启蒙的文化资源。明末清初的新异思想以批判宋明理学极力维护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伦理纲常为其重要使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近代民主意识;李贽的思想反对礼教束缚,充满了对平等、自由和对个性的尊重;戴震系统揭露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杀人本质。明末清初反封建专制和礼教的“自我批判”思想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古代封建文化的范畴,是近代启蒙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联秀 《传承》2014,(3):138-139
车夫、巡警是老舍小说中主要的城市贫民形象。老舍是城市贫民出身,他贫苦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周围的城市贫民生活的切身感受是他创作这两类城市贫民形象的生活原型。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生活原型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典型形象,这是老舍创造艺术典型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郭刚 《理论月刊》2006,4(3):69-71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在居日期间对西学的传播中形成的,其中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说是他启蒙国人的主要思想工具。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也逐渐成熟,《新民说》就是最为显著的标志。与西方英、法、德等国的“单线式”启蒙运动不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则是双重性的。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视角来观照汤显祖的美学思想。晚明是中国社会由中古向近代转变的中介,汤显祖与启蒙思潮的理论代表李贽相推引,提出了以"情"为核心的美学观。汤显祖的美学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又有较强的个人风格:以情趣为内核的美的本质论、以情梦为关纽的艺术创作论、以情奇为美的艺术特色论、以情教为中心的审美价值论。虽然汤显祖的美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背离和突破,但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儒家美学的樊篱。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代表作《四世同堂》,以祁家为主线、八年抗战为背景,由此展开小羊圈胡同中各家的故事。对老舍笔下小人物形象的精神特征进行解剖分析,归纳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分析构成此性格的原因;老舍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解放思想两个方面对其塑造的小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从而探究大时代背景下国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田中阳 《求索》2008,(1):159-162
在1927至1949年,在国统区,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进步报刊民主话语的政治诉求只能得到有限的表述,但民主的声音从未断过;而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报刊民主话语的政治诉求,则与现实一致,是对现实的指导,也是对现实的总结。国统区报刊民主话语的思想启蒙诉求主要在进行救亡思想的传播,救亡成为时代的第一主题,也成为当时报刊话语的第一主题,同时承续着五四思想文化启蒙的传统;而根据地和解放区报刊话语的思想启蒙诉求主要是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和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的启蒙,继承五四反对封建主义、倡导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思想的启蒙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观照,在实践发展与思想演进的双重进程中实现了对文化认识的价值转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展开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以唯物史观的路径与方法完成了对文化话语的科学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早期民族文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叹吾国国民之愚",主张"变化民质"的启蒙思想中,体现在"先中而后西",强调"取于外资于内"的中西文化观中,以及体现在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取"世界主义"的朦胧国际主义观中;毛泽东早期民族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蕴含着关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萌芽。五四前后,毛泽东逐渐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其民族文化思想随后也发生了第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胡适从关注政治到潜心思想文化启蒙,五四运动后他又从思想文化启蒙转向言论干政,且一度走到参政的边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热衷政治之外,更在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他试图用实验主义来抵制各种外来思潮。这种转变既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五四时期文化人身上的焕发,也是《新青年》文人群体裂变的重要标志,更是胡适最终在政治上倒向国民党集团的远因。  相似文献   

17.
姜丽丽 《前沿》2006,(1):193-195
唐甄生活于明末清初,是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著有<潜书>一书,是他思想的精华,并被收于<四库全书>之中.人们在提到他时,往往称他为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启蒙思想是欧洲反封建运动中资产阶级运动的铺垫.如果我国有类似的思想要称之为"启蒙"的话,也应区别对待,不应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等同.而且,唐甄的思想也不能认为是启蒙思想,因为他虽有贬斥君主、男女平等等言论,但是与真正的启蒙思想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中则反映出了他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并且,其思想也还属于传统儒家思想,并没有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的思想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的思想既是时代潮流的浪花,又是前代思想理论发展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那种独特社会条件下的集中。对于龚自珍思想的理论渊源的探讨,将有利于更清晰地认识这位启蒙思想家思想理论的特色。清代的思想统制与考据学派的发展龚自珍是乘着“乾嘉盛世”的余风成长的,研究他的思想渊源,有必要简单地回顾清代文化思想政策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对思想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在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严复的“道通为一”思想为处理现代化历程所涉及的本土与西方文化资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反思。严复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基于“道通为一”的现代化路径,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共同的本质与规律,也肯定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严复选择性借鉴和吸收苏格兰启蒙思想,试图构建现代中国的理想方案和发展蓝图,透视出中国文化精英阶层艰难探索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历程,有助于为中国社会学自主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找寻文化根基、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2007,(8):51-53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