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08,(6):34-34
期待可能性和“癖马案”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的是行为人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无可奈何被迫实行了违法行为,其刑事责任如何。所谓期待可能性,指行为人在当时当地具体情况下有能力且有条件依法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根据其行为时具体情况,能够期待其为合法行为,则有期待可能性;反之,则无期待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西方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说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20世纪初由倡导规范责任论的学者提出的研究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责性)的理论。该理论在德、日等国刑法犯罪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特为学界所研究,且为司法实践所渐渐采用,其影响日见广泛。然而该理论在我国研究尚未深入。 行为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无可奈何被迫实施了违法行为,其刑事责任如何,这就是期待可能性问题。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有期待可能性,即能够期待行为人在行为时实施合法行为,行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法行为,即产生责任;如果无期待可能性,即行为人在行为时只能实施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期待其实施合法行为,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其人性基础,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中的地位应置于责任论中,责任能力、违法性的意识的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都是责任要素。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进,可以使我国刑法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得到合理的解释,对刑事司法的指导意义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期待可能性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期待可能性”理论基于其普遍的合理性 ,已成为大陆法系解决刑事责任问题的重要学说。该理论有独特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其判断标准应以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是否有实施适法行为的可能为标准。其适用范围除了过失犯外 ,对故意犯应采取必要限制。虽然我国刑法一些条款体现了该理论思想 ,但还存在缺陷。从刑法的谦抑性和维护法制的严肃性相统一的观点出发 ,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政策和法律  相似文献   

5.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丁银舟郑鹤瑜一期待可能性,就其含义来说,是指在实施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具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没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实施行为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中国刑法典在很多方面已经体现了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实施行为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中国刑法典在很多方面已经体现了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期待可能性,作为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的简称,在刑法理论上有广狭二义,广义上的期待可能性是指依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内部和外部的一切情形,可以期待该行为者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的适法行为;狭义上的期待可能性是指除了上述内部的事情外,自行为时之四周的外部事情观察,同样的可以期待其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的适法行为。在刑法学上,期待可能性通常是采用狭义的概念。期待可能性,在德国学者如耶赛克、李斯特等又称为期待不可能性,认为“虽然行为人认识到其行为的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重要性,或者虽然他应当并且能够认…  相似文献   

9.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在行为当时不存在期待可能性,则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有无,是遵循刑法人道、谦抑原则的必然结果,同时,能弥补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出罪功能的不足。在每一案件中,在根据四个构成要件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其判断的标准采用折中标准说。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系的概述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具体情况下.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因为能够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所以,当行为人选择做出违法行为时能够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谴责。反之,如果在具体情况下不能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只能做出实行违法行为的选择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其做出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可能性主要表现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它表明行为人可以自由决定实施合法行为还是不顾众人的期待决议实施违法行为,行为人同样也要为其违反合理的期待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期待可能性理论自创立以来,在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立,但在该理论的地位、判断标准方面存在争议,引进此理论将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实务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光权 《法学研究》2005,27(2):57-65
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 ,导致了损害的发生 ,但是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 ,即使其认真履行注意义务 ,结果也可能难以避免的 ,能否追究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况予以处理。在结果假定会发生的场合 ,根据条件说 ,而不需要借助于客观归责理论 ,就能够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过失构成要件中的结果避免可能性是否具备 ,根据不同的立场 ,结论会不同 ;在因果关系能够肯定 ,结果避免可能性难以确定的情况下 ,虽然行为违反注意义务 ,但如果没有明显增加法益危险 ,应当排除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以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的学说关于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第一,行为人标准说。该说认为,应以行为时的具体状况下的行为人自身的能力为标准。如在当时的具体状况下,不能期待该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就表明缺乏期待可能性。因为责任是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而对行为人进行的人格非难,这就决定了要以行为人为标准。而且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本来就是为了针对  相似文献   

14.
期待可能性理论评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期待可能性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令人陌生的概念,而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以期待可能性为核心的规范责任论已成为尽人皆知的通说。说明评价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刑法理论体系,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说所谓期待可能性,指行为人有能力且有条件依法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行为时具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行为时没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无期待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联姻的"混血儿",其兴、衰的原因同两个学派的变迁直接相关。期待可能性理论从以往只重视考察行为人的行为,转变为在考察行为的同时重点考察行为人,这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精华之所在。"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根据,应当是行为人的人格类型;"期待可能性"的未来命运,是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用"犯罪危险性人格"取代"期待可能性"名称。  相似文献   

16.
刘远 《法学论坛》2008,23(3):71-77
准确把握期待可能性的科学含义,是以将其作为司法刑法学概念为前提的;否则,只会导致这一概念的滥用.期待可能性是指当行为人实施了具备构成要件(包括责任能力要素)该当性且违法的行为时,于责任性判断阶段所认定的在异常处境下实施该行为而确有责任能力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行为人选择适法行为的可能性.要对期待可能性判断进行必要的司法控制,应在不同诉讼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制度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佳佳 《山东审判》2005,21(3):85-87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人主观状态的理论,属于刑事责任体系的范畴。该理论起源于1897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对莱伦芳格案件的判决①,1901年最初由德国学者迈尔(M eyer)在《有责行为与其种类》一文中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人处于无法可想象地步而不能期待为适法行为时,行为人所为之违法行为属于自我保全的心理状态下之所为,不存在非难可能性,因此可以免责。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立法思想,表达了刑法对人性的尊重、对人追求个体幸福的本能的肯定,从而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概述。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笔者主张行为人标准说,并通过分析认为行为人标准囊括了行为人、平均人和国家三方的判断。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批判地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并在责任论中加以论述,并提出期待可能性是与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此外,笔者认为,从期待可能性的实质出发,在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时应一分为二具体分析,使该理论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期待可能性是指行为人在行为之际的特定情况下,是否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犯罪行为而实施符合法律的行为。现行通说的缺漏,呼唤理论日趋成熟。尽管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提起期待可能性理论,但这并不能否认在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没有囊括该理论的内涵。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价值与风险并存。通过比较,权衡利弊,笔者认为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解释和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必须要界定清楚该理论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价值大于风险,且能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符合国际潮流和国内现实,并能够彰显刑法的谦抑性,有效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应当如何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没有期待可能性的情形,或者转化为导致罪过的不成立,或者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进而影响罪过。为了突出地强调该理论,可在刑法典第16条的第一款规定:"如果行为时无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减弱,则行为人不存在罪过,或者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丧失或者减弱。"现有的关于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的规定作为本条的第二款,成为第一款的注意性规定。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作用既可以是免罪,也能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理由;其适用范围限于过失犯罪,也适用于故意犯罪情形;既可是法定事由,也可是超法规事由。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和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无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应该采用"以行为人标准为依据,以平均人标准为参考"的主客观统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