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保障文化是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为载体,以人的宗旨意识、创业精神、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工作理念和工作氛围为具体特征的一种综合文化.加强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必须全面提高社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要提高社保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保证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二要提高社保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确保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的正确价值导向.三要提高社保工作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保障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常住台胞们目前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本市社区对台服务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依托社区,进一步做好服务、团结常住台胞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1、将涉台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视野,提高对社区做好服务团结台胞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台工作大局观;2、鼓励和支持常住台胞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及社会公益事业,增强台胞参与意识;3、畅通常住台胞反映诉求的渠道。增强社区服务意识;4、繁荣社区文化事业,增强社区创新意识;5、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增强市民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两方面验证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知,从个体性因素来看,政治面貌和个人月收入两个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作用,而其他因素均不显著;从社会性因素来看,经济收入水平层次自评、与邻居的相熟度、是否有当地朋友、是否购买社保和社区环境满意度等五个变量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受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和婚姻状况在各模型中的显著性和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别对社区参与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办事大厅从5楼搬到1楼,干部下来了,服务上去了!”10月16日,在南门岗社区便民服务大厅,67岁的居民李家祥来办社保事宜,趁着“坐等叫号”的空当,他和记者唠起了社区便民的好事儿。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存在居委会成员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参与意识薄弱、对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不力的惩戒力度不够等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增强居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改变人员结构;二是增加居委会经费来源形式,恢复自治属性;三是增强集体意识及社会价值意识,完善法治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6.
激发和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有益做法有 :一方面提高居民思想认识 ,促进观念转变。主要是学做社区主人 ;确立服务意识 ;强化自治意识。另一方面是创新运作载体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主要有以节日为载体 ;以服务为载体 ;以文化为载体 ;以科技为载体 ;以信息平台为载体 ;以学习为载体等激发和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天津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对社区民族工作摆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充分;资源配备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社区民族服务管理偏行政化,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建议:提高对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着力解决“三个不适应”问题;积极推进工作模式创新;凝聚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8.
《人事天地》2014,(11):62-62
<正>近年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全省共有550多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被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达95.4%。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社保服务圈",形成组织体系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活动自助化的工作格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出异地领取养老金免收手续费的政策,方便退休人员就近领养老金。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常年坚持走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确立农村社保建设的基本原则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保体系 ;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为农村社保体系的构建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加强管理和监督 ,推进农村社保体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通讯员甘毅)今年以来,玉林市博白县全面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625人。该县主要措施:一是积极搭建就业扶贫服务平台。全县28个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38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31个村(社区)实现了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县、28个镇和部分重点社区(村)建立了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二是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档案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主要存在着街道办事处功能定位不明、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街道办事处与政府职能部门关系不顺、社区管理法制不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滞后、社区非营利组织发育不足、公民意识培养不够等七个方面问题。现阶段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对策是:一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二要加快法制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法律保护;三要发展非营利性组织,实现社区建设的多元参与;四要建设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进社区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服务社区群众是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是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政治责任。为此,要明确服务定位,深化服务意识;整合服务资源,凝聚服务合力;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区消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发生火灾的原因有:消防安全常识匮乏,防火意识差;用电不慎;生活用火不慎;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妥。应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加强消防经费保障能力、加强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社区消防安全检查等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改进服务,凝聚人心.打造和谐新家园。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的办法,每个社区工作用房都不少于300平方米、居民活动场所不少于400平方米;创新社区服务的领域和方式,将就业、救助、社保、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通讯员黄巨柏陈禹存)近日,防城港市上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县总工会、县妇联等多个部门在该县体育广场开展服务社区群众活动,集农民工技能大赛、就业现场招聘、社保宣传于一体,大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和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举行农民工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技能上水平。当天开设"汽车维修师、中式面点师、养老护理师、育婴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的定位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矫正的定位可从三个层面上理解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事执法活动 ;社区矫正是对特定罪犯的刑事执法活动 ;社区矫正是在社区中的刑事执法活动。社区矫正工作者应特别具备以下素质要求 :掌握在社区中执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把握在社区中对罪犯进行改造和矫治的特点和规律 ,学会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提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村改居”后的转制社区保留了“城中村”的痕迹,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双重特征。目前转制社区自治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提高转制社区自治水平的对策思路: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把转制社区自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二是构建和完善转制社区自治体系,不断强化自治功能;三是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参与能力,优化转制社区自治“软环境”;四是增强转制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具有降低社区治理成本、促进社区民主与自治、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等重要意义.通过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空间、建立制度化的参与机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培育和扶持社区组织、对社区居民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等方式和途径来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区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创新应该去行政化,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使管理主体多元化,同时应提供专业化、产业化的社会服务。针对西安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相关部门应正确认识社区管理的地位,把社区管理创新工作持续抓好;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使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加紧对高档社区和农村的调研,实行适合其特点的社区自治和管理模式;倡导社区提供细致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社区自主服务的能力;加强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待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塑造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社保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社保基金管理部门除了负责社保基金的收支以及运营管理外,还担负着对社保基金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并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的职责,因此社保体制的改革对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分析现阶段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现状问题,并通过对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改革,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社保基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