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7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苏联,在既无国外敌人入侵又无国内人民造反的形势下发生剧变,直至解体。这其中有历史原因,即远因;但关键是现实原因,即近因。苏联剧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直接原因是:改革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共产党的蜕化和变质,领袖们的背叛,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缺乏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政体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本文试探讨了英法德三国政治体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应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上作出具体的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凸现了个人发展和个人权利要求,也使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价值,于是,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在政治上达成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相对平衡。为此,应在民主制基础上建设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威政府,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现阶段,面对权力高度集中的事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设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也要积极吸收借鉴各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同时要抓住政治权力配置这一政治体制良性运行的关键环节,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是当代世界史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发展,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民主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之一。从列宁时代的孟什维克所主张的改良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对苏联解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抵制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奠定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社会结构来看,是逆序发展的结果,即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然后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最后再利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发展落后的生产力.这种模式导致在原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里,一直存在着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的尖锐矛盾,经济发展了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却被人们所忽略,这种情况割断了上层建筑正常发展的道路,结果出现了上层建筑逆序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与综合治理相辅相成。政治体制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处于决定性地位 ,它规定制约着其他组成部分的性质、形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综合治理体制。综合治理必须为国家政治体制服务 ,并根据政治体制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体制、目标、方式和方法。政治体制是综合治理的奋斗目标 ,综合治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综合治理的运行还要遵循政治体制依法运行规律、民主运行规律、整体化运行规律以及不断适应变化的客观条件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政治妥协在英国的政治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温和、渐进式政治变革模式。本文从英国的传统文化和宪政革命历史两个方面分析了政治妥协与英国政治变革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从将政治妥协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内在要求的认知角度探讨了其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教训值得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但把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归为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是本末倒置。苏联剧变不是信仰虚无主义的问题,是放弃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转而信仰其他选择的问题。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开性、民主化,而在于原有的信仰空洞无物,未给民众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苏联社会政治情绪明显激进化,而且苏共领导集团政治信仰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步步走向了终点。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共党的领导人及党政精英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直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末发生的震撼历史的大事,而其根本是执政党的问题.苏共在执政过程中逐渐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根本原因.分析苏共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违背执政规律的表现,总结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思想原因和国际环境,对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苏联共产党高层权力结构的变迁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共产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党 ,规定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 ,党员“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 ,于是党的权力逐步向上一级机关集中 ,全党的领导权最终就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 ,国家结构的联邦制服从于共产党的集权制 ,这是维系苏联稳定存在的命脉。但是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共中央在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时自愿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 ,要求共产党不再管理国家机关 ,苏共的集权体制被打破 ,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失去了管理党和国家的权力。在苏共中央丧失集权后 ,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 ,却不再有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 ,这注定了苏联解体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以当今代议民主制国家日益见长的问责诉求,尤其是在政治秩序尚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欧盟为研究背景,奥尔森重新审视主流的问责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并提出基于组织理论的制度视角探究民主问责、政治秩序和制度变革间的理论关系,这显要推进了问责理论的发展。奥尔森认为,在政治秩序稳定的国家,民主问责通常是非政治性的、技术性的、例行的政治问责,而在政治秩序尚不稳定的国家或政治秩序稳定的国家的例外和活跃时期,民主问责则易演变为操纵、形象经营、争权夺利的问责政治,这些反过来又会稳固或是动摇政治秩序的认知根本、规范根本和威权根本,从而引起制度的稳定或变革。此外,奥尔森在书中对制度、政治秩序、政治生活的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政治言行分离、公民参与问责、人民主权等民主问责实情问题的探讨,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共的垮台,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一杯“苦酒”。它的垮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透视苏共衰亡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苏共的垮台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对党内监督体制的探索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航道”,从而造成苏共党内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从而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本文就原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与启示进行探讨。一、苏共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纵观苏共执政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文明是通过政治制度文明的保障来实现的.然而,政治制度文明维护的是男性政治权力的实现,近代妇女参政制度的出现提升了政治制度文明,即促进了性别平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新框架和重组了政治制度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而又悄然亡党亡国的政党,首推苏联共产党。在苏共解散、苏联解体10年之后,认真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深刻原因,深入总结并记取这一沉重教训,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凤荣 《理论前沿》2002,(18):30-31
本文从历史到现实,概括分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沉重的历史包袱是苏联解体的远因,经济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事实上的单一制国家与宪法上联邦制的矛盾也在苏联解体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先知穆罕默德独特的宣教过程和早期麦地那社团的实践,使得伊斯兰教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入世性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逻辑要求和无所不包的教法的直接体现,它意味着伊斯兰教反对出世,把宗教与世俗视为一体;政治性意味着伊斯兰教拒绝世俗化,坚持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伊斯兰教的入世性和政治性,决定了穆斯林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执政的尝试,新生的工农民主政权通过法制建设、民主选举、发动群众监督政府等形式推进苏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中央苏区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地区。中央苏区时期的成功探索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