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很高兴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来到美丽的杭州,和大家一起参加《中国司法》杂志的通联工作会议,我谨代表司法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通讯员及与会代表表示真诚的问候。  相似文献   

2.
张军 《中国司法》2005,(5):8-10
很高兴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九省通衢”的武汉,在美丽的东湖湖畔,召开特邀通讯员工作会议,与大家一起共商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司法》杂志,充分发挥杂志的理论阵地、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的作用,在现有基础上把杂志总体水平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这次会议是张福森部长同意召开的。我谨代表部党组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辛勤工作在司法行政工作第一线的各位通讯员同志以及各位与会代表致以敬意。下面,我想就进一步发挥《中国司法》杂志在宣传和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建设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方面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几…  相似文献   

3.
吴爱英 《中国司法》2013,(12):I0001-I0001
今年是《中国司法》杂志创刊30周年。在此,我代表司法部,并以我个人名义,对《中国司法》杂志创刊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沈小英 《中国司法》2010,(11):F0002-F0002
11月4日,2011年度《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暨表彰2010年度发行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福建省司法厅厅长陈义兴、厦门市司法局局长林知光,司法部研究室主任、《中国司法》总编辑王公义,法律出版社总编辑胡一丁出席了会议。来自部分省市司法厅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负责发行工作的同志及发行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先进工作者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苏军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司法〉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瓦和影响力》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为基层服务     
《中国司法》2006,(2):1-1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司法行政事业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进一步开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司法》杂志关注的重要主题。司法部党组一贯高度重视基层司法  相似文献   

6.
新年贺词     
在2008年来临之际,我谨通过《中国司法》杂志,代表司法部向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表示真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也是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的一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监狱劳教场所保持持续安全稳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成…  相似文献   

7.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8,(11):19-20
这次《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背景下举行的。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在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方面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中国司法》做好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06,(8):15-16
前不久,司法部下发了《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在法律服务行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和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发出《关于在法律服务行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通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年贺词     
春回大地,万物欣荣。在2012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司法部,通过《法制日报》、《中国司法》杂志和司法部网站、中国普法网,向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向关心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0.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9,(10):11-12
2010年度《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喜迎国庆6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8月份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的背景下举行的。下面,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中国司法》做好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扩大《中国司法》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新 《河北法学》2000,(3):107-108
未成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有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的发生在课上,也有的发生在课间;有的是由于嬉戏所致,有的是学校管理疏漏引发。总之致伤的原因和情况多种多样。由此所引发的未成年学生诉学校损害赔偿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对学校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人们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3.
公司准据法确定的根本思路在于,将公司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其基本规范立场以实现公司自治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合理界定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范围,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对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例外,形成对公司自治的限制和维护投资安全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的设计和表达未能完整体现这一思路,当文本表现出规范立场的摇摆不定和规范范围的模糊不清时,司法实践呈现出的就是裁判的乱象丛生。这也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法律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路径是,提炼公司准据法规范范围中所列举事项的内在关联性和分类标准,将现有的客观标准主观化,合理设定公司准据法的规范范围;在坚持将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公司准据法确定的基本规范立场的同时,为防止法律的滥用和应对虚假外国公司,应明确针对内部事务主义的适用作出旨在保护第三方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潘金贵 《现代法学》2008,30(3):107-113
建立侦诉协作机制,增强侦诉合力,形成"大控方"的追诉格局,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司法实务部门对侦诉协作机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为该机制的立法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通过程序设计对侦诉协作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推动该机制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继承法》偏重于保护继承人的利益,忽视了对于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建议在编纂民法典时,坚持继承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并重和同等保护的理念,明确规定先清偿债务后分割遗产原则,建立相应的遗产管理制度、遗产清册制度和遗产债权公告制度,采取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规定共同继承人对于遗产债务的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7.
张新民 《法学家》2000,(4):80-84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刑种的不同刑期,怎样确定刑期的开始之日,如何折抵刑期等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为此,谈点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执行之日应为生效之日 根据我国刑法第41条、第44条、47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19.
陈文兴 《中国司法》2011,(11):96-99
中国检察机关具有“双重性质”。在职能任务方面,它是司法机关;但在组织建构方面,它却类似于行政机关。因此,讨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问题,必须考虑到上述“双重性质”。目前,我国检察一体化机制还不完善,这往往导致检察指令权运作不规范。为了保障检察官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经验,立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全局,规范检察指令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严重弊端,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将死刑核准权收回。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分院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的最佳方案。并结合司法实践,就应否坚持全面复核、全案复核、规定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开庭审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等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