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当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公正对解决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消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从价值哲学视角对社会公正予以新的阐释,以期在理论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亲培 《行政论坛》2010,17(4):73-78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首先发生于体制层面。在界定公共政策体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正的责任体系找到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联逻辑,并从公共政策体制构成出发分析二者关联的具体内容,同时从宏观上考虑到公共政策在实现社会公正中所遭遇的悖论,提出:体制性思考是解决悖论的钥匙,良好的公共政策体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为社会公正实现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资本与社会公正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社会公正的普遍形成。为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加强制度整合、推动法治化进程,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以及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我国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产业结构与就业体制、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变化带来的社会公正问题也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公正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实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当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公正对解决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围绕社会公正的内涵、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4)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集中涌现,因此,必须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并从中找寻科学的指导方法,从而从发展经济公平、政治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促进我国社会领域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公正不仅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而且具有历史的实际内容.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发展着的人对于人的发展条件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时处理交往关系的规则与制度的认可;另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具体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衡量社会公正与否要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坚持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合理配置和享用。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公正配置。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资源公正配置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它有助于维护城乡、区域的平衡协调,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合理和保证社会流动的顺畅有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选择必须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必须普及国民待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高效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是公正的底线。机会平等在中国较为充分地实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存在着不少与之相抵触的因素,直接妨碍其顺利实现。保障机会平等实现的因素有:中国民众机会平等理念的培育和实践;强化政府责任,实现起点的机会平等;消除社会排斥,实现共享的机会平等;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实际的机会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公正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壁垒”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在政治生活中 ,存在“政治进入壁垒”和“政治退出壁垒”。政治进入壁垒有多种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政治进入壁垒 ,其中包括一些积极的政治进入壁垒和消极的政治进入壁垒。为推动中国政治发展 ,应消除那些消极的政治进入壁垒 ,适当设置或抬高一些积极的政治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论当代中国的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情况表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选择了一种内源式的政治发展战略.论文以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点为起点,从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动力来源等方面论证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是内源式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Chinese social citizenship is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Entitlement to income security and welfare provision has been exclusively a right of city dwellers. However, as economic reform progresses, the socialist welfare system has become unable to provide adequate protection. Welfare reform intends to widen the social security net, yet it has inadvertently exacerbated social inequality. In the meantime, the inferior social position of the peasantry has worsened as an effect of continued state bias, heightened tax and fee burdens, and the expropriation of farmland for development. In light of the intrusion on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izens have taken to protesting to voice their discontent.  相似文献   

17.
高石磊  王玮 《学理论》2009,(8):11-12
马克思与罗尔斯对正义社会的要求是自由平等的,但是二人对于自由平等观的正义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是从现实社会出发,是一种批判的正义观,而罗尔斯是根据一种社会契约来建构正义的社会,建构的是理想社会的正义观,通过对二人正义观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对于现行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正面临着无序竞争、产业同构、重复投资等一系列问题 ,在WTO的背景下 ,这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经验表明 ,单纯的市场机制已经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进行区域间的协调。为此 ,本文引入了区域行政的概念 ,并通过建立区域发展委员会的设想 ,对我国区域行政构设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isation of the medi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questions of cultural citizenship. In particular these questions are explored through an enduring set of ‘cultural’ issues that might be connected to questions of social justice, recognition and hermeneutic concerns with meaningfulness. These questions arguably pose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critical theory than those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either issues of media bias or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post‐modern sub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