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和增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对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工作提上日程.从理论层面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之构建,主要包括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范围、救助机构和程序、救助立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立法上没有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救济有所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司法和谐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并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观念的差异,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尤其是财产权益保护,在立法和理论上仍有许多滞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机制,不仅是人权保护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应完善被告人赔偿机制,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被害人获得救助的重要途径,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司法实践价值,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救助形式、数额和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制度必须要契合被害人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才能取得实效,对刑事被害人给予经济上的救助是其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以填补立法空白.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题,论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经济救助在保护人权、提升政府公信力、追求正义价值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规范化、法律化进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制度必须要契合被害人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才能取得实效,对刑事被害人给予经济上的救助是其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以填补立法空白。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题,论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经济救助在保护人权、提升政府公信力、追求正义价值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规范化、法律化进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间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日益加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乃大势所趋,目前国外已陆续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首先阐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其次对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比较法的介绍与评价,最后在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峰  孙科浓 《法学》2012,(8):152-160
在国家——被告人二元化刑罚观下,被害人的利益主张和诉求隐退在国家背后,渐渐被"遗忘",实证考查发现,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现状堪忧。要切实保护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必须转换视角,确立被害人——被告人——国家三元结构。事实上,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问题涉及国家、司法机关、犯罪人及其亲属、被害人及其亲属等多方主体关系,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努力的方向是完善追缴退赔制度,谨慎推行刑事和解制度,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涉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日益增强。与之相较,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往往受到忽视,特别是身心受创的性侵犯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更需要特殊的救助与保护,但实践中对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措施严重缺失,立法保护不足、司法保护不力、配套措施保障欠缺,使其经常遭受“二次伤害”。应通过构建包含六大保护制度在内的统一机制,完善立法、司法、配套机制方面的现实不足,达到有效保障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刑事诉讼在加强刑事被告人的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却忽略了对刑事被害人应有的关怀,而立法上欠缺导致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本文从立法缺陷、被害人面临的生存现状和救助缺失、建立制度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立法提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并借鉴国外立法先例,在立法上提速。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害人开展国家救助,不仅有利于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也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的体现。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能,在实体内容和具体程序方面稳步地推动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救助社会福利说之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对因为犯罪受到侵害的直接被害人和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通过法定救济程序,给于相应经济救助与精神抚慰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基础理论主要存在国家法律责任说和社会福利说的争议.社会福利说契合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质,既顺应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发展潮流,又适应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践,应该成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雷连莉 《行政与法》2010,(6):112-114
本文从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内涵出发,探讨被害人被害后几种常见的心理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被害人被害后的心理救助措施,旨在于帮助被害人建立有效心理防范机制,以期更好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吴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1,(13):132-133
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承担着国家追诉职责,了解被害人被害状况,由检察机关负责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将成为检察机关围绕民生、保障人权的重要工作制度,也是检察实践的迫切要求和彰显司法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各地的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害人救助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加之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检察机关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万其春 《法制与社会》2010,(24):51-51,53
本文立足于我国对刑事被害人保护的实际情况,对检察机关建立"另类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期对该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各国都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①。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的缺陷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补偿是世界各国救助和保障被害人权益的主要模式。德国的补偿制度具有建立时间早,实施效果好的客观优势,对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从补偿对象、范围、资金来源、决定机构和实施标准五个方面进一步构建我国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Criminal victim assistance)是指对因为犯罪受到侵害的直接被害人和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通过法定救济程序,给予相应经济救助与精神抚慰的社会安全及司法保护制度。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基础理论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有国家法律责任说、社会福利说、刑事司法体系支持说、犯罪风险分担说、侵权赔偿替代说、平衡保护说、预防犯罪说、公共援助说、社会保险说和社会正义说等。我国建立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需要考虑各学说的立足点,合理的借鉴国外的经验,考虑到救助的目标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建立以社会福利说为主,合理吸收其他各学说的优点,尤其是强调对刑事被害人救助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以及风险的分担的原则是比较可行的,也是我国目前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合理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刑事被害人救助作为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一种办法,国际上早已实施,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尝试,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并形成制度,以使其真正服务于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冯智锋  高峰 《法制与社会》2012,(24):258+264
以救济的根据和性质为标准,对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可以划分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两种模式.只有在“国家依法补偿刑事被害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需求的时候,对国家课以补偿刑事被害人的法律义务才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先实行“国家救助”、后实行“国家补偿”,应当成为逐步建构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的理智选择.因此,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应当遵循救助先行,补偿从缓的原则,即先建立全国统一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经过几年过渡期限,再推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本文对此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