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一书,在全党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高潮中出版了。这是一部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著作,是我们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切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教材。 一、《论“三个代表”》一书的重要篇目 《论“三个代表”》一书收入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期间的重要讲话12篇,全部文稿都经作者本人审定。卷首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在本篇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改革中的“悖论”分析朱力社会生活中的。谆论,简言之是属干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命题,对社会成员来说是一种两难选择。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社会改革触及到了旧体制中的几乎所有的深层次弊端,新旧体制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各种矛盾全面展开,由此...  相似文献   

3.
吴绍丽 《湖湘论坛》2001,14(5):30-32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于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之际,重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书倍感亲切,尤其感到该书所阐明的思想意识修养问题与“以德治国”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感到重新学习和研究刘少奇《论修养》一书,对于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修养》对共…  相似文献   

4.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了解这些观点,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 ,二是“发展说”。(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以讽刺的口吻向学术界公开指出,坚持“农业基础论(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经济学研究中的“粗放经营”①最近,笔者在《理论月刊》杂志1998年第4期上读到了陈文科先生的《最广义农业: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基础论”的依据》一文(简称《最广义农业》),不客气地说,该文就是“粗放经营”“农业基础论”的典型例证。对此文,笔者谈点个人看法。先从最明显的漏洞说起。《最广义农业》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一个动态概念”。在这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由“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两个概念加上…  相似文献   

6.
我在1999年4月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题为《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以下简称《一论》,载《当代思潮》总第57期)的演讲和今年2月初应邀在长春举行的“东北新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所作的题为《再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以下简称《再论》,载《当代思潮》总第68期)的发言中,曾先后就什么是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过一些说明。现在,再从物质生产的萎缩和由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及股市交易的恶性发展这两个方面.对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地位的重新定位。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对立论”、“补充论”、“重要组成部分论”这一认识过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需大力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归纳起来,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理由。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要大力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现在仍然并且今后将长期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输出通缩论” 的由来及依据 当前“中国威胁论”又有新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悄然兴起并开始蔓延。“中国输出通缩论”源于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2年10月所作的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中国是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来源之一。此论一出,令各界震惊,并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的抨击。对此,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明是非。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的主要论据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俞良早1924年12月,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一文中提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论的“一国首先胜利”论。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援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一书出版发行【本刊讯】由中央社院科社教研室王继宣教授主持,李明章、王国成副教授,于铭松、安咏梅讲师参加的“八·五”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最终成果:《关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州评弹博物馆位于幽静的平江路张家巷,是一处清末的三进大宅。门上的楹联写着:“论世三干余年惟妙惟肖,弹词二十四史亦庄亦谐”。  相似文献   

12.
方坚伟 《前沿》2014,(9):221-222
《目录学发微》于卷四“论汉魏时之四部”推论:“四部者,即指六艺略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论可待商榷。依据《初学记》和《北堂书钞》的两条材料为基础进行辨析,汉魏之际的“四部”之名应当是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余嘉锡之论可备一说;另一种是汉魏之际“四部”之名与荀勖《中经新簿》的四部分类法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9,(8):40-41
刘日在2009年07月20日《学习时报》载文《“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目前,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对“官员财产申报制”立法。我们应当吸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我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问题官员的抵触和反对。不赞成的论调主要有四点:“个人隐私论”、“害怕露富论”、“社会震荡论”和“条件不成熟论”。只要我们真正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可选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这些优秀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一)《反腐败论》《反腐败论》一书是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这一课题由国家教委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田心铭主编。它经过几年时间的反复讨论,写作修改,于1996年10月定稿,1997年3月成书出...  相似文献   

16.
张琛 《前沿》1996,(Z1)
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变化的基本取向张琛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干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说明和描述,但扼要迷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以政治为主的社会向以经济为主的社会的转变;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  相似文献   

17.
要“慎独”     
要“慎独”刘保富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其独也”即“慎独”,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慎独”一词,他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文库首部著作《刑事科学论》(樊凤林教授著)一书已于1999年1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刑法科学论”、“刑事诉讼法科学论”、“刑事执行法和刑事组织法科学论”、“刑事政策策略科学论”、“刑事科学之研究”五编,67万余字。其特点为:1.体系新颖,结构合理。2.内容丰富,详略得当。3.注重宏观,兼顾微观。4.突出理论,结合实践。该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一体化刑事法学研究的力作《刑事科学论》已经出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输出通缩论”的由来及依据当前“中国威胁论”又有新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悄然兴起并开始蔓延。“中国输出通缩论”源于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2年10月所作的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中国是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来源之一。此论一出,令各界震惊,并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的抨击。对此,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明是非。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的主要论据是:首先,出口输出通缩。该报告认为,目前全球经济疲软,亚洲通货紧缩尤其令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价值观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流变的基本脉络社会转型时期是哲学和价值观的活跃时期,但未必是价值观的成熟时期,而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社会转型,价值观亦随之“转型”,价值观流变得益于社会转型,被予激活。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变化处于古今中外的交汇与分岔之现实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