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广文 《求索》2023,(2):16-26
文化自信自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文化自信自强何以重要?第一,文化对于民族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第二,文化自信呈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彰显了文化自信自强。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以人类现代化为普遍参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一个“关系”概念。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生成中国的现代性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自觉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只有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走向文化自强,由此迎来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创新     
文炳勋 《湖湘论坛》2004,17(6):34-35
积极探索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与重塑的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必然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与时俱进 ,吸取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的积极成果 ,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以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基础,离开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作者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作为其灵魂与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结合时代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继承与科学改造,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巩建华  刘伟 《前沿》2008,(8):176-17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赖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化。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和文化”的内在文化张力和外在文化影响日益突现。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弘扬“中和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追寻价值和意义,创造美好未来的文化基础,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理性依归,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进路展开其理论、历史和实践轨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自觉引领中华民族在现实世界中批判反思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这三个文化主体的新构建,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接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自信是以价值观自信为核心,包含对内自信和对外自信两个向度,并区分为独特性自信和普遍性自信两个层次,成为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文化自强是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重塑的现实语境,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旨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的中国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研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统战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统战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优秀文化之一,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接来源于党的统战工作实践,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期的统战文化以"和合"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大团结与大联合统战文化永恒的主题。统战文化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体;政治性是统战文化的本质特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统战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化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方式及其实际成果。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中国科技文化孕育于传统文化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审视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徐圻 《岭南学刊》2006,(3):90-9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不能将文化转型中发生的负效应视为不自然的和可以避免的,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农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建华 《今日浙江》2015,(11):54-55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面对的一个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要实现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具有文化定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自身文化传统,实事求是,破除文化焦虑,进行文化反省,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吴根友 《新东方》2015,(3):28-31
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奠定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重新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特点是在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求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识"与"慎终追远"的未来意识。所谓的传统文化应当包括近现代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应当重省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两面性,勇敢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表达和实践呈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中华文明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焕荣光。在文化布局上,要以守正创新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文化主体上,要以“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文化建设上,要以“两个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文化传播上,要以现代化共同体超越西式现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相结合,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一股"现代化而不西方化"的文化保守主义浪潮迅猛发展,导致了相对普遍的传统文化复兴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面对着各种不同源流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同时合理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各种优秀成果,才能圆满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李少多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18.
胡伯项  孔祥宁 《前沿》2005,(9):256-259
文化内涵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层次的繁复性。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其主体内容,就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创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现代化尤其需要尊重文化规律,以先进文化的建构推进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部涉及到种种复杂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这项工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田贵平  竟辉 《长白学刊》2014,(6):114-118
文化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顺利推进与逐步深化提供了内在原生力和外在驱动力。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从文化层面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解、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种理性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形态发展路径特殊性的文化理念,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重物本、轻人本"的文化思维,扬弃了中华民族"贵仁尚和"的文化传统,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责任担当,需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