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雪梅 《理论建设》2020,36(2):56-62
关联是区域经济的本质特征。文章从分析经济要素间关联入手,扩展到企业间、产业间和区域间关联,构建了"要素-企业-产业-区域"超网络。基于超网络,分析了单区域经济发展与多区域经济协同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假设、理论模型、理论应用三个方面描述了基于超网络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指出超网络的非均衡结构提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出外生动力借由内生动力产生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政策、制度的精准制定提供了可行视角,为定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网络结构:产业集群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伟 《求实》2004,(5):36-38
集聚、专业化分工、外部经济、技术创新和扩散只解释了产业集群产生区域竞争优势的机理 ,本身不是产业集群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由市场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复合合成 ,它是产业集群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结构、强大的创新机制、合作性竞争的企业市场行为和影响广泛的区域品牌。这些因素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的产业扶贫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项目优势、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健全金融支撑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返贫机制等措施,研究和探索河北省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贫长效机制、夯实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国家公园是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和体制创新。浙江一些山区县具备建立国家公园整体条件和优势,应该依据区域生态禀赋特点和生态发展需要,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为生态保护圈层,以历史文化遗迹为生态旅游圈层,以绿色产业为生态经济圈层,以乡镇村落为生态人居圈层建立若干个国家公园。为此,必须探索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机制以及改革区域发展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的新样态,是意识形态发展进入网络社会的新呈现和新存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是多维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动力是网络人机、网络人际、网络人人三大互动机制,直接动力是线上催生机制、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机制、线下催生形成机制、扩大渗透演变机制四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郝宪印  王韧 《理论学刊》2023,(1):108-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生态约束下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协同发展关键在产业协同创新。当前,学术界对生态约束与区域产业发展、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生态约束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产业协同发展要求较为强烈,并有许多大江大河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立足生态约束目标,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协同、要素互补、市场开放共享、平台载体共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实现全流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文兴  卢福财 《求实》2013,(2):61-64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架,并逐步健全该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辽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还不完善,既有产业集群发育和成长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也有妨碍和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为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速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9,(19)
正2014年4月1日,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停止了商业性的木材采伐,"独木支撑"的产业链条出现了断代,迫切需要寻找接续型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兴安岭地区立足生态优势,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充分释放区域经济的潜力与活力。加快转型发展是国有林区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加强林区生态保护。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位职责、第一位任务,坚守生态红线,筑起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管护区经济,生态旅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抢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生态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区域聚合模式,增强一体化发展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一、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对内对外开放的保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对内对外开放的保障机制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建立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是健全市场机制,着力打破行政界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8,(6)
复合型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空间全域化生态结构逐渐完善和质量不断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村镇社区生态复合系统培育和发展的进程。社区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演进源于外部机制和内生动力的共同建构,要求社区培育制度机能的适度推进和内生组织主体价值的充分发挥。浙江沿海地区示范村镇推动社区治理主体性功能的发挥,遵循社区生态体系建构过程的演变逻辑,构建复合生态系统同构于社区培育目标体系的框架,其做法不仅阐释了村镇生态空间建构中社区主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现实治理过程中,该区域村镇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融入生态社区共生发展框架、嵌入生态空间的集体行动网络、进入生态场域建构过程等推进了基层社区治理向全域化生态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意义重大。近年来,山西多措并举,全力守护黄河母亲河,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在创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方面仍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优、公共服务不均、区域合作不深等挑战。为此,需要通过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健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夯实要素支撑体制机制等举措,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助力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现状和资源特点入手分析,提出通过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方位扩大开放,形成开发发展的动力推动机制;争取国家支持等措施,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型绿色产业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势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刘小瑜  王晶 《求实》2012,(8):52-54
产业聚集发展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率含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要解决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聚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完善配套产业发展、推进生产要素聚集、深化项目开发开放合作、建立区内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现状和资源特点入手分析 ,提出通过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全方位扩大开放 ,形成开发发展的动力推动机制 ;争取国家支持等措施 ,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型绿色产业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势头 ,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产业对接转移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命题是系统架构、优势再造、创新引领。基于产业发展新本质和创新活动的新趋势,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对接的现状,可以看出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具有新内涵、新判断、新路径和新动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再造,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打造新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区。由此,建构适宜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形成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加速区域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转移对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成进行了成本上的经济学分析,从生成的成本传导机制、追求低生产成本的动力、降低交易费用的动机三方面进行了成本推动机理分析,得出循环合作网络能够有效降低非合作成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立和完善动力机制,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辽宁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及珠江模式的比较,指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面临的问题,包括资源约束压力增强,外生动力机制作用发挥不足;以往的制度安排导致激励的动力方向出现偏差;区域资源条件的存量刚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辽宁区域发展模式转型动力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道口经济是依托高速公路道口而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道口经济对优化该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重点区域开发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泉州道口的区位优势和集聚效应,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切实加大组织协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招商选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拓展新兴业态,为泉州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