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环境是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构成。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和谐,诸如网络非道德化倾向成为滋生网络违法犯罪的温床,网络成瘾症阻碍人的发展,网络犯罪是社会和谐的大敌等。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和谐,既靠法律,又靠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安全技术研发等措施,形成一套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是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构成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和谐,网络犯罪是社会和谐的大敌.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和谐既要靠法律,又要靠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安全技术研发,形成一套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参与本身是利弊兼备,喜忧参半的。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解决网络政治参与可能导致的参与危机问题,就必须对其实施必要的治理与调适。科学设定网络政治参与的推进路径,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软件”,抓制度环境建设;一手抓“硬件”,抓网络平台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依法治理与和谐调适相结合,以人为本与保障合法参与相结合,适度参与与有序参与相结合,文化整合与道德规范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提供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出现至今,不仅顽疾难除,而且愈演愈烈,有甚嚣尘上之势。它如同“毒品”,危及着社会稳定,破坏着网络环境,毒害着网民身心,必须严厉制止。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法律关系是“互联网+借贷”的民法表现形式。其中网络借贷平台服务民事责任是最为核心的法律问题。网贷机构依法坚守信息中介机构法律定位开展经营时,出借人、借款人与网贷平台形成网贷平台服务合同关系,网贷平台由此可能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安全保障责任等。网贷机构偏离信息中介机构法律定位开展“异化”经营时,网贷平台与出借人可能形成担保关系并承担担保责任、投资管理关系并承担受托责任、借款合同关系并承担不能还款之违约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海盐县高度重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坚持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推行了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三三模式”,不断推进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和创新,逐步营造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处在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中,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给既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带来诸多的挑战,因此引发出许多新型的法律问题,如何积极地、及时地应对挑战,保证社会运转的和谐、稳定,是摆在决策者和立法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刊在这个专题中汇集了5篇文章,分别从“人肉搜索”引起的权利冲突的行政法救济、“网络打手”的刑法规制、网络著作权的民事法保护、网络团购的法律风险防范、网络视野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制度等不同的侧面,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各种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探讨了网络化背景下,应对种种新型法律问题和社会管理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亟需修改的许多建议,相信这样的讨论会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深入思考。'-3然,网络环境下,面临的各种问题很多,这组文章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的文章加入到本刊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网络在给百姓带来了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资源的快速共享,信息的及时沟通,并为百姓的政治参与、社会监督提供了渠道,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其领域也出现了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垃圾短信泛滥成灾和网络身份虚假信息普遍等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要求的重要举措,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合乎民意,顺乎民心,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网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互联网法治化进程迎来新契机。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复杂严峻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法治化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完善网络立法为重点,加强网络执法为关键,倡导全民守法为基础,推动全球共治为动力,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是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形态日益走向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行的网络社会,党外知识分子受网络社会作用影响,角色在线下线上、现实虚拟、圈内圈外、精英普通之间不断变换,给团结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新时代,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必须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特点规律,契合党外知识分子角色变化,团结路径上应聚焦全域网络统战、虚实组织吸纳、线上线下融合、网络圈层跨越、请进来走出去、网络空间生态等方面进行优化;团结策略上应紧扣网络思政、“网红”带动、双向发力、圈层边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确保把党外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是指执政党能够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进行有效引导的能力。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能力建设:一是掌握舆情社会成因,主动开展心理疏导;二是整合舆情治理力量,形成全党参与格局;三是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及时正面加以引导;四是加强依法治网原则,着力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于生活在网络空间中的每个网民都能获得尊严。依法治网的旨规和要义是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利,进而维护网民尊严。依法治网新常态下维护网民尊严要以网络立法为立足点,自觉转变观念、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大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任务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因为统一战线是党构建社会经济和谐的有力武器,是党构建社会政治和谐的政治优势,是党构建社会文化和谐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党构建国际和谐环境的重要法宝。新时期必须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实现统一战线的“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利用网络进行招嫖活动,并逐年呈现高增长和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败坏了社会风气。为此,社会各方面必须统一认识,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招嫖’’违法活动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大对“网络招嫖”的打击力度;运用综合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浅谈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春 《理论前沿》2007,505(16):43-44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网络文化的现实意义,增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之类的侵权行为。网络表达推动着民主建设的同时,也凸现出了网探的群众基础与法律盲点。公安在运用网络侦查时也有法律障碍。警方发帖让网友提供线索是否侵权,网侦中的群众路线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在案侦实践和法治建设中找到答案。网上调查只是司法调查的补充,不能回避“人肉搜索”用于网侦的局限与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学生上网条件的迅速改善,以针砭时弊、针对重大社会现象和事件发表见解、宣泄不满情绪的“愤青”群体随之出现。“愤青”群体的出现既有积极作用.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理性对待,提取有益因素。矫正不利影响.创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会问题频出,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侮辱与诽谤等,构建和谐虚拟社会势在必行。构建和谐虚拟社会不仅要“抓”网上.即规范虚拟人与虚拟行为与注重虚拟制度与监管的建立与完善,还要“抓”网下,即现实监督与落地,网上网下齐抓共管才是硬道理。不仅有网上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防控体系,而且有网下的辅助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防控体系,使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有效地构建和谐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19.
《海南人大》2006,(3):6-1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依法治省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四届七次全会和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围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海南提供法治保障这一主题,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目前,中国网民已达5.38亿人,网络虚拟社会已形成,给传统党的群众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运用到网络虚拟社会,切实加强虚拟环境下的群众工作。网前提能力。听民声、察民情。“到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要树立兼听两种声音的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增强网络素养,提高网络问政能力。要正眼观网,把互联网变成与群众感情的延长线、变成与网民交流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