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发展红利要素可主动创造中国三十年高速发展经验表明,综合红利要素的利用是成功发展的基础,但这不表明中国已经充分利用了所有的红利要素。而从红利释放不足角度来看,中国发展红利利用还有巨大的改革空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是诸多发展红利要素叠加的结果任何国家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高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显然是诸多  相似文献   

2.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30年来,我们不仅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接轨,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应当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是中国30年发展的原动力。没有这个制度红利,中国很难充分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人口红利、成本红利,也很难有效抓住全球化红利。  相似文献   

3.
改革必然也必须创造红利。一方面,没有红利的改革不是成功的改革;另一方面,有了红利,这个红利归谁?如果这个问题搞不好,也不是成功的改革。福田区“零收费”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改革红利深深植根于脚下的土地”,即“零收费”直接惠及的是人民群众。“放权让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政策之一,但其履行情况在全国极不平衡,常常存在着“上面放,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作为主题。其本质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体制红利、改革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改革旧体制创新新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就是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5.
居民收入结构、财富结构畸形,是由于个人的养老金资产占其终身收入的比重过低,迫使居民表现出强烈的储蓄养老动机,如此又进一步强化经济结构的畸形整体上看,养老金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资本强国的坚实地基。故而,把养老金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释放社会经济压力,创造养老金红利,既是未来我国巨大的后发优势,也是崭新的比较优势。养老金红利与城镇化红利、改革红利汇聚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国家盈利模式能否实现新的转变将决定中国未来6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能长期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红利:"要素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这三大红利支撑了中国黄金发展30年。首先是要素红利。过去30多年改革,劳动力优势是催生中国出口导向模式的主要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特定的经济制度导致产出分配趋于悬殊,衍生出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特征。1978年GDP中间储蓄率占38%,2007年的时候占到了51%。经济的高  相似文献   

7.
谢标 《长江论坛》2015,(4):38-42
简政放权有利于创造"改革红利",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改革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运行、管理重心下沉、加大审批监督、全面推进"三联制"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从整体性设计不足、简政放权力度不大、审批运作方式不完善、重审批轻监管、行政审批内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武汉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所蕴含的三重逻辑是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中国潜在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无法变成现实的"红利",难以形成"有效市场",更不会走上正确的改革开放道路、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正@午后的阳光:十八届三中全会是非常重要的会议,为今后中国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最大的制度红利是社会和谐红利,因为社会和谐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前进的那股劲儿: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把主题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的,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81.蔡昉:未来应积极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总体而言,第一次人口红利往往属于一种后发优势,其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特征只是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一旦发展水平提升和人口发展阶段变化,经济增长就不能再依靠那些与不可逆的人口过程相关的资源,如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获得越来越需要依靠那些可塑造、可培育的资源。经济发展理论和经验表明,这种新增长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而这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不仅要提高储蓄率,而且要提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3,(7):53-53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本书编写组/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李克强同志在年前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近日,李克强同志在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再此强调,通过扩大改革开放来释放发展红利;用改革的最大红利来惠及最广大的人民。"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热议的话题。本书围绕"改革是最大红利"这个主题,通过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全面发展、改革惠及民生、改革红利专家谈四大版块,论述了要用健康心态凝聚改革共识、要有勇气和智慧推进发  相似文献   

12.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李保民 《小康》2013,(6):18
如果说前一段国企改革是创造红利,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释放红利,要加快完善近年来实施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鼓励企业尽快脱离非战略性资产。实际上,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一直把并购重组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发展任务来落实。当前迎来一个大的曙光,可以说,现在是实施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时间。2013年,很多高新技术将在这一年取得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超越美国需要多少土地红利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创270万亿GDP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严重地伤害着这个国家,也伤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惊奇的是,现行土地制度可以说伤害了每一个相关利益集团,但改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可能是认识问题,也可能与体制的僵化有关。所谓释放土地红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9,(2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为目标,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强调,苏州要在制度创新方面更加超前,紧紧抓好"服务企业"这个核心,用一流服务打造新时代"清上加亲"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亲商服务"这块金字招牌。苏州将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更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巩固改革红利,特别是通过深入推进开放创新形成更多更好的成果,以创造出更大的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有针对性地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努力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1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督查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发表上述讲话。"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制度红利,社会和谐红利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我们将逐渐的得到社会和谐红利。"——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厉以宁谈改革红利时作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7.
张兆江 《群众》2017,(21):52-5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释放深化改革的富民惠民效应,创造过硬的富民成果.改革是富民的最大红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利家族”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应研究由诸种红利构成的"红利家族",特别是"红利家族"内部的关联性问题"红利家族"内部成员有何关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改革红利"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如果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研究中国的改革红利,首先应研究由诸种红利构成的"红利家族",特别是"红利家族"内部的关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要不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遇到制度障碍怎么办?改革创新不成功怎么办?4月17日,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草案)》试图回答这三大疑问,以解决上海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改革创新需要法治保障,也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开展,这样才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为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努力使上海成为一流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