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个估计”说的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两个估计”是怎么出笼的呢?1971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4月15日到7月31日,历时3个多月。会上,“四人帮”及其帮派人物抛出事先搜集好的所谓“材料”,把教育战线“文革”前17年说得一团漆黑,使会议始终形成一种大批判的紧张气氛,只许说17年坏话,不许说17年半句好话。会议最后产生一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用以指导全国高等教育工作。这份《纪要》是由迟群挂帅起草,…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1980年第2和第3期连续发表了由我牵头撰写的《红黑要分明,是非要澄清》——批驳诬陷刘少奇同志的所谓“三党”、“六论”的9篇文章。同时,黑龙江《党的生活》、吉林《支部生活》、天津《支部生活》也都全文作了发表。其中,《执政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对批判“生产党”的批判)一文,《解放军报》作了转载;《个人服从组织是党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对批判  相似文献   

3.
晓庄 《党史文苑》2004,(9):32-33
批判所谓“黑六论”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四期社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此文在一年多来开展群众性的所谓“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批判“黑六论”。文章认为,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文章认为,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妄想扼杀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无产阶级革命党…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就人性、异化、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场讨论是从批判“四人帮”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开始的。不少文章揭露和批判了“四人帮”打着批判人道主义的旗帜,大搞法西斯专政,迫害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罪行。不少文章还涉及和指责过某些干部对人民的疾苦不关心的官僚主义。这场讨论还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性、异化及有  相似文献   

5.
正"四人帮"中写大批判文章最多的是姚文元,是声名远扬的以笔杀人的所谓"无产阶级金棍子"。下边就是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前期起了重要作用的四篇代表作。《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翻案?第一篇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被称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大批判代表作,使35岁的  相似文献   

6.
<正>1973年12月23日,由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首先发起,刊登了批判“无标题音乐”的文章。接着,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响应,连篇累牍地批判欧洲古典音乐,调门一篇比一篇高,危言耸听地把“无标题音乐”提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制度”的高度,声称批判“无标题音乐”是一场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斗争。截至1974年4月,全国报刊共发表了120余篇批判文章,规模之大、火力之猛、时间之长,可与“文化大革命”初期批判《海瑞罢官》和“三家村”相比。  相似文献   

7.
《党的文献》今年第 1期刊登了吉伟青的《〈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发表的前前后后》一文 (以下简称吉文 ) ,我一口气读完 ,觉得很好。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真实地记述了 1 977年推翻“两个估计”的详细经过 ,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史料。当时 ,我也正在教育部工作 ,担任李琦副部长的秘书。现对吉文的几处具体提法 ,作补正如下 :(一 ) 1 977年 1 0月 ,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李琦为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吉文在第 73页说李琦为“党组副组长、副部长” ,不准确。这时 ,教育部领导层经过较大调整 ,刘皑风 (吉文误为“刘凯风”)同志已…  相似文献   

8.
1933年8月13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第二期第四版“红军故事”栏目里.一篇以“子任”为笔名撰写的《吉安的占领》的文章,在广大的红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9.
一、拙文《写好“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篇大文章》(原载《理论学刊》1989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5期)发表后,受到一些热心同志的关注,来信对此讨论甚多,现将关于如何在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些思路列后。  相似文献   

10.
朋友打来电话,说:《当代思潮》1993年第5期发了文章,好象是在批你。找来一看,果不其然。文章署名艾农,文章题目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科学根据吗?》。《当代思潮》的这篇文章有一种“大批判”的架势。但遗憾的是被作为批判依据的,则只是《文摘报》的片言同语的摘录。而事实上,笔者对于政策与对策的关系曾多次发表文章作过讨论,批判者何以舍弃这些详细阐述作者观点的论著不加批驳,而从《文摘报7)的摘录中找岔,实在是不大好理解的。例如,《当代思潮》以所谓“刨祖坟”为名批判笔者从理性预期学派那里找到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